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高中政治教学的现状
(一)部分高中生不能正确看待及处理生活中的问题
如今,部分高中生忙于学习,学习压力大,不会与自己身边的同学、教师进行交流,长而久之就形成了巨大的思想、情感、心理问题。这种现象多是高中生不能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各项问题,没有对问题展开集中的分析和解决,于是事情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出来。如果在这一阶段,他们没有接受较好的思想疏导,就有可能发生不可估计的后果。我们高中政治教师应该特别重视这一工作,通过调研高中生的生活、学习状态,来提高高中生的政治素质。
(二)教师教学方案不完善,缺乏教学规划
现在网络技术已经在教育教学领域取得了较为广泛的实际应用,高中政治教学工作也可以结合这一技术开展具体工作。然而部分教师在具体工作上没有协调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把握不准,导致高中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还有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教学兴趣不高,特别是不能同高中生沟通,布置了超量的政治作业。这就是缺乏教学规划的后果。
二、中国经典诗词的丰富内涵
(一)爱国主义教育
在中国经典诗词的宝库中,爱国诗词层出不穷,诗词爱国情感催人奋进。辛弃疾一生以恢复祖国统一为志,在备受排挤、命运多舛的人生中未曾动摇过自己的报效国家的信念。爱国诗人辛弃疾,面对靖康之难以来失去的故土有感而发,满怀报国之志,立志恢复祖国统一,在诗歌中寄托了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思。“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立志报效祖国,尽管历经排挤打击,病痛失意,68岁高龄不为自己的艰苦处境而伤感,想的仍旧是如何替国家守卫边疆。在个人得失和国家利益面前,其保家卫国之志从未动摇。
(二)追求高远志向
诗人多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寄托自己的高远志向。傲立于严寒中的梅花,盛开于百花之后的菊花,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清雅脱俗的竹子,常被诗人用来寄托对高洁情操、坚贞不屈、高远志向的追求。李白的诗句多乐观豁达,脍炙人口;纵观李白的一生,政治上怀才不遇,屡受挫折仍积极乐观,飘零一生仍忧国忧民。“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句包含了对人生的肯定,以及顽强的精神,经常激励遭遇困难的人,不轻言放弃,积极进取。明代政治家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句托物言志,直抒胸怀,借用“粉身碎骨”描写了作者不畏惧任何困难,体现了作者廉洁正直、坦荡的高尚品格。
三、经典诗词对高中政治教学的意义
(一)坚定和巩固高中生理想信念
盛唐爱国诗人李白想要施展抱负却一再不被重用,在心绪茫然、内心苦闷时依然相信终有一天会乘风破浪,实现人生目标。高中生学习中国经典诗词,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各种文化思潮和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使高中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成为当前的迫切任务。通过认识经典诗词中作者的宏伟志向和坚定信念,感悟“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反观自身,可以激励高中生不断勇于创新、艰苦奋斗,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而努力。东汉诗人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一名句千古传诵,慷慨激昂、气势磅礴,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信念;其中传递出来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激励当代高中生拼搏进取。
(二)提升高中生品德修养
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价值观启示我们:我们一生都在为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而奋斗,当一个人在得志显达的时候,就要想着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不要自私自利只顾着自己;一个人在不得志的时候,就要严格要求自己,注重提高个人的修养和品性。对处在价值观形成时期的高中生而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西方价值观的影响,使高中生极易形成扭曲的价值观,追求享乐主义、利己主义、个人主义。中国经典诗词博大精深,涵盖道德修养、文化修养、礼仪修养等方面,是高中生完善人格修养的有效资源。高中生通过经典诗词的所感所悟,树立正确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在日常学习、思维和生活中形成自己的判断力、独立思考能力。经典古诗词的学习是高中生修身养性的有效途径。
四、诗词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课堂导入环节的诗词资源开发
课堂导入通常对课堂教学有着重要作用。课堂导入的良好性,不仅可以使师生间形成良好的关系,而且还能充分吸引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注意力,并能帮助教师调整自身紧张的情绪,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状态。反之,如果教师不开展课堂导入,就会使学生在学习时无所适从,这不仅会影响课堂上的教学氛围,还会导致教学难度增加。课堂导入的环节开发诗词资源的方法有许多,主要是因为政治课自身具备鲜明的德育特点,而诗词资源又具备思想性、人文性、教育性等特点,将诗词资源运用于课堂导入中,通常更能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可通过诗词资源开展课程导入。在具体导入的时候,需注重导入的内容需和教师讲解的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同时,导入的时长尽量控制在5分钟左右,避免导入时间太长,而影响到教学节奏。
(二)课堂举例环节的诗词资源开发
高中政治具体教学中,课堂举例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高中政治中通常有很多枯燥、抽象、深奥的道理,需通过课堂举例,开展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说明与解释。好的课堂例子,通常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理解讲解的内容。一般来说,学生可以记住教师讲解的某知识点,通常和学生回忆起教师在课堂上的举例有直接关系。通过诗词资源开展课堂举例,不仅可以实现理论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目的,还能使学生自身的诗词意识得到有效增强。
(三)举办诗词大会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诗词活动可以极大提高诗词的影响力,从央视文化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全国的影响力来看,一系列的问答抢答环节,向观众传递了诗词文化的魅力,引起观众的共鸣。诗词是与病魔抗争的良药,是客居他国的相思,是平凡人生的阳光。将诗词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通过欢乐愉快的活动形式,对高中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相比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单一灌输的教育形式,高中生更愿意接受诗词大会活动。诗词活动对高中生丰富自我、培养情操、提升境界、完善自我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也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形成三方诗词教育的合力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人才的培养,不仅受社会文化、教育程度的影响,更深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广为人知的孟母三迁,就是家庭环境的代表。诗词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长期的诗词熏陶对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促进作用。通过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诗词教育合力。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完善,共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中国经典诗词的思想政治作用正确发挥出来。
五、结语
总而言之,中国经典诗词融入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必要且有效的教学途径。将经典诗词中的人文教育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可促进高中生情感上的理解和行动上的投入。深入学习中国经典诗词,可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增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俞侃. 以"古诗"之美 显"哲学"之魅——古诗词在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的运用[J].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3(1):20-21.
[2] 杨瑞刚. 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导入艺术[J]. 中国校外教育, 2011, 000(004):128-128.
[3] 涂潇.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与哲学》教学中古典诗词运用研究[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