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与美术融合教学的实验研究
张时兴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时兴,. 小学科学与美术融合教学的实验研究[J]. 当代艺术,2022.2. DOI:10.12721/ccn.2022.157014.
摘要:
科学与艺术融合的教育活动,是一种完整的教育形式,是学生知行、求同、求异和求异的统一。在认知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儿童获得科学的认知教学知识,又可以使其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情感地表现、实践、学校艺术教师应准确掌握科技和艺术之间的关系,并坚决克服学术本位的偏向,在艺术教学中有机渗入科学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在普艺术创意展示的过程中引领校园关注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变化趋势,帮助学生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 科学与艺术小学美术教学整合科普教育创新精神
DOI:10.12721/ccn.2022.157014
基金资助:

引言

小学艺术教育是一个让小学生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的过程,而小学科技教育则是让小学生利用课堂的时间教学和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创作活动的过程,这对老师的艺术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老师紧跟着现代教学的理念,充分发挥课程融合的功能,努力找到学校艺术教学和小学科技课程教育的结合点,同时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引发小学生艺术思想的火花,锻炼小学生的科技探究思想,从而使小学生在动手创作中掌握更多的艺术基本知识,从而增强了课堂的有效性

一、小学艺术与小学科学融合教学的重要作用

从绘画创造和科学研究的关系来看,绘画要合理运用科学技术创新成就。总结绘画发展史可以看出,一部绘画发展史就是一部绘画对科学技术吸收与运用的发展史。在人类绘画与创造的历史长河中,无不反映了艺术对人类解剖学、色彩学、光学、物理、透视科学、甚至照相科学研究、信息技术、机器科学、材料科学等科学的运用与吸收。正因为艺术对科技成果的运用,才促使人类绘画与创造事业不断迈向更伟大。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智力

在学校美术课程上,能够让学生采用科研探索的方式,来培养的逻辑思考,进而有利于学生的头脑生长发育,对学生进行发展逻辑思考与创造力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意义。所以,让每个小学生在充满艺术与科技的气氛中亲自动手感受与享受,并且积极性主动性地进行探索,爱上用脑思索,透过培养每个学生的思索能力来提高的科研智慧,这才是核心教育的目标,使每个小学生可以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对孩子而言,关于艺术的理解和成人仍有一些的差距,但由于各人的潜质差异还是有一些的差距的。在小学艺术课程中融入小学科学,能够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完成创意,进而提升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在课堂上,学生通过体验每一种物体的造型、材质以及空间变换,也能够使学生通过自主想像绘制出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进而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空间想像力。

二、小学科学与艺术学科融合的可行性研究

学校科学和艺术课程的教育目标都旨在培育小学生人与自然社会和谐互动的思维;理解人类社会对大自然带来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从而意识到环保的意义。科学课堂的重点是了解自然现象实质,首先提出疑问,然后完成假设与观察,最后再进行试验得出科学结论,终极目的是维护人们所赖以生存的地球自然环境。通过小学科学教学与艺术课程的融合,使学生通过学习融合课堂获取科学共性内容,从而促进小学生头脑意识的快速转化,从某种程度上减轻了学业压力。唯有在科技课堂充分调动小学生的视觉感官,整合艺术教学内容,学生才能更为深刻的探索科学知识,遨游和尝试科学世界的奥妙。

三、小学科学与艺术学科融合的教学策略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最新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给老师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环境。科学课程的综合性加强,要求老师进一步的完善自身,既提升自身学科的综合性素质,也要扩大自身的眼界,不要忽略与其他领域相关联的科学课程,加强跨学科课程的研究意识,积极寻找跨学科的切入点,并合理利用学生的艺术技能处理教育科研上的具体问题。老师唯有持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认真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巧,才能顺应新课程改革发展步伐,从全方位的促进学校科学多方位的蓬勃发展。

(二)要加强两学科之间的联系与沟通

为了达到小学科学和艺术课程的良好融合效果,就必须科学老师与美术教师紧密地联系交流,并利用二者的有机融合来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科学教师与美术老师在学期的某一段时间内,共同选择可融合的课程内容,并一起策划学案。而为了更进一步实现目标,可先请美术老师完成一些课程任务,科学老师运用小学生现有的生活经历,协助学生整合科学知识,让小学生的相关认知与结构更加清晰。

(三)优化科学作业形式,赋予其美学价值

作业的主要目的一般就是巩固、完善学习者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对技能技巧的了解;同时训练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等。对老师而言,布置科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收集课堂上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画画是孩子特别感兴趣的事物,如果将科学作业更适应孩子天性,并融入到美术作品中,将提高学生对掌握科学的兴趣与创新能力。为有效优化科学教学作业形态,一般由与美术作品融为一体的分组团体实践作业、创新教学作业和单元回归教学单组成。使学生从图画中更深入地了解科普知识,掌握能力、获取美感。

结语

在学校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融入小学科学的教育内涵,老师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观察才能来锻炼学生的动手意识和思考能力,在课堂中透过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来真正提升学生的思考技巧,并以此为学生今后的专业蓬勃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石。

参考文献:

[1]辛涛,姜宇.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中国教育学刊,2016(06):3-5.

[2]房文婷.浅谈科学创新在小学艺术教学中的实践[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8(04):41-43.

[3]王传蒙.小学艺术有效教学的几点尝试与探索[J].学周刊,2017(17):317-318.

[4]张晶.浅析小学艺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J].中华少年,2017(26):77-7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