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在会计领域,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日益普遍。因此,高等职业类院校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应该适应这一变化,整合大数据技术与会计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实训课程作为高等职业类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如何编写更适合高等职业类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实训课程的校本教材。
二、研究基础
(一)文献综述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发现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实训课程的设计原则、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等方面。这些研究为编写适合高等职业类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实训课程的校本教材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然而,仍存在以下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将大数据技术与会计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如何优化教材结构,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如何设计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实训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研究问题和假设
本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通过编写适合高等职业类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的校本教材,推动高职院校三教改革进程,以期切实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假设:首先,编写的校本教材应该及时反映大数据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其次,教材的结构应该科学、系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最后,实训项目应该具有实际操作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首先,通过文献资料法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为编写校本教材提供理论支持。其次,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了解师生对现有教材的满意度和对教材编写的建议。最后,采用访谈法对部分学生进行深入了解,获取更多关于教材编写的建议和意见。
三、研究过程
(一)成本核算与管理课程建设现状
目前,大部分企业在成本核算与管理方面仍采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如人工成本核算、材料成本核算和制造费用分摊等。这些方法在某些情况下难以全面反映企业真实的成本状况,也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于成本控制和优化的需求。在课程设置方面,许多高校的成本会计课程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课程设置过于简单,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环节,导致学生难以掌握真正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技能。
(二)课程改革意义
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环境的变革,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范围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生产成本,而是扩展到了研发、销售、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因此,对成本核算与管理进行课程改革,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成本信息,有助于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决策。同时,课程改革还可以促进产学研合作,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当前课程建设存在问题
目前,成本核算与管理课程存在以下问题:
教材内容陈旧:教材中的知识点和案例较为陈旧,无法反映最新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技术和实践。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法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缺乏实践操作和实践教学,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实际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技能。
实践环节不足:课程中缺乏实践环节,导致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考核方式不合理: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课程改革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改革措施:
更新教材内容:结合最新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技术和实践,更新教材内容,包括新增知识点和案例分析等。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等,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实践环节: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践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改革考核方式: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如实地考察、团队作业、口头答辩等,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校本教材编写的初步构想
1、组建教材编写团队。在组建编写团队时,应注重教师的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同时还应考虑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沟通能力。
2、深入企业调研。通过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和标准,为教材编写提供丰富的实践素材。
3、确定教材内容。根据调研结果和学生需求,确定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引入最新的会计理论和实践成果。
4、创新教材编写形式。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材编写,如文字、图表、案例分析、习题等,使教材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定期进行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定期进行教学评估,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完善教材内容和方法。
四、结果与讨论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现有实训课程校本教材存在以下问题:教材内容陈旧,未能及时反映大数据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教材结构不合理,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实践环节不足,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方案:更新教材内容,引入最新的案例和实践经验;优化教材结构,从基础知识入手,逐步深入;增加实践环节,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我们还从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三个方面对教材的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在讨论中,我们进一步探讨了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启示。首先,教材编写应该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及时反映大数据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其次,教材的结构应该科学、系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最后,实训项目应该具有实际操作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本研究通过对高等职业类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校本教材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适合高等职业类院校教学的教材编写原则和设计思路。通过实践应用和效果评估,验证了改进后的教材能够更好地满足教学需求,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同时,本研究还指出了研究的限制和未来研究方向,希望能够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相关理论和实践。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高校和企业共同努力。在未来的课程改革中,应注重更新教材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工作,以提高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水平和效率,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刘巧英.“1+X”证书制度背景下“课证融合、课岗融合”的教学改革研究——以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成本会计》课程为例[J].才智,2022(27):61-64.
[2]张欢.数字经济时代下成本会计的发展与挑战[J].财富生活,2022(16):13-15.
[3]李翔.数字经济时代下成本会计发展趋势及对策[J].今日财富,2022(08):98-100.
[4]涂瑛辉.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有效课堂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7(20):207.
[5]任延冬,田丽娟,薛雨佳.成本会计实训校本教材和多媒体资源建设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5,17(06):52-54.
[6]程淮中.对高职院校校本会计教材开发的理性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6(12):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