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科开展疾病诊疗,是综合性的治疗工作,与患儿疾病的诊断效果有着直接关系,也与患者的疾病治疗有所关联。现今患儿的疾病类型呈现出多样化,家长对患儿的身体健康显得更加关注,将人文关怀应用在儿科诊疗中,也是影响医患关系的重要因素。借助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对儿科使用人文关怀所具有的效果,但患者及家属对诊疗工作开展效果评价较低,存在着医患沟通不良、义务人员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所以有必要开展对儿科诊疗中人文关怀应用现状的分析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探究我院儿科在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间收治的865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住院患儿及家属展开问卷调查,探究现今儿科诊疗采取人文关怀的问题与不足。在医院开展儿科诊疗时,人文关怀策略的实施依旧面对较多问题,主要是患儿诊疗效果、医护人员服务、科室后勤服务以及医患沟通等,在提供诊疗服务中要关注患儿的家庭经济等多种因素。面对此类问题的出现,促使人文关怀服务的改进,成为今后必然开展的工作内容。
1.2方法
在儿科诊疗工作开展中,采取人文关怀服务措施,加深对患者个性化需求的了解,当患儿入院之后,及时与家长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并查阅相关数据资料,了解患儿现今疾病发展情况,了解患儿既往的疾病发展史[1]。同时,对患儿的日常生活饮食习惯、运动状况等内容加以询问,及时将其记录到病历中,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家庭整体的经济承受能力,便于后期诊疗方案的制定,结合现实工作开展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加深医患之间的沟通交流,在日常疾病治疗的过程中,除了要进行一些日常的医患沟通之外,还要加强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借此了解患儿在诊疗中的心理与身体转变状况,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2]。在儿童诊疗中很容易出现哭闹行为,为此可采取转移注意力、营造宽松舒适环境等方式,转移患儿的关注度,缓解患儿对疾病治疗抗拒性。
患儿在诊疗过程中,也会出现不良体验等问题,患儿在入院治疗中可能会对病床的护栏造成破坏,病床之间缺少隔离帘,保洁清理不干净等问题,都会影响到幼儿与家属的体验感,对此类问题要及时的记录,并反馈到相关部门,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完成整改处理工作,及时的将整改后得到的结果反馈给患儿与家属,提升患儿对疾病诊疗的体验感[3]。
1.3观察指标
在本次研究开展中,主要观察患者的治愈情况、治疗期间投诉情况等,对儿科诊疗患儿所提供的护理内容与效果加以调查分析,将获取到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统计,总结以往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不足,为今后的工作开展提供指导,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
2、结果
2.1患者治疗情况
开展对我院儿科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间收治的865例患儿进行调查,结合下表数据资料可知,患儿在医院的治疗治愈率达到86.13%,患儿处于较好的治疗阶段。
表2 儿科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病案调查结果[n(%)]
2.2患者治疗投诉情况
在本次调查研究分析中,我院儿科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间收治的865例患儿,仅有11例投诉,也就是说医院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工作开展满意度比较高,结合实际工作开展情况,根据患者及家属的个性化需求为其提供更加深入的人文关怀,营造出良好的医患关系。
表2 儿科诊疗患者投诉概率
3、讨论
3、1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在组织开展儿科医疗工作时,存在的特殊性主要为患者家属,当患儿生病后家属往往会比较紧张、焦虑,提升了对于医护工作开展的要求,一旦出现不足就会收到投诉甚至医疗纠纷[4]。在此背景下,医护工作者在开展疾病诊疗时,要注重对患者家属紧张情绪的梳理,结合患儿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以及患儿呈现出不同的心理反应,为患儿提供更加恰当的治疗方法,避免在治疗中出现纠纷。所以在儿科诊疗中采取人文关怀时,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主要体现出人文关怀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1.提升医护人员素质
我国医学现今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社会对医疗体系有着较高要求,医护人员也要随着工作开展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彰显医护人员专业素养的同时,提升患儿与家属的治疗满意度,有效缓解现今社会的医患关系,促使医疗质量得以更好发展,强化对人文关怀的思考和探索,对医护人员素养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5]。对于医生来讲,不仅要注重疾病的诊疗,还要剖析患者及家属的心理,优秀的医护人员不止有着高超的医疗技术水平,同时包含着道德良知、社会责任等,尤其是在面对低年的患儿,医护人员不再只是医生,也是患儿模仿与学习的对象,更是其对社会医疗行业发展的初印象。现今医疗系统的发展,注重对此方面内容的学习,如基本礼仪训练、心理学课程等,促使医护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得以提升。
2.减少医疗纠纷投诉
医护人员在面对患者时采取的态度,也决定了患者回馈给医护的态度,在儿科诊疗护理中,患儿与家属处于敏感状态下,医护人员要注重观察患儿和家属的情感变化,为其提供适当的调解与安稳,从而缓解医护工作矛盾的出现。医护人员要明确自身的医疗技术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但是采取人文关怀依旧存在较多不足,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6]。伴随着现今社会医患关系的频繁发生,这与患者人文关怀需求得不到满足相关,所以组织开展人文关怀是医疗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促使诊疗工作体系变得更加合理、规范,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开展原则,避免出现更多纠纷事件。
3.满足医学发展和患者情感需求
简单来说,现今医疗行业的发展,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结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进行分析,人的发展有着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彼此呈现出递进的发展关系。在患病的期间患者心理状态较为脆弱,不仅能希望具有健康的身体,还需要他人给予充足的关怀,所以医生在治疗疾病时,在满足患者健康需求的同时,注重对患者情感需求与尊重需求的满足,将人文关怀充分的体现出来[7]。现今社会处于不断发展中,促使更多关怀与尊重,逐渐的倾向于弱者,使我们能够在物质化世界中,找寻到更多人性的光芒。儿童作为整个社会发展的弱势地位,在开展儿科诊疗工作时,提供人文关怀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的主要体现。
4.提高治疗效果
根据以往研究工作结果可知,在疾病治疗中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将人文关怀应用在疾病治疗中,为患者提供更多疾病治疗的信心与力量,保障患者可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促使自身得以健康发展。好的心理状态往往对疾病的治疗能够起到一定作用,甚至于产生决定性的作用,不能单纯的依靠患者自身调整,还要充分的发挥出人文关怀所具有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温暖[8]。将人文关怀应用在儿科诊疗中,提升患者疾病治疗的配合度,保障各项治疗流程变得更加顺利,促使现今医疗疾病诊疗工作开展质量更好发展,为今后的医学诊疗工作提供相关参考。
3.2人文关怀在儿科诊疗的应用
人类在面对损伤或者是疾病的状态下,最初涌现出的是同情、关怀与尽力救护,疾病治疗技术与方法的应用,是最为原始的方法,甚至于是较为野蛮的。医疗与医学的发展,是在这样同情、关怀与尽力救护中逐渐诞生的,并成为现今社会中的责任和职业,近些年循证医学、转化医学以及精准医学在实际发展中,为了找寻证据、找寻转化以及找寻精准,但是立足于其他视角,促使医学变得更加偏离,并逐渐的脱离人文,并肢解了整体[9]。结合现今医疗工作开展现状,普遍的呈现出脱离临床、脱离个体、脱离实际的发展趋势,对医生的从医行善产生较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涌现出医疗新技术、新方法以及新策略的应用,要注重强化人文观念,注重临床实践工作的开展。作为一名医护人员,要注重人文思想的学习,在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中,强化对患者及家属的思想、感情、意愿及家庭等因素考量,在彼此的交流中形成合作,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关怀。
注重对现今医疗工作开展的改进,如在静脉注射中,使用到的是输液留置针,在指尖釆血时使用的是无痛采血设备,在面对好动的儿童时,使用的是可移动输液架等。并且在患者病房中,床头配备使用的是应急传呼系统,应用舒缓的铃声,避免患者治疗出现紧张感。在儿童病房的装置中,使用一些色彩明亮的颜色进行墙壁粉刷,使用卡通贴纸、毛绒玩具等进行布置,从而为患儿营造出一个温馨的治疗环境,以此驱散患者疾病治疗中的紧张情绪,在室内养殖一些绿色植物与花卉,起到安抚的作用[10]。患儿对于医生、医院以及疾病都比较陌生,在治疗中也会产生恐惧感,可以将医护人员的胸牌制作成卡通人物的形象,借助讲故事的方法为患儿讲解疾病。在天气寒冷的情况下,要提前暖好听诊器,完成检查后为患儿盖好被子或衣物,及时的向患儿的配合加以鼓励。
在面对儿科患者家属时,要及时的进行心理安抚,在各个病房门口张贴主管医生、主管护士以及护士长的照片,便于患儿家属及时进行查阅。在患儿的病床前或走廊、过道处,张贴一些常见疾病,如感冒、发热等预防措施,使用卡通或彩色图片进行张贴,起到提醒与观看的作用。在患儿出院之前,要为其做好出院宣教指导工作,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科室或医生、护士的电话,便于家长及时进行咨询。
3.3总结
在开展儿科诊疗时,面对的是儿童群体,为其提供疾病的诊疗机制,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11]。患儿对疾病缺乏认知,很容易在诊疗中出现大哭大闹等不配合行为,阻碍了诊疗工作开展的顺利性;患儿年龄较小,行为随意性比较大,也增加了诊疗工作开展难度,无法对其治疗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所以,在儿科诊疗中为其提供给人文关怀,显得更加重要。
对现今人文关怀在儿科诊疗中的应用现状加以分析,所提供的服务措施与患儿及家属的需求间存在较大差距。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病床存在危险、垃圾桶没有及时更换以及患者卫生间不及时打扫等问题,导致患者与家属对诊疗工作开展缺乏体验感。就需要结合实际工作开展情况,对人文关怀方案进行及时的调整,为患儿提供更好的诊疗。
对于本次研究工作的开展,结合疾病治疗提出更加完善的人文关怀方案,根据医院所提供的优质护理服务,促使医护人员加深对患儿疾病的了解,及时的掌握患儿既往病史、营养状态以及饮食卫生习惯等科学性干预,要结合患儿的家庭经济情况,为疾病治疗提供专业的诊疗方案,以此提升患儿与家属对医院诊疗工作开展的认可度[12]。
结语:
对调查获取的数据加以分析,人文关怀在儿科诊疗中的应用,能够提升患者疾病治疗的效果,营造出密切的护患、医患关系,将人文关怀所具有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总的来讲,将人文关怀应用在患儿诊疗中,提升诊疗工作开展效率,促使患儿的疾病治疗依从性与满意度增加,减少治疗中出现医患纠纷的概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梁玉瑛,裴炜娜,付悦芝. 基于人文关怀的赋能教育对儿科重症监护室有创血压监测患儿心理状态的影响[J]. 人人健康,2022,(23):120-122.
[2]张凯丽,胡玲玲,张丽丽. 心理护理和人文关怀对儿科患儿的临床效果[J]. 心理月刊,2022,17(18):195-197.
[3]罗志萍. 儿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 医学信息,2022,35(13):39-41.
[4]朱媛媛. 儿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和职业认同现状及相关性研究[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22,29(06):38-40.
[5]董俊杰,杨晨,李永英. 心理干预以及人文关怀对儿科患儿护理的效果评价[J]. 心理月刊,2022,17(07):116-118.
[6]陆金裕,王孟清,罗银河.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儿科护理学教学的探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23):15-17.
[7]黎梦思,兰小婉. 儿科护理,更需要人文关怀[J]. 东方养生,2021,(11):76-77.
[8]苏小燕,钟晓璇,高娟. 《儿科护理学》课程思政对提高人文关怀能力的效果评价[J]. 继续医学教育,2021,35(05):25-27.
[9]汪宇昕,胡德华,李小平. 儿科护士人文关怀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21,34(01):123-128.
[10]苏丹,张晓乐,官文珍. 人文关怀在儿科门诊静脉留置针推广过程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09):93-95.
[11]李雪丽,罗伟丽,邓永灵. 人文关怀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1):48.
[12]刘卉. 人文关怀在儿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 心理月刊,2020,15(1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