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对气候变化的认知与应对策略
​尹秀荣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尹秀荣,. 初中生对气候变化的认知与应对策略[J]. 气候变化研究,2025.2. DOI:10.12721/ccn.2025.157013.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生对气候变化的认知水平以及他们采取的应对策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提高青少年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初中生对气候变化的基本认识,接着探讨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对行为,最后讨论了如何通过教育提升初中生的气候行动力。通过对初中生群体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为教育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策略建议,以培养青少年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行动者。
关键词: 初中生气候变化认知应对策略
DOI:10.12721/ccn.2025.157013
基金资助:

引言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初中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体,他们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和行动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初中生的角度出发,探讨他们对气候变化的理解和应对措施,以及教育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为气候教育提供新的视角和策略。

一、初中生对气候变化的基本认识

1.气候变化知识的理解

初中生对气候变化的知识理解尚处于初步阶段,他们的认知多来源于学校教育、媒体报道和家庭讨论。在这个阶段,学生对全球变暖、温室效应等基础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气候变化的复杂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他们可能知道极端天气事件与气候变化有关,但对于气候变化如何影响生态系统、食物安全和海平面上升等深层次问题的认识则相对模糊。此外,初中生对气候变化的科学原理和长期影响的理解也不够深入,这限制了他们对问题的全面认识。为了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教育者需要设计更多互动和实践的教学活动,如科学实验、模拟游戏和讨论会,以增强学生对气候变化科学原理的理解,并激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兴趣。

2.气候变化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感知

初中生对气候变化影响日常生活的感知日益增强。他们能够观察到季节变化的异常、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例如,学生可能会注意到家乡的河流水位变化、农作物种植周期的改变或是本地动植物种类的减少。这些直观的观察使他们开始意识到气候变化不再是遥远的问题,而是切实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1]。然而,初中生对于气候变化影响的具体细节和长远后果仍然缺乏清晰的认识。他们可能不清楚如何将个人行为与全球气候变化联系起来,也不太了解通过改变日常习惯可以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和家长需要引导学生将气候变化的宏观问题转化为个人行动的动力,通过实践活动和社区参与,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气候变化对日常生活的具体影响。

二、初中生的应对行为分析

1.个人层面的应对措施

在个人层面,初中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显示出一定的自觉性和创新性。他们开始认识到个人行为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并尝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步骤来减少对环境的负担。例如,一些学生选择步行或骑行上学,以减少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在家中,他们也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以减轻垃圾处理对环境的压力。此外,节约用水和用电成为他们减少能源消耗的常见做法。尽管这些行动在规模上可能不大,但它们是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的重要起点。然而,初中生在持续和系统地采取个人应对措施方面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导和支持。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设定具体的环保目标和激励措施,鼓励学生持续参与环保活动,并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更有效地采取行动。

2.学校和社区中的参与情况

在学校和社区层面,初中生的参与呈现出积极的态度。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开始将气候教育纳入课程和活动中,通过课程、校园活动和社区服务项目,为学生提供参与气候变化应对行动的机会。例如,学校可能会组织植树、环保宣传和节能减排竞赛等活动,这些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也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社会实践能力。在社区层面,初中生通过参与清洁活动、环保讲座和志愿服务等,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些经历使学生能够将课堂知识与现实世界相结合,理解个人行为与社会问题之间的联系。尽管如此,学校和社区在提供参与机会和资源方面可能存在差异,一些可能缺乏足够的资源和专业知识来支持学生的参与。因此,需要加强学校与社区的合作,整合资源,为初中生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参与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学习,成为积极的环境保护者。

三、提升初中生气候行动力的策略

1.教育介入的重要性

在塑造初中生对气候变化的积极行动中,教育扮演着核心角色。通过教育的深入介入,学生能够掌握气候变化的科学知识,并激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参与意愿[2]。教育介入应多方面展开,包括更新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培养环保意识。课程内容应全面介绍气候变化的成因、影响和解决方案,使学生深刻理解气候变化的紧迫性。教学方法应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比如通过参与项目式学习、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教育还应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组织环保活动和社区服务,让学生感受到个人行动对环境的积极影响。教育的有效性在于其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促使他们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行动者。

2.家庭与学校的协同作用

家庭和学校在培养学生气候行动力方面具有互补作用。家庭是孩子学习环保行为的起点,家长的环保观念和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深远。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环保实践,如节约资源、减少浪费等,为孩子树立榜样。同时,家长也可以参与学校的环保活动,与孩子一同参与植树、垃圾分类等活动,加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学校则应通过课程和活动,加强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知识和技能。学校还可以通过家长会、工作坊等形式,向家长传播环保知识,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环保项目。通过家庭与学校的紧密合作,可以构建一个支持学生气候行动的有力网络,使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影响下,形成持续的气候行动力。

3.政策支持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政策支持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对于增强初中生气候行动力至关重要。政府和教育机构应制定相关政策,为学校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以实施气候教育和环保项目。这些政策应涵盖资金支持、教师培训、环保设施建设等方面,确保学校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气候教育。同时,社会实践为学生提供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机会[3]。学校可以与社区、非政府组织和其他教育机构合作,开展各种环保项目和活动,如清洁河流、植树造林、环保宣传等。通过参与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学习到如何有效地采取行动。政策支持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气候行动力,还能够促进社会各界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和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良好氛围。

四、结论

随着对初中生气候变化认知与应对策略研究的深入,我们对未来的教育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教育不仅需要传授知识,更要激发行动。展望未来,我们期待通过创新的教育方法和实践活动,培养出更多具有环保意识和行动力的青少年。他们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随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下一代将能够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中发挥关键作用,共同构建一个可持续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吴疆.核心素养视域下气候变化主题初中实践课程探索[J].环境教育,2024,(Z1):80-82.

[2]李佳乐,吴若卉.初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建构与实施——基于英国“环保课程之气候变化”的探讨[J].现代教学,2022,(23):82-84.

[3]焦国斌.基于生活化教学构建高质量初中地理课堂——“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与实施[J].新课程,2024,(26):60-6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