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四书白话英语新译》试图将“四书”的优秀思想传播,以此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儒家思想。翻译学家彼得·纽马克在《翻译教程》(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2001)中提出的翻译批评的五个步骤以及相关的标准对我们学习如何进行翻译批评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将在彼得·纽马克翻译批评理论的指导下,对节选译文的翻译进行赏析。
二、《四书白话英语新译》节选赏析
纽马克对翻译批评提出了五个步骤:分析原文,着重分析其写作意图及功能;分析译者对原文目的的阐释,翻译方法以及译文的读者;选择原文和译文有代表性的部分进行对比;从译者和批评者的角度评价译文;评价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许均,2004:198)因此,本节主要从原文和译文对比分析和译文评价两方面分析节选译文。
(一)原文与译文对比分析
在许均主编的《当代英国翻译理论》中提到,原文和译文的对比分析是翻译批评的核心部分,这种对比以语言形式为主,无须从头至尾的全面比较,只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进行详细比较研究。纽马克建议从以下方面的内容选择典型的文字进行对照分析:标题、句子结构、词类转换、语言层次等。(刘树森,1992:51)基于此,本节选取本书《论语》的学而篇第一,主要从翻译技巧对原文和译文进行对比分析。
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本文节选的这一章节第一个翻译技巧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根据纽马克的文本类型,《四书》属于表达型文本,对于表达型文本的翻译, 纽马克和莱斯都强调原文形式的美学效果, 都认为这类文本的翻译是以原语言为中心的翻译, 既要忠实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又要忠实于原作者的语言风格。(袁毅,2008:72)而直译既能保持原文内容、又能保持原文形式。因此,该译文采用直译的方式更利于传达《四书》原文的形式与内容。下面来分析本章中直译在词汇和句子等层面的运用: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Confucius said, “Don’t worry about that others know nothing of you. Do worry about that you know nothing of others.”
从语言的形式可以看到,原文以祈使句开头,译文也采用祈使句的形式,译者通过直译的方式,在结构上与原文保持了一致。
2. 合句译法
译文使用较多的第二个翻译技巧是合句译法。冯庆华在《实用翻译教程》中提到,一般来说英语句子会比汉语句子长,携带的信息也更多。(2010:125)因此我们在汉译英时有必要采用合句译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语句子翻译成一个英语句子。作者在翻译本章时,也多次用到合句译法: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Confucius said, “A man who speaks superficially and unreasonably shows flattery is seldom a moral one.”
这句译文在句法结构上采用了句法合译的方法,通过内在的逻辑,增译主语“A man”,将汉语的“巧言令色”转化成定语从句修饰主语,使得句子更有逻辑,译文在语法、语言形式上符合译文习惯,让译语文化读者能更清晰地理解到这句话的意思。
3. 换序译法
在翻译的过程中,经常需要更换原文词语的前后次序,使译文做到最大程度的通顺。换序在节选译文中十分突出,通过调整词汇、句子结构的顺序,使译文更为译语读者所接受,也更利于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Confucius said, “A moral man could be regarded as dedication to learning if he doesn’t eat too full and live indulgently, but does things nimbly and drops in learned men and corrects his faults.
译文将“可谓好学也已”这一完整句子转换为谓语,将“食无求饱”等谓语短语译为由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将中文的小短句通过一定的语法进行转换,这一换序更符合英文句序的表达习惯,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二)评价译文
纽马克提到,评价译文有两个出发点:一是从译者的角度,二是从批评者的角度。首先,从译者的角度,译者的目的是通过对《四书》的翻译,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儒家思想,同时能将儒家思想更好地向外国传播。因此,整体上,译文采用的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策略,最大程度上遵从了原文的内容和结构。译文清晰地再现了原文的结构和内容,使得原文所传达的儒家思想在译文中得到了准确地再现。同时,译文的语言形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基于其表达内容的需要,使用了不同的翻译技巧。其次,从批评者的角度,译文所才用的词汇和句式结构都是简洁明了,抓住了原文的特点,这也是在最大程度上遵循了原文在语言上简洁的特点。《四书》作为信息型文本,该译文的翻译做到了最大程度地再现原语作者的意图,自然简洁,通俗易懂。
三、结语
翻译批评的主要目的在于评价译文质量,纽马克的评价标准可以概括为:上乘的译文就是译文忠实地再现了原文的意图,恰如其分地把握住了内容与语言形式的辩证关系。基于这一评价标准,该节选译文通过各种翻译技巧的使用,最大程度地遵循了原文的内容和语言形式,表达了原文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上述分析,也认识到翻译批评理论在翻译活动中的指导作用。译者要忠实原文,在此基础上再注重语言措辞等方面,合理使用各种翻译技巧,运用符合译文读者的文化、语言等习惯进行翻译。
参考文献
[1]Peter Newmark.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3]王方路.四书白话英语新译[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9.
[4]许均.当代英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5]刘树森.纽马克的翻译批评理论简析[J].中国翻译,1999:49-52.
[6]袁毅.莱斯与纽马克基于文本类型的翻译理论之比较[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 2008:71-72.
作者简介:龚德丹(1997—),女,汉族,重庆市巫山人,学历: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