为了促进初中数学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文将从新课改理念出发,探讨新形势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改革策略,以期为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将重点放在知识的传授上,忽视了学生兴趣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自主探索的动力和能力。因此,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应该认识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索。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数学的世界。例如,在讲解几何图形时,可以通过展示各种几何模型,让学生感受到几何的美感和魅力;在讲解统计图表时,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数据,让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应用价值。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应该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积极思考、勇于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也应该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加深理解。
二、根据学生特点,创设高效的课堂环境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阵地。因此,创设高效的课堂环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改下,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取而代之的应该是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方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应有的关注和指导。
三、构建合作小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它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中获得进步。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构建合作小组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爱好,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并确定小组内成员之间的分工和职责。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增强学生对小组合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鼓励他们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的共享和思维的碰撞。
四、应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教学中越来越广泛,也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数学教学。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数学软件等手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字和图形是初中数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数与形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需要注重数形之间的转化,通过数字解决图形问题,以及通过图形解决数字问题,意在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借助数形结合思想能够解决的问题有:函数问题、数列问题、集合问题、几何问题等。掌握正确的数形结合思想,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清晰有条理。教师可以将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对知识点进行深入剖析,给学生介绍相应的解题技巧与方法,帮助学生攻克难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几何画板是一种常见的辅助教学软件,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还可以应用于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为此,教师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进行教学演示,生动展示数学知识中的概念、定理,形象再现数学变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灵活演示图形之间的变换过程。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相关内容时,让学生全面了解点线面在几何图形中的关系,从而加深学生对几何图形三视图的认识和理解。又如,在学习“圆”的内容时,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等重点内容都比较难以理解,如果教师借助几何画板以动态效果演示出来,会比单纯讲解效果好。再如,教师教学“旋转”“反折”等动态操作的数学定理,如“圆心角、弧、弦、弦的弦心距关系定理”时,可以借助“几何画板”进行动态演示,揭示几何图形的本质,让学生认识到图形位置的变化不会影响几何图形之间蕴含的结论和规律,从而突破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五、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注重即时性的评价
教学过程是动态变化的,教师要将评价融入教学各个环节之中,利用即时性评价调控教学进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时性评价还可以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根据学生的表现和需求精准调控教学节奏和进度,优化教学策略,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态度、情感进行灵活点评,通过言语鼓励和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调节学习进度,增强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决心,让学生保持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例如,在教学“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可以将随堂练习和即时评价融合,通过灵活点评学生的态度和具体表现,引导学生熟练掌握不等式概念和运算方法。比如,已知x的5倍大于9,请用不等式表示其数量关系。简单思考后学生很快给出答案:5x>9,教师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表扬,接着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交流讨论后,学生认为:先要找出数量关系,再确定需要使用的不等号是“>”,于是就可以得到不等式5x>9。教师随即对学生的清晰思路表示了肯定性的评价,然后鼓励学生在面对复杂题设时也要沉着冷静,让学生明白找准不等号和数量关系复杂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教、学、评”的一体化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打破思维误区,提升学生认知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改要求教师将教学理念作为行动的指引,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继而通过方法创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探索兴趣。同时,正确的评价机制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挑战自我。最后,借助于数学作业,有效地扩展课堂教育的边界,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参考文献
[1]洪文贵献兴:。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J]。考试周刊,2023(03):77-81。
[2]黄静。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新的时代基础教育论文集。西藏林芝市米林县中学,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