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徐红新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徐红新,. 浅谈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 中国教育研究,2025.2. DOI:10.12721/ccn.2025.157109.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现象也日益突出。初中生是最为脆弱、心理问题最多的群体。初中生处于青春叛逆期和青春期,这一时期的他们渴望被关注和尊重,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与鼓励。
关键词: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DOI:10.12721/ccn.2025.157109
基金资助: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们缺乏来自家庭的温暖,长此以往,就会造成一些心理障碍。本文从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入手,提出了解决对策。

一、充分认识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将其纳入到学校教学工作中,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同时,还要利用网络、微信、广播等现代化媒体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争取得到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学校应该从点滴做起,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在农村教育中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意识。因为大多数留守学生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所以容易产生自卑、孤独等心理,严重时甚至会走上犯罪道路。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切实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他们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其次,学校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开设心理健康课。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编制心理健康教材,增强心理健康课程的趣味性与实用性;另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活动。可定期举办一些主题班会,还可以组织心理电影展播、书信交流、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缓解压力,增进师生感情。

三、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责任感

目前,很多农村初中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是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还有待提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班主任的事情,和自己关系不大;二是教师缺乏专业的心理知识,对于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分析和处理;三是有些教师有“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关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视而不见。针对以上问题,学校应该加强教师培训工作,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班,通过讲座、观摩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专业素养。同时,学校要加大对教师的考核力度,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考核教师工作成绩的重要指标之一,并适当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课时,从而使教师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此外,还要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对于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而对于没有完成任务的教师要进行批评教育,以激励他们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对留守儿童要加强关心和爱护

学校要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如篮球、足球等体育活动以及各种兴趣小组和社团组织,给留守儿童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此外,可以在班级里设立“代理家长”制度,由任课教师担任代理家长,通过定期与学生交流谈心、家访等形式,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鼓励他们与父母保持联系,关心关爱他们。家访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情况的重要渠道。然而,许多教师不愿进村入户进行家访,这就无法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实际情况,也无法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因此,教师们应当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深入到孩子们中间,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听听他们的心里话,感受一下他们的喜怒哀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更好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家访还有利于建立家校沟通机制,促进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让家长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合作者和支持者。

五、利用社会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心帮扶活动

很多爱心人士、慈善团体和企业会定期到农村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学校要充分利用这些社会力量,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其中。通过走访慰问,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通过邀请家长或监护人来参加亲子活动,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对孩子应负起的责任,懂得如何与孩子沟通交流,学会如何教育引导孩子健康成长;通过为贫困留守儿童募捐衣物、文具等方式,唤起人们对这群特殊儿童群体的关注,呼吁更多人加入到帮扶队伍中来。总之,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重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指导,注重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正确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还要注重营造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团结互助、乐观自信的精神品质,使学生在阳光心态下快乐学习,茁壮成长。作为教师,要以爱心对待每一名学生,用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去感染学生,做一个受学生尊敬的好老师。

六、创造条件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研究显示,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长短,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重要影响。为了弥补留守儿童与父母分离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让家长多和孩子联系,使他们能够经常听到父母的声音,看到父母的照片,感受父母的温暖。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开展“网上亲子活动”,通过视频聊天让孩子们听到爸爸妈妈说话的声音,或者通过电子邮件向孩子表达爱意,让孩子们感受到亲情的温馨。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孩子们回家看看,给他们一个拥抱,送上一份礼物,陪他们玩一会游戏,和他们聊一聊天,听听他们内心的想法,了解他们真实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总之,要创造条件使这些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让他们真正体会到父母的关爱,从而缓解因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而带来的心理压力,树立起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七、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首先,家长要做好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父母是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人物,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其次,多陪伴孩子,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家长要抽出时间多陪伴孩子,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此外,家长还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为他们答疑解惑,督促他们认真学习。再次,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孩子的感受。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需要来自亲人的关爱和支持。家长要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足够的爱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家庭温暖,增强自信心和安全感。

结语

总之,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只有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才能真正解决这一问题,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周翠芳.如何加强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J].当代家庭教育,2021,(05):53-54.

[2]郝坤友.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9,(09):9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