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的原则,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发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将美育贯穿到学校教学的各个阶段。”不仅如此,新课标也指出:美术教育应该“突出艺术学科的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美术教育之中,陶冶情操,提升修养。”众所周知,美术教育是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理应发挥更加重要的育人作用。而要进一步发挥美术教学的重要育人价值,实现美术与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就显得十分必要。其中,实现美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整合,将思政课程理念真正融入美术课堂,对于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丰富美术教育内涵,提升美育工作质效很有助益。
一、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意义
(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审美教育。将思政教育融入美术教学,可以创设出良好的美术文化教育环境。美术作品常常反映艺术家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观察与理解,学生通过学习和创作此类作品,将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社会议题,如环境问题、社会公平、国家发展等。在思政教育的引导下,学生将深入思考这些问题,从而培养对社会、时政的关注度和责任感。
(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从我国遗存的美术作品可以看到古代人民的勤苦劳作,还可以看到历朝历代的经济繁荣场面,并且能够看到人们安居乐业和国家安定的和谐场面。从这些艺术作品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亡国之恨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文人宁折不屈的气节等。通过欣赏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作品,还可以看到人们的优秀道德品质,其中包括勇敢、勤劳、正直、正义、孝道等。这些思想可以更好地丰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丰富美术教育的内涵。故此,教师需要充分发掘美术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且持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以持续提升教育成效。
(三)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高中美术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艺术作品的形式美,还应要求学生理解和感悟作品中蕴含的价值观念。基于课程思政下开展的美术德育,将美术作品的背后内涵与价值一一向学生讲解清楚,学生则能从多层面学习和鉴赏美术作品,进而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二、高中美术教学中思政教育的融入路径
(一)挖掘思政元素,促进高效融合
1. 以“中国建筑艺术”一题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鉴赏我国宫殿建筑艺术,并说明中国古代建筑的突出成就和民族特色,深入解读其建筑风格、宫殿布局和文化内涵,分析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帝王权力象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学生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社会文化、封建等级制度等时代背景知识,不仅可以理解宫殿建筑的艺术特色,还能深入思考当时社会制度和宫廷文化对建筑艺术与中国历史的影响,进而思考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与建筑文化的关系,对社会制度进行批判性思考。
2. 教师可结合具体的画作,与学生一起挖掘其中可能隐藏的深层含义,包括艺术家的生平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等,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作品背后的思想情感,理解艺术作品的时代内涵。以《清明上河图》为例,教师可要求学生考察《清明上河图》创作时的历史背景,了解宋代社会政治制度、文化风貌、经济状况等。学生通过分析时代背景,理解了宋代的社会结构和人民生活,进而思考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制度的影响。
3. 学生通过分析画中的人物,了解其服饰、动作和职业,探究宋代社会的阶层分化,从不同阶层的人物形象中挖掘出社会地位和财富分配的问题,进而思考社会公平、正义等。教师可以进一步挖掘作品信息,通过画中的生活场景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社会问题,如望火楼缺少值班人、税收严苛、闹市中酒堆积如山、荒废的门禁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以及当时的社会问题对今天的社会治理有何启发意义等。
(二)弘扬传统文化,赓续民族之魂
传统文化教学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授绘画过程中应融入学生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思考,发挥思政教育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积极推动作用。在开展古代山水画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不同时期山水画的发展与演变。比如,通过分析北宋时期的“工笔山水”,学生不仅能够领悟到不同艺术风格背后的文化和艺术观念,还能够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色的赏析和表达方式,更好地通过文人的视角,感受其高尚情怀,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促使学生对传统文学和绘画之间的联系有更深入的认识。在开展古代花鸟画教学时,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花鸟画作进行学习,深入了解每种花鸟的象征意义和传统文化内涵。例如,可探究梅花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了解其代表品行高洁的隐士和不畏寒霜的精神。学生通过绘制梅花,不仅学习了绘画技法,还能够理解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深远影响,培养对美好品德的追求。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思考梅花所代表的美德如何在当代社会中得以体现,从而将传统美德与现代价值观相结合,培养审美情操和道德情操。在开展古代文人画教学时,学生需深入研究画家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手法。例如,模仿明代画家唐寅的人物画,强调笔墨情趣和线条的使用,或者学习清代画家郎世宁的人物画,注重透视画法和明暗阴影的渲染。学生通过绘画实践,不仅能够了解古代人物画的审美观念,还能够培养对历史人物生活和价值观的深刻理解。同时,教师应要求学生阅读相关古代文学作品、了解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古代文人的思想境界。通过对中国山水画、花鸟画、文人画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传统绘画的技法,还能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培养对艺术和文化价值的热情,同时激发创作信心。传统文化的学习体验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也为学生的审美教育和思政教育提供了有益支持。
总之,美术教学不仅要传递知识和技能,更要传播文化、引领审美、传承人文精神。高中美术教育在学生的艺术教育体系中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既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延伸,也是大学艺术选修教育的基础。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真正做到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这必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艺术创造力,促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宋巍 . 以教材为载体 实施思政教育——思政教育融入高中美术教学的策略[J]. 中学课程辅导,2023(28):69-71.
[2]徐凤 . 江西省红色文化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伊犁:伊犁师范大学,2023.
[3]张晓明 . 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学科思政路径探索[J]. 美术教育研究,2023(06):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