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浪潮下,传统教学模式难承小学数学教育之重。教师需主动革新,教学不止于知识传授,更在于培育学生多元化解题能力。审视现状,强调解题方法多样化之必要,我们提出构建数学模型、融合数形结合、引入方程思维等策略,以这些创新路径为驱,切实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与深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元化的意义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教学引导时,应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帮助学生跟上教师的授课节奏,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师通过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教学引导,可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数学学科的魅力,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二)拓宽思维角度
数学思维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石,理性思维尤为关键。传统单一解题法限制了学生视角,束缚了思维成长。而今,推崇多样化解题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探索欲,鼓励他们跨越常规界限,多视角审视问题。这一过程不仅拓宽了思维疆域,更促进了数学思维由基础向高阶的飞跃,是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推动力。
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多元化路径
(一)搭建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数学建模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方法,其能给予数学问题合乎情理的简化建设,将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的语言,以方便学生快速解决问题。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通过数学建模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要注意教会他们恰当选择适合的模型类型,包括几何模型、方程模型等等,再利用已知信息在数学模型上展开一系列演算、推理活动,以解决问题。用这种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能更好地培育学生的数学建模核心素养。
其中,在《图形的运动(二)》一课教学时,为深化学生对图形对称轴的理解,教师可设计实践活动:在方格纸上绘制图形,并引导其经历水平及竖直平移,随后设问:“此图对称否?中轴线意义何在?”教学中,教师强调模型构建思维,通过标识点A与A'为对应点,让学生在直观模型中操作,测量两点至对称轴的距离(以方格为单位),这一过程不仅直观展示了对称性质,还培养了学生量化分析与空间想象能力,促进了数学思维的严谨性与逻辑性。接着,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个数学模型,分析B、C点对应位置,测量至对称轴距(方格计)。总结时,学生基于体验阐述:在轴对称图形里,对称轴两侧对应点至轴距离等同。此教学活动,以建模为媒,探图形对称奥秘,解课堂疑问,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沉浸于建模实践,核心素养于无形中得以滋养。
(二)利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
数形结合,解锁数学难题的魔法钥匙。无论是“以形释数”还是“以数映形”,均能将抽象概念具象化,化繁为简,助力学生直击问题核心,明晰解题思路。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贴近学生实际,鼓励他们绘制示意图,通过图形与数字的巧妙融合,重构问题框架,从而优化解题策略,使学习之旅更加顺畅,思维之翼更加宽广。另外,可利用几何画板等现代信息技术将枯燥问题变得直观、形象,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问题,顺利地通过数形结合解决问题。这种数学问题解决策略,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形象思维,让学生在探寻数形关系过程中慢慢养成良好的直观想象素养。
在《条形统计图》一课教学时,当学生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深度学习了用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后,为培养他们直观想象力,教师可紧密联系本节课教学内容,为学生直观展示一幅“四年级学生植树情况统计图”,请学生仔细观察统计图,并算一算、填一填:四年级平均每组植树_棵;第_组和第_组植树棵数比平均棵数少;第_组植树棵数与平均棵数持平。
具体解决这个问题时,强调用统计图描绘四年级学生植树情况,通过数形结合,启迪学生探索解决之道,培养其直观想象能力。问题解决后,教师再展示电脑打字速度图,要求学生:1.统计打字数超30个的人数;2.挖掘图中更多数学信息。此举旨在深化数形结合应用,进一步提升学生数据分析能力与直观想象力。
(三)引入方程思想解决问题
方程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核心素养视角下,为了更好地应用多样化问题解决策略来培养学生解题能力,要重视启示学生用方程思想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具体教学中,可试着为学生创设一些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抽象出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包括直接设问法、间接设问法两种设未知数x的方法,通过在情境中抽象出相关方法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具体到抽象的问题解决经验,使学生更善于应用抽象思维解决问题,从中养成良好思考习惯。
教授《简易方程》时,聚焦数学抽象素养,教师可构建“商店进货”情境:24筐梨与40筐苹果共3000千克,梨筐已知重50千克,求苹果筐重。鼓励学生从情境中提炼方程思维,并尝试双解法,一则在真实应用中深化方程理解,二则促进学生灵活应变,多路径求解,有效锤炼其数学抽象与问题解决能力。具体解答问题时,学生运用方程思维,尝试抽象出两种策略:一是设苹果筐重x,列方程求解;二是先算梨总重,再反推苹果。后者更直观展现“苹果总重/筐数=每筐重”的算理。此过程不仅深化了方程应用,更在真实情境中锻炼了抽象思维,让学生洞察问题本质,促进全面发展,数学抽象能力显著提升。
三、结语
探索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多元化路径,对于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与创新能力具有深远意义。通过实施多样化的解题策略教学,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打破思维束缚,拓宽解题思路,从而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和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策略[J].天津教育,2022(3):156-158.
[2]王一平.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浅谈[J].读写算,2022(26):121-123.
[3]蔡美香.提升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实践研究[J].教师,2022(21):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