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前布置预习,寻找学习的起点
首先,在“我发现”阶段,例如在快速跑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前期通过网络等渠道了解快速跑的动作方法和要领,以及其历史由来、具体的学练方法以及快速跑对身体的益处,将自己的发现通过文字记录或语言表达的形式记录。
其次,在“我想问”阶段,教师可以针对自主学习的情况,及时提出在预习时可能出现的疑问,可组织答疑,形成师生或生生间的互动。如怎样提高快速跑的速度,教师可以给出多种手段,比如:要增大步幅或增快步频,可通过敏捷梯等训练方式来训练步频以此提高速度素质。同时在每次跑前可以通过小步跑、后蹬跑等专项练习,来提高快速跑能力。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此环节可以在练习中贯入,边讲边练,真正让学生得到知识和技能的双重提高。再次,在“我探索”阶段,可变理论知识为实践探索。就拿快速跑课而言,在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在课的开始部分让学生逐个展示自己的运动成果,然后对于学生的运动情况进行归类划分。有的学生是步频不够快,有的则是步幅不够大,还有的学生跑步姿态有问题,那么针对不同的情况科学的分组,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除了教师自身的观察之外,还可让学生在室外课的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探索,给予每小组器材的支持,在组长的带领下,各小组展开体验式学习,通过“我探索”环节促使学生对于所要学习的运动课题展开深度研究,通过各种各样的跑的尝试和对同伴的表现进行观察,逐渐积累运动经验,学然后知困,从而达到一定程度的自我认知,准确定位。
二、课中灵活探索,寻找学习的盲点
首先,在学习的初始阶段,比如在进行快速跑分组教学比赛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分析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身体素质基础,由于小学生这个年龄段争强好胜,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就要充分把握这一特点,创设民主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适时点拨、答疑、鼓励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体育学习,教师以问题的方式贯穿课堂,有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比如:教师问到:“快速跑过程中我们使用整个脚掌接触地面跑起来更有力,还是用前脚掌接触地面跑起来更有力?”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猜想。教师根据回答来进行引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谁说的也不算,眼见为实,实践出真知。大家的想法到底谁的更正确呢,我们两组同学分别采用脚不同的部位接触地面,进行一次公开PK,看看哪种猜想更符合实际”。然后,组织学生展开练习。学生在全力以赴的比拼中,检验出适合脚的着地方法,让学生在思考中发现问题,在探索中检验推理,在游戏比赛中掌握技术,提升技能。
其次,要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选派代表或是整组上台展示,针对前期学习的成果和前期有疑问之处给出解决方案,其他组要认真观察,及时补充。快速跑的专项准备活动有哪些?一个问题抛出后各组踊跃发言,争先展示,待学生展示完毕后,教师可进行及时的总结。快速跑的专项练习有针对上肢的摆臂,也有针对腿部的小步跑、高抬腿和后蹬跑。小步跑主要改善步频慢,后蹬跑主要提高步幅小的问题,此时学生能够心中有数,也对跑的专项性练习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再次,师生共同参与深度学习,教师可以提问练习快速跑的方式有哪些呢?此时学生的回答多是传统的,虽说本课学的技能是快速跑,但习得跑的技能的形式不局限,跑的方式有多种。从跑的距离上看,有30米、50米、100米快速跑;从跑的形式上看,有接力跑、障碍跑、追逐跑,还可在游戏的过程中贯穿;从跑的环节上看有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冲刺跑;从跑的路线上看,有直线跑、弧线跑、折返跑、圆形跑等。因此,针对每个环节,我们所设计的练习手段也不尽相同。以上的教学可打开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的形式不可局限于某一种,可多元打开,如此便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跑类教学的单一枯燥,教师可根据当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让体育课程不再是教师一人的舞台,而是学生参与、体验、思考、实践、合作、提升等的综合活动过程。第四,在正式学习快速跑技术前教师要先做正确的动作示范,让学生对于所学动作的表象有个大概认识,还可配合挂图和视频,对于动作要领及时讲解,如此更为清晰直观。在设置分组练习的过程中可以设计步频组、步幅组和动作姿态矫正组,每组设立组长,要求在组长的带领下有序学练,科学探究。此时教师的角色则是巡回指导,激趣答疑,并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给予纠正,从而有效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三、课后评价归纳,解决学习的困点
首先,体育学习的总结是多向的而非固定的,是多维度的而非单一的。就快速跑的学习而言,我们不仅要学习相关的体育与健康知识,知道其背后的原理;还要习得快速跑的技能方法;更要知道并做出相关的体能练习,而后达到爱运动、会运动,并且养成主动坚持运动的终极目标。体育学科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我们除了相关的理论学习外,必要的技能提升也必不可少,学习的总结阶段是运动的技能提升总结以及有规律的表达。必要时也将学习的成果以视频的形式记录存档,如快速跑的专项准备活动练习方法,快速跑的多样练习方式,存档的内容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其次,在学习的最后阶段,教师也应给学生创造提问的契机,搭建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可以针对某个课时或是单元的学习提出自己的困惑之处,教师及时地引导学生答疑解惑,给予每个学生发声的机会,让其充分表达自己。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学习的评价,最好能够针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一份认定评价表,一方面是鼓励,另一方面也是能够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学习所处的阶段,从而更好地查漏补缺,不断提升自己的运动能力。
结语
总之,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定然是超前的,其带来的教学新模式较符合学生的当前所需,因此,体育教师更应加强学习,深度研究教材教法,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学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迪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更快地学会并掌握知识技术,习得技能,做到灵活运用,学以致用,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从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其辉.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体育课堂训练实践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28):120-122.DOI:10.16655/j.
[2]张丽萍.小学体育教学中趣味田径的价值与运用策略[J].田径,2021(10):19-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