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热敷配合口服治疗腰椎间盘突症(无髓核脱出及游离)30例疗效观察
毛泳钦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毛泳钦,. 中药热敷配合口服治疗腰椎间盘突症(无髓核脱出及游离)30例疗效观察[J]. 当代中医药,2023.2. DOI:10.12721/ccn.2023.157016.
摘要:
目的:通过中药热敷配合口服的治疗,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恢复。方法: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30例,采用中药热敷配合口服进行治疗。结果:30例患者中,治愈25例,占总数的83.3%,显效4例,占13.3%,好转1例,占3.3%,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中药热敷以及口服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药热敷以及口服疗效观察
DOI:10.12721/ccn.2023.157016
基金资助: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中医属“伤筋”“腰腿痛”“痹证”“痿证”等范畴,是临床常见的腰腿疼疾病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的退变与损伤,导致脊柱内外力学平衡失调,使椎间盘的髓核自破裂处突出,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组织突出压迫或刺激相应水平的一侧或两侧的坐骨神经根、马尾神经所引起的腰腿痛等一系列症状和体症。是骨科最常见的病症之一。由于病因病理复杂,临床有非手术、手术、介入等治疗方法,但是临床疗效各家报道差异较大,疗效不一,也时有各种合并症发生。本病好发于30—50岁,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以腰4—5和腰5—骶1之间突出居多(生理弯曲幅度,重力受力点)。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也很早就有论述,如《素问•刺腰痛篇》说:“横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又云: “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你可以咳,咳则筋缩急”。说明本病由外因引起,症状为腰痛合并下肢痛及感觉异常,咳嗽时加重。自2010年6月以来在中医医院实习期间,积极仔细观察学习临床指导老师对该病症的治疗,在临床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效的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在对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上,以中医热敷、口服为主,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情况

本组30例患者均来自基层乡镇卫生院,经腰椎CT检查无髓核脱出及游离,按突出程度分型属于突出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但髓核未脱出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检查诊断排除骨、关节疾病及推拿禁忌症,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72岁。

2 病理分型

2.1 按髓核突出程度分型

2.1.1 膨出型:为纤维环不完全破裂,其外层尚保持完整,髓核在受压情况下,向破裂部分突出。

2.1.2 突出型:纤维环破裂较大,但不完全,后纵韧带未破裂,髓核向经纤维环裂隙突出较大,可无症状,部分有典型神经根性症状,体征。

2.1.3 脱出型:纤维环、后纵韧带完全破裂、髓核完全向外脱出、髓核突入椎管内、有明显症状、多难自愈、大多需要微创介入或手术治疗。

2.1.4 游离型:脱出的髓核与相应的椎间盘不连接、咳游离到椎管内病变的上后下段椎间孔等、大多需要微创介入或手术治疗。

3 诊断标准

本组病例按髓核突出程度分型属突出型,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做出诊断。

3.1 主要临床表现:腰痛何以侧下肢放射痛、腰部运动障碍、主观麻木感腰椎脊柱姿势改变、患肢温度下降。

3.2体征

3.2.1. 一般体征

3.2.1.1 腰部畸形:症状轻者可无改变,症状明显者姿态拘谨,脊柱外型腰椎平直或侧凸,肌紧张,活动受限。

3.2.1.2 棘突间旁侧压痛与放射痛

3.2.1.3 下肢肌肉萎缩,肌力减弱:原因是废用性萎缩或是神经根受压所致。L4-5椎间盘突出拇趾伸力减弱;L5S1椎间盘突出小腿三头肌力减弱;L3-4椎间盘突出影响股四头肌,伸膝无力。

3.2.1.4 感觉减退位于受累的神经分布区域:L4-5椎间盘突出为小腿前外侧及足背拇趾背侧;L5S1椎间盘突出为小腿后外侧、足跟部及足外侧、足底;L3-4椎间盘突出为小腿后内侧。

3.2.1.5 膝腱反射减弱:L3-4椎间盘突出,L4神经根受累。L5S1椎间盘突出,S1、S2神经受累,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3.2.2 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 。

3.2.3 拇指背伸或趾曲力:减弱或消失。

3.2.4 曲颈实验:阳性。

3.2.5 挺腹实验:阳性。

3.2.6 下肢后伸实验:阳性。

3.3 影像学检查:进一步确证及排除其他疾病,如肿瘤、结核、骨折等。

3.3.1 X线腰椎正侧位片: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变窄、脊柱侧歪等。

3.3.2 腰椎CT:腰椎退行性变、椎间盘突出等。

4 治疗方法

4.1 中药热敷治疗

4.1.1 方药组成《医宗金鉴》中海桐皮汤加减

方药如下:

透骨草15g 伸筋草15g 三棱10g 莪术10g

威灵仙15g 海桐皮15g 川芎10g 川椒10g

青风藤15g 防  风5g 白 芷3g 甘 草5g

羌  活10g 独  活10g  

4.1.2 组方功用:为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4.1.3 操作方法:将毛巾入中药煎汁中同煮,患者经推拿治疗后,取俯卧位将经中药同煮的毛巾三条叠放于患处,盖被褥以保温,3—5分钟患者无热感后更换毛巾,更换毛巾三次为宜。

4.2中药口服治疗

4.2.1证型及方药组成

4.2.1.1气滞血瘀:症多起病急、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腰部板硬、舌暗紫、或有瘀点、脉涩。治以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方用桃仁四物汤加减方。  

方药组成:

当归25g 川芎12g 鸡血藤30g 泽泻30g   

丹参30g 木瓜30g 川牛膝20g 香附20g

元胡15g 赤芍15g 郁金15g 全蝎6g

桃仁10g 制没药10g 红花6g    

4.2.1.2肝肾不足:病多年老体弱、腰膝酸软泛力、劳累更甚、舌淡、脉弱。治以滋阴解痉、益肝肾、强筋骨,方用:滋阴解痉方加减 。  

方药组成:

黄芪30g 生地30g 白芍30g 元胡30g

桑寄生12g 当归6g 川牛膝20g 续断12g

杜仲6g 茯苓6g 甘草6g

4.2.1.3风湿痹阻:腰腿疼痛、遇阴雨天或天气变化加重、活动后痛减,脉濡紧或沉。治以去风湿、止痹痛、益肝肾、强筋骨,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  

方药组成:

独活9g 桑寄生12g 杜仲6g 细辛3g

秦艽6g 茯苓6g 桂枝6g 防风6g

川芎6g 党参6g 甘草6g 当归6g

芍药6g 生地黄6g 制没药6g

4.2.2服用方法:水煎服,一日一剂,日二服

5 疗效标准

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活动自如,阳性体征部分消失或减轻,影像学检查明显改善。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阳性体征部分消失或减轻,影像学检查略有改善。未愈: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阳性体征无改变,影像学检查改善不明显。无效:临床症状或阳性体征无任何改善。加重:临床症状或阳性体征加重。

6 治疗结果  见下表image.png

7 讨论

7.1 治疗分析

7.1.1推拿治疗分析;通过相应的手法首先达到松解局部肌肉紧张、痉挛等体征,有利于疾病恢复同时为后面理筋整复手法做准备,而且可以改善局部微循环,对于椎间盘的营养及恢复有很大作用,推拿对于本症可以有效的改善髓核的突出神经根的压迫及椎间盘的退变。

7.1.2 中药热敷治疗分析;热敷方的主要功用为活血化瘀、舒筋活络,通过局部热敷给药,药力更能直接、高效作用于患处,很有效的缓解症状,直接的药物刺激和热刺激非常有效的改善病变局部微循环,从而改善椎间盘发生脱水、纤维化、萎缩、弹力下降,致脊柱内外力学平衡失调等情况。

7.1.3中药口服;急性期多为气滞血瘀型,治疗主要以行气活血、化瘀通络,口服方药用以改善病变局部微循环,改善水肿;缓解期多为肝肾不足、经脉失濡养;或风寒湿邪留滞,阻碍经络;或痹证日久,肝肾亏虚,淤血停留;治疗以去风湿、止痹痛、益肝肾、强筋骨。

7.2结果分析 综观本组治疗结果,发病以中老年居多,但在治疗及预后方面,则青壮年的预后良好,这是由于青壮年正处于生命旺盛时期,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程度较中老年轻。相反,在五十岁左右的患者中预后则相对较差,这是由于患者年老体虚,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程度较高。

参考文献。

[1] 王善明,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治误区,中国误诊学杂志

[2] 华浩明,中医骨伤科处方手册,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