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育渗透劳动教育的路径研究
王岚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岚,. 初中语文教育渗透劳动教育的路径研究[J]. 中国教育研究,2025.4. DOI:10.12721/ccn.2025.157134.
摘要: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贯彻“五育并举”,是新时期义务教育的一项重大任务,而劳动教育又是五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要将五育并举的要求贯彻到具体的活动和实践中去实现,还必须将五育的要求与各个学科的教学相融合,使五育并举在课堂上得到最大限度的落实。所以,在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上,老师必须结合初中生的真实状况以及语文课程的特征相联系,对劳动教育进行有效地渗透,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核心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劳动教育渗透
DOI:10.12721/ccn.2025.157134
基金资助:

前言

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而语文教育作为学生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工具,也可以通过渗透劳动教育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语文教育中融入劳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因为被应试教育理念所限制,初中语文老师对劳动教育的关注并不多,他们忽略了在教学中对劳动教育的渗透,从而限制了劳动教育价值的发挥。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劳动教育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参与各种劳动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培养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性的写作活动、朗诵表演、戏剧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劳动教育强调团队合作,学生在团队中学会相互协作、分工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写作、朗诵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协商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劳动教育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辛苦和付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文学创作、文学欣赏等活动,激发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和责任感,培养勤劳奋斗的品质。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实践和总结,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创作、表达等活动,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挫折,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初中语文教育渗透劳动教育的路径

(一)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服务于劳动实践

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服务于劳动实践是一种将语文学习与实际劳动结合起来的教育方式,旨在让学生通过语文知识的运用,更深入地参与和体验劳动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后,可以引导他们撰写劳动实践报告。通过报告的撰写,学生可以运用语文知识描述自己的劳动体验、感受和收获,培养他们的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通过文字记录下自己的劳动实践,反思和总结经验,提高对劳动的理解和认识。学生可以通过摄影、绘画、手工等方式记录自己参与劳动活动的过程和感受。引导他们用文字配合图片或图像,记录下劳动实践中的点滴,展现劳动的美好和意义。通过记录劳动体验,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感悟劳动的价值,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在语文课堂中,可以给学生布置以劳动为主题的诗歌或散文创作任务。学生可以通过诗歌或散文表达对劳动的理解、感悟和赞美,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出劳动的美好和意义。这样的创作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也可以让他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劳动的意义和价值。组织学生参与劳动主题的文学创作活动,如写劳动体验故事、创作关于劳动的诗歌等。通过文学创作,学生可以运用语文知识表达自己对劳动的感悟和理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对劳动的认识和尊重。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服务于劳动实践,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参与和体验劳动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理解,也可以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其综合素质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二)利用教材开展实践活动

利用教材开展实践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例如,《台阶》这篇文章,通过描述作者在家乡的台阶上的一些生活琐事,展现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家庭的感情。老师可以利用这篇文章进行劳动教育的实践活动,首先,学生需要通读《台阶》,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表达。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文章中所描述的家乡台阶对作者的意义,以及台阶所承载的家庭情感和回忆。安排学生到校内或校外的楼梯或台阶进行实地调研,观察台阶的结构、材料、设计等,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观察。学生可以采用绘画、摄影、写作等形式来记录和表达自己对台阶的感情和理解。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台阶的维护工作,比如清理台阶上的杂物、擦拭台阶的表面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创作与台阶相关的故事或诗歌,将自己对台阶的理解和情感进行表达,从而加深对劳动和家乡的情感认识。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台阶》这篇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更能够通过参与实际的劳动活动,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能够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价值,从而更好地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三)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

通过语文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劳动者的奉献精神、勤劳精神等,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劳动相关的文本,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文本,了解劳动者的奉献精神、勤劳精神等。通过文本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与劳动相关的活动,如手工制作、美术创作等。通过亲身体验劳动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口语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锻炼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劳动者的勤劳精神、劳动的艰辛等方式,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培养学生不怕辛苦、不怕困难的精神品质。老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为将来的劳动生活打好基础。这些措施可以在语文教学中贯穿始终,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多种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

结语

总而言之,每个学生都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只有树立起了正面的劳动意识,并掌握了一些相关的劳动技巧,他们才可以拥有自己的能力去创造更好的生活,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通过劳动教育的渗透,我们相信学生将会变得更加自信、自立、富有创造力,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淑金.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创新化策略研究[J].速读(上旬),2020,(8):133.

[2]宫常青,姜俊卿.初中语文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策略研究[J].中华传奇,2020,(8):154.

[3]高贵忠.任京民.初中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困惑与转向[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3.(1)38-42.

[4]付登超.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A].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第七期“教育问题时习会”论文集[C].2019.

[5]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2):82-84.

[6]赵振华,赵梅,任丽萍.如何把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合在初中语文课程中[J]. 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2021(0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