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不仅是一门科学,也还是一门语言。在这其中,古诗词是典型的代表,和我国传统的文言文具有相似的意义。所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对于语言的教学。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学习的难度系数相对会比较高,所以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成了教师思考的重要方向。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古诗词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文章主要以小学低年级学生为背景,分析了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以及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还比较弱,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认识的字词还比较少,所以教学的过程中,学习古诗词对其有着一定的难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围绕课本的讲解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应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如果仅仅只是以书本的讲解为主,学生根本就理解不了教师所讲述的内容。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会习惯性让学生背诵,在不了解诗词内容的时候,一味地死记硬背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决定性因素。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形成的阶段,这个时候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更是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最佳时间段。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也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在其他科目学习中的优势。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低年级古诗词教学活动的创新策略
(一)活用教学情境,借景抒情
情感是文人墨客创作诗词的第一动力,也是学生解读诗词作品最为便利的渠道。如果能够发挥情感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在情感的角度解读相关古诗词作品,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必然向着更为深刻、真挚的方向发展。教师应结合诗词内容为学生创造对应的情境,依靠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引导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古诗词的精髓。以《村居》教学为例,教师可在教学环节向学生创设情境:同学们已经经历过了春天,那么结合你的记忆说一下,春天有哪些特点?结合生活经验,学生会给出答案:春天草长莺飞,风和日丽,农民在土地里劳作;春天微风习习,天气回暖,儿童们在野外游戏。当不同的学生结合自身的活动经验给出答案之后,全体学生已经陷入了对于春天的回忆当中,教师可提出新的学习问题:在平凡人的眼中,春天是花花绿绿且充满生气的,那么在古代伟大的诗人眼中,春天又是什么样的呢?并导入教学材料《村居》。在教学环节,教师可针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解读: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这描绘的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美丽景象。而“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则对孩子们的娱乐活动进行了记录。结合教师的解读,学生能够依靠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的方式构建虚拟图像,营造美妙的自然风光。在这一环节,虽然没有对作者的情感进行剖析,但在深入情境之后,作者的情感与学生的思想相互碰撞,学生抒发感想的热情也会被调动起来。
(二)尊重儿童意识,因材施教
个体思维的差异必将引发情感上的差异。低年级小学生的文化积累水平比较有限,在相关教学活动中,学生很难对教学知识与理论作出即时性的回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情感特点为每个学生烹饪独特的文化盛宴。教师应尊重这种因个人能力而产生的教学矛盾,通过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以《所见》教学为例,针对学生文化水平、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应尝试选定不同的教学方法:部分学生已经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家庭教育活动中掌握了一定的古诗词知识,该类通俗直白的古诗词对于该类学生来说难度较低,教师可直接将《所见》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对古诗词的内容、所描写的事件进行整理,而对于缺乏古诗词积累的学生,在古诗词阅读学习活动中,“情感”才是其分析古诗词内涵的第一手段,教师可向学生播放多媒体教学视频、音频,通过直观的展示帮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缩短其与第一类学生之间的差距。在阅读之后,教师可发起古诗词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将古诗词内容转化为白话小故事,并在班级内进行讲述。在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表达的过程中,其他学生的文化解读能力也在随之提升。当学生给出准确的答案之后,教师应帮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表达,依靠来自于学生的语文灵感,提升古诗词教学的质量。
(三)逐步推进教学,因势利导
古诗词的创作遵循情感的发展规律、事物的发展规律,在发起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有关教学活动也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特点,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语文素养逐步推进。当教学任务不断推进,学生的能力、思维和学习态度开始受到影响,过快的教学进度反而会影响学生对于古诗词材料的正常解读。教师应逐步推进教学活动,针对低年级小学生学习能力差、表达能力差的特点落实教学计划,从文化积累、情感表达、资源互动等角度入手,重新发起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技能、应用文化的机会。以《池上》教学为例,教师可设置逐步推进的教学模式,针对古诗词的文化水平、创作思想逐步落实教学活动。在教学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发起朗读、默读等活动,消除学生的认知矛盾,为后续的语文表达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学生完成阅读任务之后,教师针对《池上》提出思考问题:《池上》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结合“小儿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一个顽皮活泼的孩童形象跃然于纸上。“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作者对于小儿的喜爱也展现出来。当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掌握了古诗词的创作情感之后,教师可发起文化交流活动:导入你所学的与《池上》相近的古诗词,比较二者之间的异同。在已学材料《池上》的引导下,学生会将《所见》、《宿新市徐公店》等诗词作品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依靠对比加深对于古诗词教学的记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是教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对于教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古诗词是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加强小学低年级的古诗词教学,可以推动我国教育和文化的全面发展。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桂媚.浅谈课本剧激活了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实践作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有效应用课本剧的实践与反思[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9(5):117.
[2]吴红萍.巧学小词语,收获大智慧:低段语文词语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青春岁月,2015(5):185-186.
[3]罗朝阳.古诗词教学实践与反思:以《赋得古原草送别》为例[J].课外语文,2019(2):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