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荐,对于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教育不仅仅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需要重视学生道德素养的培育。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候要浸润核心价值观,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断深挖教材、创新教学模式、联系实际生活做好家校合作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也做到了与时俱进,进行研究和修改,更好地符合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将核心价值观有效的浸润到教材中。首先,更贴合儿童实际生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尊重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一二年级的教材中更多的采用插图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其次,重视融入传统文化。小学生道德与法制教材在保留经典德育教育内容的同时还增加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关内容,通过更加自然和真实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同时增加学生的爱国热情。最后,重视知行合一。道德与法制教材中,增加了很多“留白”的设计,给予学生充分思考和自主探究的空间,还充分考虑到学生知识水平的问题,给予了科学的指引,确保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够顺利的进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道德与法治教学浸润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一)有利于规范学生行为
在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浸润核心价值观,更加有利于教学形式优化,可以让学生从社会和国家层面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自觉改正不好的行为,更好的遵守小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构建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学习习惯,实现构建校园良好的道德风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互促进。
(二)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培养学生行为习惯非常重要的学科,学科内容相对抽象,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问题,很多时候不能正确的理解其中的内涵。核心价值观的浸润,可以更好地丰富教学的内容,而且通过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各种真实事件和人物的加入,不仅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积极参与学习中,更好的学习相关知识,增加对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道德与法治教学浸润核心价值观的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集体意识,教材中有很多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对学生的教育有非常重哟的作用,教师要提高重视程度。为了更好的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与核心价值观的融合,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以及性格差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其中,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班级生活有规则”这节课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班级生是学生生活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同学之间、与老师之间、上课等等都需要遵守相应的规则。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问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班级生活有规则”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有没有什么想法呢?同学们平时都会自觉遵守那些规则呢?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对自己在班级的行为进行充思考,然后可以组织小组进行讨论,促进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同学们讨论后,教师还可以把一些比较常见的行为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播放,让学生们说出这些行为是否可取,说出原因,然后哪些值得同学们学习,哪些需要改正过,如何改正等等,然后回归教材让学生真正理解在班级生活为什么要遵守相应的规则,从而自觉遵守,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同时确保学生日常学习的安全。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被广泛应用与教学中,增加了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小学生由于年龄原因,思维相对具体,如果只是靠教师讲,很难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内涵,因此教师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把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通过图片或是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例如,在学习“我是一张纸”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纸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养成节约用纸、爱惜纸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给学生展示纸的来历,以及造纸的过程,然后让同学们对于造纸过程进行简单的总结,让同学认识到每一张纸都是很多到工序生产出来,都是来之不易的。教师还可以通过视频向同学展示各种纸的用途,分为学习用纸、生活用纸、美化纸等等,从而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认识到纸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性。最后,教师还可以播放节约用纸的视频,观看后让学生总结哪些节约用纸的行为可以应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从而制定出适合自身家庭的节约用纸计划,从而号召家人一起节约用纸,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三)联系生活家校配合
学习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生活,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小学生由于年龄原因,认识水平有限,因此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候教师可以更多的联系生活开展教学,充分发挥家长对于学生成长的影响作用,联系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有更加清晰的认知,明白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去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道德素养影响,实现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浸润核心价值观。
例如,在学习“这些事我来做”时,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日常家庭劳动中,更好的感恩服务,培养学生责任意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的联系家庭生活,让学生列举出自己在家做过哪些家庭劳动,分享做这些家庭劳动的技巧等等。教师还需要让家长充分的参与到其中,给予学生更多的信任,放手让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并且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让学生能够感觉到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增加对于劳动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慢慢的培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加强家校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对于所学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高效的完成教学目标,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发展。
小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浸润核心价值,对于丰富教学内容,规范学生的行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不断深入挖掘教材中所包含的核心价值的因素;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联系生活,做好家校共育,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铭.论核心价值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智力,2022(22):131-134.
[2]王闰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J].天津教育,2022(18):40-42.
[3]武福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J].天津教育,2022(04):107-109.
[4]张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J].学周刊,2021(33):67-68.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3.033.
作者简介:施晓黎(1985.11-),女,汉族,江苏省苏州人, 苏州市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