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综合规划形成项目化学习大概念
基于项目的语文学习设计与实施是围绕某一个语文问题或者某一种语文实践活动展开的。项目化学习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概括、抽象,整合学校资源,链接学生生活实践,形成体现课程特色的项目化学习大概念。革命文化主题类课文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共收录了近40篇,在新课标提出的六个学习任务群中都有所体现,而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和“整本书阅读”两个学习任务群中占比最大,几乎每个学段都有具体要求,呈现出螺旋上升的编排梯度。
以“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学习内容为例,第一学段(1-2年级)是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爱国志士的童年故事;第二学段(3-4年级)是革命故事、爱国故事、历史人物故事;第三学段(5-6年级)是革命领袖、革命先烈创作的文学作品,以及表现他们英雄事迹的诗歌、小说和影视作品等。其育人价值最终指向“表达敬仰之情和学习的愿望”“感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仁人志士的崇敬之情”“感受革命领袖、革命先烈伟大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认识生命的价值,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等。三个学段的革命文化主题内容是提炼项目化学习概念的主要依据和凭借。项目化学习目标的制定,主要依据新课标要求和统编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资源现状,融合其他课程进行具体设计。目标概念是项目化学习大概念的具体细化,也是项目化学习落实核心素养的出发点,统摄项目化学习的全过程。
二、联结创设项目化学习大场域
项目化学习要为儿童准备可以充分活动的实践情境,这是知识运用的大场域。新课标呼唤知识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要求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中发现、挖掘情境资源,创设知识迁移的情境,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弄明白知识的意义和价值。任何知识要具有生命力,都必须作为一个“过程”存在于一定的情境中。实践情境的创设,有明确的指向性、生活性和形象性。指向性实质是解决知识、能力与素养的关系,强调情境要根据项目化学习目标创设。根据“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关注人物描写感受人物品质”“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描述革命事件、讲述英雄故事”“具有涵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的素养要求和项目目标,我们给“小小红色故事站”设置了这样的情境:“在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无数革命先烈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来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为了记住他们的形象、聆听他们的声音,我们学校正在建设‘小小红色故事站’,让我们一起追寻革命先烈的足迹,讲述他们的红色故事,为红色故事站添砖加瓦。”
学习目标是情境创设的依据,学习内容是情境创设的素材。革命文化的背景相对于当今小学生而言比较遥远,“小小红色故事站”新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能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空限制,使学生学习变得具体化、背景化。生活性实质是要解决生活世界与知识世界的关系,强调情境创设就是构建课程知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生命相接的过程。“红色文化展示馆”的情境同样以素养目标为导向,把课程知识和现实生活勾连起来,把百年征程融入学生的情感生命中:“中华民族有今天的辉煌,是无数先烈和前辈艰苦奋斗的结果。今天,让我们一起开启‘追寻百年历程,赓续红色血脉’历程,当好红色场馆布展人,做好红色场馆解说员,让自己成为革命精神传承人。”情境设置能有效地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知识和认知更生活化、感性化。
三、探究互动设计项目化学习大任务
项目化学习具有探究性特征,需要能驱动教学目标实现、有一定难度和综合性、与真实生活紧密联系、能激发学生持久思考和探究的大任务。大任务的设计应基于项目目标和课程内容,立足真实情境,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兴趣和冲动。大任务定位于问题的解决、知识的迁移应用。与简单的教学活动相比,综合性更强的大任务更能承载指向核心素养的项目目标。学生在完成大任务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应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设置几个关键节点,设计若干子任务。
在基于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设计的“红色文化展示馆”项目化学习中,依据课程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育人价值,我们以“追寻百年历程,做红色血脉传承人”为大任务,设计了“布置文化展馆、做好英雄场馆解说员、勇当革命精神传承人”三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下面分别又对应具体活动根据大任务设计要素,我们在“学党史游艺棋”项目中,也设计了大任务“穿越时光,重走建党百年路”,确立了“百年事件我梳理”“精彩棋盘我设计”“机遇挑战我来设”“最佳棋手我就是”四个子任务。在充满挑战的任务情境中,学生通过丰富的语文实践对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内涵愈发清晰。在解决问题、任务实践的过程中,红色精神、语文核心知识在学生心中“活”起来,学生的结构化认知得以形成,高阶思维得到发展,创造性建构得以完成。在成果发布分享的过程中,学生跟随棋子的脚步,在棋盘的行进线路中了解了“红船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及背后蕴含的感人故事。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的特点是文以载道,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掌握知识、明悟道理、认识人物、了解历史。作为文化的载体,语文承载着延续民族文化精髓的使命,而党史学习教育则是通过开展党史宣传、普及党史知识、传播革命精神,将其转换为有效育人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因此,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厘清其融合的有效路径,成为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车宗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伟大建党精神之本[J].思想教育研究,2021(7):9-14.
[2]张太原.在学习历史中更好走向未来[J].红旗文稿,2021(19):20-23.
[3]樊新华,李北东.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中的劳动育人资源论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