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注学生认知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生为本”的理念,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善于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创设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例如,在《牧歌》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播放了几首不同风格的歌曲,然后提问:“这些歌曲有什么共同点?”学生们很快就回答出:都是来自草原、歌颂美好生活的作品。接着,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蒙古族牧民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观察画面中人物的衣着打扮、生产劳动等内容;再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用歌声再现蒙古族人民热爱家乡、赞美生活的情景。最后,我带领学生一起走进草原,感受牧区的美景和牧民的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听到了歌曲,还看到了画面,对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了歌曲的演唱技巧。
音乐教育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往过于强调“听”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说唱演跳”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感悟音乐魅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方式和手段也在不断地更新,教师要从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尤其是音乐鉴赏课,音乐专业知识较多,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如果只依靠教材进行教学,很难让学生真正掌握音乐知识。因此,教师要学会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春天在哪里》时,首先播放歌曲的MV,并利用多媒体展示歌曲创作背景、作曲家简介及录音过程。其次,根据歌曲内容分析歌词,了解歌曲所表达的内容;最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春天里大家都喜欢放风筝?”这一问题,带着问题欣赏歌曲,并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鉴赏活动当中。
学生对歌曲的感知往往来自于视觉、听觉以及亲身体验,将三者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如在教学《黄河大合唱》时,先带领学生观看电影片段,感受作品的情感;然后再通过聆听录音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作品的宏伟气势;最后让学生自己哼唱,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现作品的内涵,将音乐与舞蹈相融合,使学生获得更为深刻的感悟。
三、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升综合素质
学校要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改变以知识掌握程度为主要依据的单一评价方式,重视过程性评价,如:学习兴趣、能力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在音乐鉴赏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比如:鼓励学生大胆上台表演;鼓励学生参加校园歌手大赛,与其他班级或年级进行比拼;组织学生自编合唱曲目,开展小组比赛;组织学生参加学校艺术节文艺演出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要想真正落实立德树人,实现育人目标,教师就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是一门艺术实践课。”因此,音乐教师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美,形成良好的审美习惯,提高他们的人文艺术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进而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四、注重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增强爱国情怀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新时期的青少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操,而且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担负着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责任。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渗透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来引导学生增强爱国情怀。
1935年12月9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叶坪村召开,毛泽东同志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身份,代表中央执行委员会向大会致开幕词。其中包含两首歌曲:《红军不怕远征难》《过雪山草地》。《过雪山草地》这首歌表现出革命战争年代红军战士与恶劣环境作斗争时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和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的英勇顽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了革命先烈不畏艰难困苦,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这首歌采用了民歌的曲调,表现了红军队伍到达陕北后喜悦的心情。歌曲描绘了一个欣欣向荣的新中国,展现了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走向幸福生活的美好画面。在学习歌曲时,我带领同学们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一段波澜壮阔的历程,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激励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听党话跟党走,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世纪40年代初,我国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当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广大人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进行抗日游击战争,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首动人的歌曲,鼓舞斗志、振奋人心。这首歌曲就是《松花江上》。它取材于东北地区民间叙事歌,曲调高亢、婉转悠扬,抒发了东北人民抗击日寇、渴望和平的心声,唱出了东北军民同仇敌忾、誓灭日寇的坚定信念,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抗战到底的决心和信心。
歌曲《东方红》由郭兰英演唱,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诞生的一首经典老歌。整首歌旋律优美,亲切感人,歌词将新中国建设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生动地表现出来,表达了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热爱之情。特别是最后四句“太阳出来喜洋洋,毛主席啊你是人民大救星,跟着毛主席我们能翻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道出了学生心中最真挚的情感,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