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与空灵——以杜尚《贫血的电影》为例探究影视艺术实验性语言
晏昊贤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晏昊贤,. 纯粹与空灵——以杜尚《贫血的电影》为例探究影视艺术实验性语言[J]. 中国艺术研究,2021.4. DOI:10.12721/ccn.2021.157035.
摘要:
超现实主义影片《贫血的电影》在当时(19世纪20年代)电影视听语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创新,同时在当下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以及解读的空间。影片由一系列无规则的螺旋空间、混乱的语句以及空灵的旋律组成,让观众看到了杜尚对影视语言纯粹化的点、线、面、色的抽象化表达,将影视语言纯形式化与符号化。此种创新,可视为超现实主义主义创作手法在现代性诉求中的新发现,也是现代电影走向纯粹艺术的重要路径,同时对我们当下研究电影视听语言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 超现实主义符号化形式主义美学抽象化实验性
DOI:10.12721/ccn.2021.157035
基金资助:

一、超现实主义在电影中的运用

杜尚的《贫血的电影》作为超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模式,以纯视觉和听觉的手段‘叙述’情节。同时作为实验性电影(Experimental film),其注重内容上精神化,注重表现感觉、潜意识、幻想;形式上重视运动和节奏的调节,这种电影语言,无疑是对电影纯艺术化的一次大胆尝试。实验性电影不讲究如何成为商业大作,而是实展现一部‘好电影‘有多少种可能性。好比电影是一条鱼,则实验性电影是一间发明打渔工具的实验室,无’渔‘则无’鱼‘,故实验性电影是从艺术的本源出发去探究电影艺术本体语言。

单从形式上看,《贫血的电影》运用充满隐喻象征的图像、夸张变形的画面构图、快速跳接并且毫无逻辑可言的剪辑方式、颠倒旋转的镜头。。。。。。一系列完全抽象化的电影语言体现了现代形式主义(Formalism Aesthetics)美学思想。通常我们认为,艺术应该是具象化的,即从感官上得来的直观的感觉,即审美的第一阶段:审美感知与直觉阶段。但是实验性电影却不遵循常规创作手法,首先它在审美感知这一层就以一种隐喻感表现给观众,影片中的情景大都是某种寓意的象征化表现,甚至有的实验性电影完全没有情节,追求的是一种幻觉、梦境和意识电影的电影技巧以及银幕造型感和韵律感,这就使得实验性电影与传统类型片比起来更具有对艺术本体的探索,这样的电影诸如《一条安达鲁狗》、《幕间休息》、《黄金时代》等,影片《贫血的电影》更是显示突出表现了这种反常的实验性。

表达幻觉与梦境,是《贫血的电影》中实验性视听语言的主要体现。其构图与配乐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还利用实验性电影独有的视听语言,将作者抽象的、隐秘的内心世界象征化,不论是从构图或是影调,都营造出实验性电影独有的纯粹感和神秘感。杜尚将自己对艺术的独特理解融入到作品中。

二、《贫血的电影》的实验性表现

(一)构图实验:无端与混乱影像的隐喻性

现代艺术的形式表达具有纯粹性、自律性与分析性,认为艺术表现应该脱离客观对象的限定,作为一个自为自的领域只被作用于自身的规律统治。同样,现代电影以存在主义哲学和人文主义思想为内在线索,体现了现代电影形式美学范畴下的符号性、抽象性表达。《贫血的电影》用天马行空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幻想出的境界,画面的构图和色调表现出创作者随意、自由、松散、无拘无束的创作心境。突破了传统的美学思想,传统美学认为构图应在均衡与对称、对比和视点找到平衡点,以求达到画面的稳定。《贫血的电影》则凸显了一种随心所欲、试图打破画面平衡的构图方式。运用完全封闭式的构图结构,突出强调了内心情感的表现性,追求形式美感,力图将直观的思想用抽象的形象表达出来。

所以影片的构图所阐述的其实是一种艺术与精神的关系:艺术作为精神意识的表达载体,应当视为纯粹理性和实践理性的桥梁,其对于艺术的审美性是一种具有独立价值的形式关系,这种审美性具有自由制约性,与意识形态的、道德的以及政治上的精神价值无关。电影艺术作为一种视觉与听觉的综合体,首先在表达形式上应以越来越抽象的艺术形式为目的,而作为电影艺术的纯粹形式被提到首位——视觉(vision)作为信息接收的主要通道之一,用最直观的方式表达了最纯粹的美学思想。

(二)配乐实验:思想与情感的交融

电影音乐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媒介,在打动人内心情感时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电影音乐通常以平缓、轻快、柔和、从容、缓和的韵律和节奏来渲染气氛或者表达某种情感,即较为重视情感的表达。这样的电影如《爵士歌王》、《雨中曲》、《音乐之声》、《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等,旨在表达出与影片相对应的基调和情绪。而《贫血的电影》的电影配乐更体现出一种梦幻的色彩,音乐更偏向于做为表达精神的载体,更强调否定性、非中心化、不确定性、破碎性以及多元性。

正如《贫血的电影》中的最后一句话:Et moi j‘avais I’habite en spirale 。意思为‘杜尚身陷螺旋之中’,以一种隐喻的手法表明了创作者(杜尚)对精神‘无意义’的探索。在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一书中指到:审美观念生起许多思想而没有任何一特定的思想,及一个概念能和它相切合,因此没有语言能够完全企及它,把它表达出来。同时康德认为,作品的创作应该具有无意识性,即不能够描述出自己的创作规则。该著作引用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论证了形式主义美学在审美上的合理性,认为任何艺术形式都应该表达出在精神上的探索。

这种探索表达在电影配乐上就是给人以一种‘听不懂’的感觉,而这种‘听不懂’只表现在形式层面,而在审美层面却是条理简明,逻辑清晰。在《贫血的电影》中表现为一种模糊的轮廓、朦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音调变化,如同用音乐描绘出了一种虚无缥缈的精神境界。反应出微妙和难于琢磨的东西,暗示了或提供一种意象或心境,不必要去专注一则故事或者字面的含义。

三.意识与符号:当代电影的实验线索

当代电影艺术强调多元化的视听语言,文化语境。不断构筑着新的类型与样式,不断书写着新的风格与手法,如交替、装置、碰撞、迷惑、嵌入、堆积、叠加、互旋等。构成了交叉性的视觉和听觉景观,生成了多样式的表现语言。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认为电影应该在道具、色调、构图、音乐等方面合理利用时空的张力和符号的变量思维可以带来更多的审美体验,同时也能给影视创作以新的启示、开拓新的空间。由此看出,当代电影以符号学(Semiotics)理论为哲学基础,在传统的技法上融入了抽象主义、意识流等更多的创作手法,形成了全新文化语境的同时加深了对审美的追求,未来电影也只会朝向更加多元化、多层次、多样化的形势发展。

结语:总之,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需要更为全方位、多样化的视听语言和媒介形式以及艺术样式,实验性视听语言与传统视听语言之间的相互融合贯通也成为主要趋势,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以及电影语言的创新和发展,二者的联系也会更加紧密。

参考文献:伊曼努尔·康德.《判断力批判》.人民出版社,2002

弗迪南·德·索绪尔,索绪尔语言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

赵冠男《立体主义之后与先锋派》,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晏昊贤(1998-),男,汉,籍贯:江苏盐城,学历:本科在读,专业:法律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