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教学要有“童话味”——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
高薇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高薇,. 童话教学要有“童话味”——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J].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2025.2. DOI:10.12721/ccn.2025.159977.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是传递知识的工具,更是激发学生想象、培养情感的重要资源。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之一便是童话教材缺乏“童话味”。不少教材内容平淡乏味,缺乏足够的想象力和生动性,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旨在利用童话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童话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5.159977
基金资助:

引言:童话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以其独特的想象力和教育价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童话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潜移默化中传达道德观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在教学中保留并强化童话的“童话味”,使其成为有效的教学工具意义深远。

一、创造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教师巧妙设计引入情境可以在童话教学中注入更多的“童话味”,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深化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情感共鸣。在创造情境引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打造一个生动而真实的故事场景。教师还可以运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情景中亲身参与,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情感。情境引入还可以创造一种紧张、扣人心弦的氛围,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例如,在介绍故事主题或开场白时,教师可以适当制造一些悬念或疑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运用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故事情节中,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

例如,在进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蓝色和白色的布料模拟冬夜的寒冷,布置一些手工制作的小火柴盒和模拟的雪花,营造出故事发生的背景。这样的布置让学生一进入教室,就能立刻感受到与故事相关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教师可以播放《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动画短片或者精选的图画书页,以视觉和听觉的方式,快速地将学生带入故事情境。动画或图画中的视觉元素,如小女孩孤独的身影、微弱的火光以及幻想中的温暖场景,都能强化学生对故事情感的体验。接着,教师可以讲述背景故事,为学生提供更多关于时代背景和社会状况的信息,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故事发生的环境和小女孩的处境。这可以增加学生对故事的理解,为后续的情感和道德讨论打下基础。

二、多媒体与实物结合,营造“童话味”

多媒体与实物的结合为童话教学带来全新的可能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只能运用文字和图片来传达故事情节,而引入多媒体技术,则可以运用音频、视频等方式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故事的氛围和情感。教师可以播放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动画片或录制精美的配乐,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中的场景和情感,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故事内涵。同时,实物的运用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互动性。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故事情节相关的实物道具,例如道具服饰、模型布景等,让学生在参与角色扮演的同时,更深入地了解故事的背景和情节发展。教师将多媒体与实物的结合,可以使童话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生动的教学场景和具体的实物展示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以《小蝌蚪找妈妈》这篇经典童话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故事的动画或是精美的图画书,这种视觉和听觉的结合可以立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迅速进入故事情境。教师可以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短片,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接着,教师展示蝌蚪和青蛙的模型,解释其生长变化过程,并运用生态环境模型讲解生活习性和环境特点。然后,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每组选择故事中的一个场景来表演,其他同学则根据表演内容提出问题或者给予反馈。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在多感官的体验中深入理解《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社交能力。这种结合多媒体与实物的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营造“童话味”,使童话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情感教学策略

情感教学策略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认同感,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故事中的道德价值和人物行为背后的情感动机,促进学生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达和情感探索的舞台。教师应首先确保学生对故事情节有足够的理解,这通常可以运用讲述、观看故事动画或共读图画书来实现。理解故事情节后,教师可以运用提问、讨论或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探讨故事中的关键情感节点和道德选择,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故事中人物情感变化的看法和对道德冲突的理解。在这样的讨论和分享中,学生能够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其同情心和道德判断力。教师可以将情感教学策略与写作练习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以日记、信件或故事续写的形式,从某个故事角色的视角出发,表达该角色的内心感受和对事件的看法。

例如,在进行《小毛虫》这篇童话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入主题,创造一个充满想象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故事中的情感变化和道德冲突,如小毛虫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恐惧、勇气以及最终的蜕变,这些都是情感教学的重点。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如小毛虫、小毛虫的朋友、遇到的挑战等。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角色的情感和行为,在扮演过程中学习如何表达这些情感,从而增强其情感认同和道德判断能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学习《小毛虫》的过程中,记录自己对故事情节、角色情感的理解和感受。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促进其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学生可以在日记中写下自己如果是小毛虫,遇到这样的挑战会怎么办,以及这个故事给自己带来哪些启示和思考。

结束语:教师综合运用上述策略,可以有效地将“童话味”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未来,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更新,将“童话味”融入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也将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值得教师持续探索。

参考文献:

[1]郑雪香. 小学语文童话类文本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J]. 教育界, 2024, (03): 86-88.

[2]堵碧莲. 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路径探析 [J]. 小学生(下旬刊), 2024, (01): 79-81.

[3]梁玲. 关注文体特点 落实童话教学 [J]. 中小学班主任, 2024, (02): 54-55.

[4]陈思园. 读童话 享童趣——例谈低年级语文童话教学策略 [J]. 小学生(上旬刊), 2024, (01): 151-15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