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指冠状动脉因阻塞,无法向心脏提供充足血氧而导致的坏死,症状可见胸骨后疼痛,且休息或药物干预后无法缓解,是导致心脏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经调查和分析可知,我国各地区心肌梗死患病率提升明显,分析该原因在于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调整,并在近期根据心肌梗死的病理特征研发出更加有效的救治方案,同时指出心脏疾病患者需密切关注心肌梗死症状,一旦存在相关症状,则立即就医[2]。心衰指心脏泵血功能无法满足身体需要的病症,常以收缩功能、舒张功能作为界定心衰的主要依据,静脉系统大量血液存积,可导致心脏循环障碍。研究指出,多数心肌梗死患者可并发心衰,大大提高了治疗难度,常表现为患者体征状态不稳定,因此,建议结合现状予以科学干预。循证护理模式强调以最新的、最可靠的临床证据为基础,将患者个体差异、患者偏好以及专业护理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患者提供更为个性化和精准的护理服务。特别是对于女性患者,循证护理模式的理论体系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本文结合女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的相关护理要点及常规方式,讨论循证护理模式的可行性。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计划通过审批,于本院执行。确定本次研究期限为2023年1月-2023年12月,以心肌梗死合并心衰为筛选要求,纳入80份病例资料,参考双盲法标准均等分配以上资料,确保单组内样本量达到40例。研究组年龄统计区间:65-85(75.05±3.24)岁;对照组年龄统计区间:67-85(76.03±3.29)岁,以上基础资料证实两组差异性低(P>0.05)。
纳入标准:①经检查和分析后,认定患者患病特征与心肌梗死合并心衰临床界定标准相符;②明确研究规定和内容,自愿加入且具备执行能力。
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②精神能力、沟通能力等严重影响研究开展。③男性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实行循证护理模式,内容为:①建立小组。从医院挑选出能力达标的人员组建成护理小组,并同意对小组成员予以专业培训,培训内容以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疾病知识为主。②制定措施。结合患者患病情况、病理机制等予以讨论,根据患者疾病认知及时调整护理方案。③循证支持。小组成员通过维普、万方等多个数据平台查阅相关危险,以“心肌梗死合并心衰”为关键词,筛选出符合研究目标且年限靠近的文献,结合患者实际需求制定护理方案。④循证护理。通知患者参加周六下午3点的线上会议,详细讲解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的相关知识,主要讲解内容以基础病因、发病特征、护理方案等,并在沟通交流中了解引发患者负性情绪的主要原因,予以针对性心理干预,可通过发展患者爱好、播放舒缓音乐等方式放松身心;饮食选择中以易消化、高蛋白、低脂类食物为主,定期对患者的病房卫生进行消毒和检查,监督患者用药,酌情调整患者的运动量。
1.3 判定指标
①比较项目以生活质量为主,评估标准参考于SF-36(健康调查简表),该项目评估指标分为躯体角色、活力、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身体疼痛、情绪角色,评分范围:0-100分,>60分即可说明生活质量恢复良好。
②比较项目以心功能为主,该项目评估指标分为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③比较项目以睡眠质量为主,评估标准参考于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范围:0-21分,<7分即可说明睡眠质量高。
④比较项目以并发症为主,该项目评估指标分为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冠心病死亡。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0.0为研究数据评估的计算标准,组内涉及到的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以(%)与(x̄±s)表示,若结果为P<0.05,则组间数据差异明显。
2. 结果
2.1 分析生活质量
研究组经干预后对患者预后生活保障工作的落实程度及相关生活指标评分监测中的改善均值,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
表1 分析生活质量(x̄±s,分)
2.2 分析心功能
研究组经干预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标的可调控性及相关指标监测中各阶段变化差值,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
表2 分析心功能(x̄±s)
2.3 分析睡眠质量
研究组经干预后对睡眠情况的阶段性质量监测均值及交流中的精神表现力,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
表3 分析睡眠质量(x̄±s,分)
3. 讨论
心肌梗死被列为心内科研究中主要预防的病症之一,受冠状动脉病变影响,管腔内血液流速减缓,心肌持续缺血、缺氧后可导致坏死,基于该疾病的危害性,临床对其病理机制的研究予以高度重视。心衰属于心脏疾病持续发展后的最终状态,临床认为心衰通常以并发症形式发生于心肌梗死患者中,两种疾病合并产生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疗难度,因此,建议在常规治疗中加入科学护理干预,从而确保治疗充分发挥疗效[3]。
循证护理模式是一种基于最新科学证据的护理方法,其目标是通过整合最有效的治疗策略来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对于女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循证护理模式的一个重要优势在于其基于最新研究证据的特性,通过对最新的临床试验、研究和指南的系统审查[4],护理团队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到底什么治疗方法对于这一特殊患者群体是最为有效的,这有助于避免过时或不适用于女性患者的治疗方法,从而优化治疗效果。由于女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的病情可能受到性别差异的影响,循证护理模式可以帮助护理团队更好地了解女性患者的特殊需求和风险因素,这种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治疗的针对性,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的独特需求,提高治疗的成功率。通过向女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的患者提供基于证据的信息[5],护理团队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本质、治疗的重要性以及自我管理的关键,这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所属数据表明,研究组经干预后对患者预后生活保障工作的落实程度及相关生活指标评分监测中的改善均值,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研究组经干预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标的可调控性及相关指标监测中各阶段变化差值,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研究组经干预后对睡眠情况的阶段性质量监测均值及交流中的精神表现力,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研究组经干预后对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冠心病死亡等并发症的跟进式预防作用及安全性评估均值,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模式有效保障了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的预后生活,科学恢复了心功能,同时睡眠情况趋于正常,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陈美爱.循证护理对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的疗效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9,(2):38-40.
[2]侯维维.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20):203.
[3]牟莹,闵庄艳.循证护理在心力衰竭合并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29):126.
[4]朱焕林.循证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9,36(5):590-591.
[5]姚秋萍.动机性访谈联合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15):45-4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