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社区护理及自我管理的研究
何晓丹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何晓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社区护理及自我管理的研究[J]. 护理研究杂志,2025.3. DOI:10.12721/ccn.2025.157462.
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近年来对人类健康产生较大影响的病症之一,由于其发病机制不明,致病致死率高,对人们日常生活和经济生活产生较大负担,已经成为医疗领域亟需解决的难题。这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一旦进入病情加重期,往往都面临着比较大的危险,不仅治愈率低,且易恶化,对这一时期病患的治疗护理已经成为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重要支撑。在这一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除了医院方面以外,社区和患者家人以及个人的护理与自我管理也尤为重要。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社区护理自我管理
DOI:10.12721/ccn.2025.157462
基金资助:

1.前言

肺部疾病是影响人类身体健康最重要的疾病之一,我国每年因肺部疾病而死亡、致残的人数在所有病症中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2020年开始的为期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将人们对肺部健康的管理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所有的肺部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尤其具有破坏性,该类疾病早期病症并不明显,但一旦疏于治疗护理,发展下去,不仅很可能终身不愈,而且将产生致命性后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发于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且我国国内具有此类疾病特征的病人呈增加趋势,现有的医疗条件与病床数对于有效治疗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有一定的困难,且作为慢性病,长期住院接受专业的治疗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也并不现实。在这种背景下,利用我国不断完善的社区医疗体系,加上患者个人及家人的精心护理,逐渐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可能性是比较高的,也是未来治疗护理这类疾病的主要趋势。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成因与病症特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简称为慢阻肺,英文简称COPD。这一病症至今尚没有明确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其病症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不仅体现在呼吸系统,甚至对全身健康系统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从该病主要症状来看,仅外部症状就包括至少5种。一是长期慢性咳嗽,该病罹患初期,咳嗽症状明显,尤其在早晨为重,部分患者夜间也有咳嗽症状,严重者甚至无法正常睡眠,且存在排痰情况。二是肺部炎症,主要以咳痰为主,部分患者严重期,其痰中带血丝,并会发展至脓性痰,在慢阻肺的急性期,咳痰尤为严重。三是呼吸困难,一般慢阻肺初期患者并不清楚自己的明显症状,但是在体力劳动后明显感觉到呼吸困难,甚至在日常轻微活动后也会出现气短的情况,实际上这已经属于慢阻肺的典型症状。四是胸闷气喘,患者一旦发展到重症阶段,呼吸困难是常见症状,且往往长期得不到有效缓解。五是其他身体机能下降,慢阻肺患者由于呼吸系统出现严重病症,使得身体获取氧气能力大幅受限,并逐渐影响到身体其他脏器的功能运转,长期积累下去将导致包括体重下降、身体虚弱在内的多种并发症状。对慢阻肺患者的诊疗可以发现,大多数患者去医院诊疗时,病情往往已经发展到了中后期,长期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很容易被患者误诊为身体虚弱或其他方面的疾病,结果耽误了病情的治疗。

从慢阻肺的上述症状特点来看,结合国内外学者近年来的研究,虽然尚不能完全明确慢阻肺的病因,但基本可以从致病因素方面归纳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空气污染,国内慢阻肺患者的高发区域与我国空气污染指数严重的区域基本处于同一范围,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和小颗粒物对人体气管粘膜具有刺激作用,使人体抵抗细菌病毒的能力有所下降。二是职业因素,数据统计表明,大量慢阻肺患者实际上从事的是长期暴露在粉尘和化学环境中的职业,如煤矿工人、化工厂工人、老工业区从业者等,这些区域容易有大量的工业废气、过敏原,使得从业人员在长期受到相关外部刺激的情况下引发慢阻肺疾病。三是吸烟,烟草中的焦油、尼古丁都是损伤肺部细胞,影响肺呼吸功能的重要因素,几乎80%以上的男性慢阻肺患者都具有长期的吸烟史,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慢阻肺的病因与吸烟刺激具有密切相关性。另外,研究表明,肺部感染、免疫性疾病、天气突变等因素也是慢阻肺的重要诱因,各类因素使得明确个体病例的慢阻肺发病原因更加复杂,也为治疗和后期护理带来了一定困难。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治疗社区护理重点

3.1药物辅助治疗护理

针对慢阻肺疾病的治疗药物比较多,且患者在医院一般都能够获得包括抗生素、抗菌药物在内的有针对性药物治疗。不过在病人出院后,由于部分药物,社区医疗机构不能有效提供,因此要从社区医疗条件的实际出发,以有效性为前提,进行辅助性的药物治疗。这其中,糖皮质激素和抗凝类药物属于比较普遍易于获取的常见药,且在慢阻肺病人病情加重,又无法第一时间赶到医院系统治疗的情况下,这两种药物对病情的缓解效果比较明显。

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病毒、抗休克、抗炎的功效,在结合光谱抗菌药物的情况下,很适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并发感染症状的缓解。现有的常见糖皮质激素药物中,布地奈德的抗炎作用比较明显,不仅能够直接作用于患者的气管,有效的调控肺部血管收缩,还能够与人体细胞脂肪酸结合,使其能够避免与外界刺激性过敏原的结合,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制成呼吸喷雾的糖皮质激素,不仅可用于社区医疗的常备药物,而且能够用作患者个人随身携带药物。此外,该类药物最大的特点是,对老年人比较适合,由于其不良反应小,且能够避免全身用药对身体带来的损害,因此适合用于老年人及体虚患者的常备药。

抗凝药物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症状具有高效的缓解作用。慢阻肺发展到后期,肺部的组织弹性大幅度减弱,导致肺部血液流动收到严重影响,患者因此严重缺氧,且血液将处于高度凝滞状态,一旦发生静脉血栓将直接危及生命。目前以华法林为代表的抗凝剂药物,能够针对慢阻肺加重期患者的症状,有针对性的抑制机体凝血系统的激活,缓解血液高凝状态,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社区医疗机构来说,常备糖皮质激素和抗凝药物,对于护理慢阻肺加重期患者具有重要价值。

3.2营养护理

营养不良问题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普遍面对的问题,由于通气通能下降,导致机体对于营养的吸收能力大幅度减弱,食欲不振,更进一步降低了人体的免疫能力,持续发展的后果是患者的营养不良,加速多器官功能衰竭。社区护理和家庭护理的情况下,对于患者的营养补充至关重要。除了为慢阻肺加重期患者提供高蛋白、高热量的日常食物之外,对于因食欲不振而进餐困难的患者要采取营养液护理的方式进行营养补充。按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的一般身体状况,对于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需求是在首位的,因此以社区医疗机构为例,要对慢阻肺加重期患者进行营养液注射,其营养占比可按照蛋白质25%,脂肪30%,糖类45%的比例。除此以外,还可以用高膳食纤维蛋白固体饮料,代替常规食物,帮助患者进行足够的营养吸收,目前国内许多保健品生产厂家都已经能够制成技术比较成熟的蛋白固体饮料,其中含有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等慢阻肺加重期患者必备营养。具备条件的社区医疗机构还可以考虑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即直接通过肠道供给营养,帮助机体更加有效的进行吸收,同时改善肠道菌群环境,减少炎症反应。

3.3中医护理

中医对于肺部疾病有悠久的治疗历史,现代中医通过提升人体免疫力,激发人体对病症自发的抵抗能力,能够从长远上缓解慢阻肺加重期患者的症状。按照中医理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以外部邪寒和内部的阳气虚弱共同发生作用为诱因,淤血和痰浊共生,导致其他病症由此产生。所以通过辩证治疗护理,能够有效维持人体内部各种力量的平衡,调节各脏器功能。对于社区医疗机构和家庭护理来说,常备清肺、补肺类中药汤剂,是提升慢阻肺病患身体机能的重要基础。但随着我国社区医疗机构建设的不断完善,其他传统中医养护方式也能够不断加以应用。比如针刺、穴贴、艾灸、拔罐等方式,都可以对慢阻肺加重期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辅助。如针刺疗法,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条例经脉气血和脏腑功能,研究表明定喘、关元等穴位对于增强患者肺功能,降低患者炎性感染指标有着明显作用。此外,通过穴位贴敷,以中药与穴位共同发挥作用,也可从外部改善肺部功能,比如使用麻黄、贝母、细辛等制成中药贴,贴于大椎、定喘等穴位,对于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血气和肺功能具有明显疗效。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平衡火罐在背部和膀胱经进行治疗,能够减少排痰量,改善气管症状。对慢阻肺加重期患者进行双上肢和双下肢的按摩推拿治疗,可以缩短控制病情的时间,并提升病人的舒适度。

3.4环境护理

良好的生活护理环境,是提升慢阻肺加重期患者身体机能的重要保障,作为社区医疗护理机构,应尽可能提供舒适整洁的环境。在市内温湿度方面,温度要控制在22摄氏度到25摄氏度之间,湿度保持在65%左右,尽最大的可能降低温度湿度可能对肺部产生的刺激作用。而对于加重期患者存在痰多症状的情况,要有针对性的做好湿化护理,利用无菌蒸馏水制成湿化液对患者气道进行湿化,使患者吸入的气体温度始终稍微低于患者的皮肤温度,这样可以有效帮助患者排出肺部分泌物。在护理间的空气质量控制方面,要注意对过敏原进行过滤和清洁,在春秋季节,要严防花粉等过敏原流入护理间,同时避免刺激性的香水、花朵或其他化学制品出现在慢阻肺加重期患者周围。另一方面,对于不直接作用于肺部健康的相关外部环境,也需要注意管理,例如慢阻肺加重期患者往往身体比较虚弱,由于长期氧气摄入量不足,可能造成情绪和心态的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除了空气质量外,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声音环境和光环境,尽量避免噪音污染和光污染对患者产生影响。

3.5心理护理

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中有相当比例还同时具有焦虑、抑郁的症状,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于改善患者情绪,提升治疗效果,有重要的辅助作用。作为社区医疗机构,由于同时接纳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人数有限,因此有条件针对患者的康复能力、疾病特点和生理心理需求提供更有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比如帮助患者在病情加重期间,更多的了解慢阻肺病症的特点和治疗机理,加强患者对治好疾病的自信心。再如可以通过社区独有的便利条件,以多种方式提供娱乐、谈心等活动,转移病患的注意力,使其减少对病情对身体影响的关注度,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4.1生活起居自我管理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来说,病情养护期间主要的时间仍然是在家中度过,其对病情的控制与护理多数情况下要依靠病人的自我管理,因此帮助病人养生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对于从根本上缓解病情具有关键意义。在饮食方面,慢阻肺加重期患者要以少食多餐为主,且食物构成应以高蛋白、高脂肪、高维生素为特征,在慢阻肺加重期患者症状明显期间,由于食欲不振,进食困难情况比较普遍,在此种情况下,病人要克服困难,保证日常营养供给,避免营养不良情况。在起居习惯方面,慢阻肺加重期患者必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时间,使身体机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稳定,避免外部刺激性因素对身体自我调节机制产生影响。此外,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常备无创呼吸机,避免因病情突然加重,呼吸困难而导致对身体脏器、大脑带来永久性损伤。

4.2运动康复自我管理

除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外,慢阻肺加重期患者还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承受能力,进行适量的运动康复管理。由于肺部是人体唯一的呼吸器官,要在治疗的同时,一定程度上通过锻炼保障其功能。具体可以通过上肢锻炼、下肢锻炼、全身运动等方式,上肢运动主要以手臂回环、5KG以下重量哑铃分组锻炼等方式,下肢运动主要通过高抬腿、中等强度的慢跑等方式,全身锻炼主要通过健美操、球类运动等方式。不同种类的运动每次时间不宜过长,以10至20分钟为宜。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气喘、咳嗽等症状,则可以适当休息或减少运动量,运动过程中要保证身边常备喷雾类呼吸促进药物或其他相关药物,防止意外发生。

5.结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对于患者来说不仅要经历比较艰苦的治疗过程,更重要的是必须通过后期长期的社区护理和个人管理来缓解病情,通过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综合运用现有治疗条件下的各种治疗护理手段,对于总体上提升病患的身体机能,实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根治是具有较为明显效果的。

参考文献:

[1]王乐,汪苗,谈德翠,邢彩霞,刘宁.社区标准化护理方案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实践[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21(05):690-694.

[2]刘维雪.综合护理方案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智慧健康,2021(18):109-111.

[3]李莘,潘慧斌,姜燕,邹晓月,包芸.标准化流程撤机智能软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机械通气患者撤机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21(11):6-9.

[4]徐鹏,刘琴凤.规范化护理干预对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效果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0(16):181-182.

[5]孙彩艳,白雪梅.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12):97.

[6]叶日珍.综合护理干预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06):146-14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