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高校体育教育的策略研究
刘正楷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刘正楷,.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高校体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 体育研究,2024.11. DOI:10.12721/ccn.2024.158995.
摘要:
高校在传承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连接过去与未来、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桥梁。为了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教育体系的深度融合,高校需致力于构建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旨在弘扬民族传统体育精神,促进其发展壮大。这一体系不仅涵盖了体育技能的传授,更强调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与传承,确保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深刻领悟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高校体育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8995
基金资助: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高校体育教育正逐步转型,趋向多元化与特色化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民族文化瑰宝,蕴含深厚历史底蕴与独特教育价值。将它们融入高校体育教育体系,不仅能够有力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还能显著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一举措,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致敬,更是高校体育教育创新发展的积极探索。

一、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分析

(一)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

当前,高校体育教育正展现出鲜明的发展趋势:高度重视学生身体素质与健康教育的紧密结合,致力于培养健康体魄与良好生活习惯;不断深化体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力求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元,教学方法更加科学高效;强调体育教育与学生专业发展的有机融合,旨在通过体育活动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竞争意识及领导力等职业素养;积极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丰富体育课程内容,更在于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与民族自豪感。这些趋势共同推动着高校体育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

(二)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高校体育教育在近年来取得了诸多显著成果,但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体育课程设置过于单一,缺乏特色与创新,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体育教育方式过于传统,缺乏创新与互动性,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体育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不足,限制了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效果。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高校体育教育的整体水平,也制约了学生体育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高校体育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创新体育教学方式

为了确保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显著成效,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教师需要提前精心准备,系统整理相关的体育知识与内容,以便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清晰、详尽的讲解。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能为他们后续的实践训练提供有力的支撑。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实践环节,采取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加大训练力度,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训练活动。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进一步推动他们的全面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工作。教师应紧密融合各种相关因素,为学生精心挑选既有趣又富有挑战性的体育项目,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为此,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和游戏教学方法等。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参与度,还能营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成长。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学生不仅能够形成强大的学习能力,还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取得进步和发展。

(二)引进民族体育器材

为了确保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中的顺利开展与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学校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引进相应的民族传统体育器材,并充分备好体育课中所需的各种器材。这一举措对于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应当充分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教学中的独特价值与重要地位,因此,在资源配置上应给予充分的重视与支持。通过引进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器材,学校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同时,社会市场也应深刻意识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要性,并积极响应学校的需求,加大相关体育器材的生产力度。这不仅有助于满足学校教学活动的需求,还能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普及与推广提供有力保障。社会市场的积极参与,将促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器材的生产与供应更加规范化、专业化,从而进一步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繁荣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与社会市场应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同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器材的引进与生产工作。学校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向市场提出具体的器材要求与标准,而市场则应积极响应,提供符合要求的优质器材。

(三)建设民族体育教育体系

构建现代教育管理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高校体育工作发展的关键。为此,需培养高水平师资力量,构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并通过现场观摩、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激发教师积极性,普及民族传统体育学练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具科学性、先进性和前沿性。

例如,教师应结合大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与改造,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与训练。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借鉴其他学科理论与方法,构建独特的民族文化课程体系,并通过教学规范、行为养成等方式,将民族体育教育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实现学生终身锻炼与接受体育教育的有效衔接。构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技术体系也至关重要。作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行,是满足群众健身、娱乐、休闲需求的重要方式。因此,应选择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具有特色的体育项目,组建体育课程体系,促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的普及与推广。集体项目可培养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个体项目则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将集体项目与个人项目有机结合,既能锻炼学生身体素质与技能,又能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华夏文明的文化瑰宝,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传承,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与沉淀,其内在精神与文化内核依然熠熠生辉。这些体育项目不仅是我国的文化遗产,更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因此,如何有效保护、传承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2]宾冬松,张树滑.文化传承背景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2(21):133-136.

[2]雍桂军.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现状与改革路径[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03):29-30+3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