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1、教师教学思维固化,未能充分认识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在以往的化学教学中,受到条件限制,很多化学实验无法开展,只能通过教师讲解或是播放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去了解。而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优化,很多化学实验都是有条件进行的,教师却未能对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认为这对于考试的帮助不大,且化学实验教学麻烦,浪费时间,因此不愿开展化学实验。这一方面降低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一方面限制了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动手能力的发展。
2、实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
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应当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动脑能力。但是从实际的实验教学方法来看,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进度,避免浪费过多时间,加之对学生能力缺乏信任,因此在实验教学中仍然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化学实验中需要使用的仪器、试剂、具体的实验步骤、实验结论、实验现象等,倾向于让学生死记硬背。因此,学生开展化学实验常常是机械的、缺乏自主意识的,这种教学方法下获得的学习效果必然是不理想的。另外,一些教师虽然会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开展化学实验,但是这种引导常常是按部就班,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思路去做,因此剥夺了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限制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发展。
3、学科知识难度大,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具有较高的要求
化学知识不但抽象、复杂,而且需要理解和记忆的知识很多,如果不下一番苦功夫,很难对这些知识有较好的掌握,这也直接限制了化学实验的顺利开展。且化学通常是初三阶段才开设的,这个阶段,学生面临着中考升学的压力,各门学科的时间都比较紧张,因此学生课下用于预习、复习化学的时间少之又少,导致课堂上不能很好的吸收新知识。
二、初中化学实验创新教学策略
1、立足学生学情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所涉及的化学实验内容比较多,为了能够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启发学生化学思维,教师需要对实验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全面提升教学资源利用率。作为初中化学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充分的分析,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地位,全面了解学生实际情况,进而对化学实验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确保拥有的实验资源能够得到高效的应用。不仅如此,教师也需要充分认识到哪些实验能够教给学生独立完成,哪些实验需要有教师进行示范,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保证学生对化学实验内容充分掌握。
例如,在开展对空气中氧气含量进行测定的化学实验时,教材中使用的化学物质为红磷,对于初次接触该化学实验大学生可以使用红磷,但是在复习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是否能够用其他化学物质代替,这样能够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
2、激发学习兴趣
可以采取开展一系列化学实验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初中生的性格大都热情活泼,只要稍加引导,就能轻松调动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心。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可以提供材料及设备,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这样有利于加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为学生创造浓厚的学习气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踊跃的回答问题,以便学生从实验中收获灵感。
例如,在“制取氧气”的教学中,为了带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通过演示氧气制作这一难度较小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反应的神奇之处。然后给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时间,毕竟看和做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通过实践,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实验与理论之间的差距,只有真正动手才能给学生带来更大的思考空间,从而领悟到更多知识。所以,为了使实验课堂更加有意义,教师应当就实验提出相关问题,带领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比如,应当采用哪个装置收集氧气?实验中有哪些注意事项等。如果只是枯燥的实验教学,学生能体会到的非常有限,教师既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也不能忽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这一关键性环节,将实验课堂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3、提出启发问题
在现阶段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讲实验的现象比较严重,在这种实验教学中学生没有自己的思维,忽视了对学生化学实验素养的培养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开展化学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对相应的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认识。因此,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化学实验本身,还应当根据实验内容,对学生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计相关的一系列探究问题,可以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从具体的问题分析来深入地了解知识,整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有问题思考,能通过观察现象,主动探索问题的答案,让学生成为化学课堂的主体,成为实验教学的主角,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化学知识。
例如,在“化学与生活”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提出问题:“生活中都有哪些化学现象?”学生积极地讨论思考,回答出“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食品中的化学添加剂”等,教师再次提问:“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提出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主动去探索生活中的化学实验,通过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分析,来掌握化学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学会化学物质的变化规律,明白化学学习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
4、信息模拟实验
化学是从微观的角度来研究事物的组成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在进行一些原子或者是分子的实验学习中,学生只能观察到它们的量变,不能观察到质变,只能通过描述和想象理解该知识点,这样学生会感觉到知识点的空洞,所以,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来进行实验的模拟,打破空间限制,通过模拟的实验演示,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知识内容,掌握实验的原理,从而提升实验教学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例如,在“氢气”的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讲解氢气的物理性质以及可燃性,氢气的验纯方法以及燃烧反应的热值来让学生掌握氢气的知识内容。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可以增强氢气验纯实验的直观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验纯方法,从而掌握氢气的物理性质等有关内容。
5、鼓励自主设计
教学水平的进步离不开科学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也一样离不开合理的学习方式,要想有进步,必先有突破。故而应当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验设计,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创新能力与实验水平。
例如,对于浓硫酸的制取实验,发动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设计出不同的实验方案,以实现实验方法上的求同存异。虽然书本中对于简单的制作方法做了相应的说明,但教师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对电解水制法、凝固空气制法等依然可以稍作讲解,使学生可以了解到全面的实验方法。由于实验的进行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化学知识,有诸多需要留意的注意事项,加之实验的成功具有一定难度,但对于成就感的追逐也能促进学生的探索欲,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性思考。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高效率开展化学实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的教学目标,不断挖掘有效的资源,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兴趣,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得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全面。
参考文献:
[1] 顾洋.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 新课程·中学,2019(10):158.
[2] 李洁.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策略[J]. 数码设计(上),2019(5):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