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各种劳动纠纷争议中,二倍工资的案件和适用法律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劳动合同法》的第八十二条对二倍工资进行了说明,但是并没有详细说明二倍工资的相关标准,如法定节假日等时期能否适用二倍工资的法律,二倍工资是否包含奖金和加班费用等工资,哪种情况应当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这些都没有进行说明,需要继续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一、劳动争议二倍工资案件适用法律的问题
(一)没有明确规定二倍工资的适用期
在劳动时间的界定上,有明确的规定和说明,在劳动者为用人单位创造价值的过程中,这个过程所耗费的时间就是劳动时间,劳动时间除了包含劳动者正在工作的时间,还应包含劳动者正常休息和休假的时间。但是在二倍工资的相关说明中,并没有对休息休假的问题有所描述,这样就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休息休假的过程能否算作二倍工资的适用期?如果劳动者休假后解除了劳动关系,是否能够按照合同法的第83条规定进行处理?如果休息休假过程中遇到法定节假日,是否需要把法定节假日的相关费用当做二倍工资的计算内容?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二)没有明确规定二倍工资的计算标准
在合同法对二倍工资的规定中,没有明确说明计算的标准,这样就会使二倍工资的具体金额存在较大争议,例如,二倍工资的计算中是否包含用人单位代缴的五险一金?劳动法和各地区的相关标准中并没有对计算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有些地区会以对应月份应得工资为标准,有些地区会以标准工资为二倍工资计算的基础。虽然同样存在着二倍工资计算标准的问题,但各个地区采用的计算方法并不相同,由此产生了不同的计算结果。
(三)二倍工资举证责任的公正问题
在诉讼期间,某个人在提出证据的同时,承担着相应的责任,这个责任就是举证责任。我国法律对举证责任仅做了简单的规定,对二倍工资劳动纠纷的举证责任做了说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了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为相对弱势的劳动群体提供了保障,避免用人单位随意使用劳动者创造的价值,防止用人单位发生故意不作为的情况。另外,法人和人事专员等人员也属于劳动者,如果将这些人员当做连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桥梁,将会使用人单位变成弱势的一方,虽然会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也可能让用人单位承担非常大的责任。
二、劳动争议二倍工资案件适用法律的改进措施
(一)在适用期内排除特殊期
劳动法需要对二倍工资的适用期进行规定,重点说明法定节假日和产假、病假等特殊时期的工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中的第四十二条规定,不可以将劳动合同的内容随意废除,根据《劳动法》中的第三条规定,劳动者应具备相应的权利,从这些规定中可以看出,在用人单位雇佣劳动者的时间范围内,培训的时间、节假日的时间、年假的时间都应在二倍工资的适用期内。如果劳动者进行诊断或者患病,此类医疗的时间不应算在适应期内,另外,婚丧嫁娶、探亲时间和产假也不应算在二倍工资的适应期中。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劳动合同法》应当按照正常的劳动情况进行规定。之所以将培训等时间算作适用期,是因为培训和休息可以让劳动者具备更强的劳动能力和更高的劳动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所以应当算作二倍工资的适用期。之所以将婚丧嫁娶等时间排除在适用期之外,是因为这些时间并不会让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有所提高,无法为企业创造价值,这样规定能够避免不法分子获取私利,保护用人单位的利益。
(二)确定二倍工资的计算标准
劳动法对“二倍工资”的表述为“二倍的工资”,为了明确计算标准,需要对一倍工资进行规定。工资包含两个部分,其中一个部分是基本工资,也就是底薪,另一个部分是辅助工资,辅助工资比较多样,如奖金、津贴以及加班补助等。对一倍工资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一倍工资的界定上,有人认为一倍工资只是基本工资,有人认为一倍工资应包含辅助工资,目前,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经济水平,劳动力资源的分布不够均衡,虽然设定了最低工资,但是在实行时并没有按照最低工资标准进行执行,该条款的规定并不具备实际效果,无法为二次工资的计算提供参考。在工资的规定上,可以参考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工资总为组成的规定》,根据其中对工资的规定,计算工资时,应当将规定的月工资标准与实际的劳动时间相乘,从根本上来说,工资是劳动者工作应得的报酬。工资的计算还可以参考《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第四十条规定,如果没有规定计算基准,需要按照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进行计算,如果规定了计算基准,就要按照计算基准来计算工资[1]。
(三)根据劳动性质确定举证责任
二倍工资相关法律的完善为用人单位带来了更大的举证责任,如果发生劳动纠纷,为维护普通员工的利益,可以根据原来的规定,用人单位负责承担举证责任。如果劳动者属于董事和高级管理者等具有特殊身份的人,需要将特殊劳动者和普通劳动者相互区分,这种情况不适用原本的举证责任[2]。这是因为特殊劳动者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权利,具备经济基础和掌握部分法律知识,熟悉单位的管理制度,所以要根据劳动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举证责任,以此来规范二倍工资的适用法律,保证举证责任的公平和公正。
结论:法律法规对二倍工资的规定并不明确,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经常因此出现劳动争议,为了减少争议、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应当对二倍工资适用法律进行研究,在劳动和工资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完善二倍工资的相关条例,对二倍工资的适用期进行阐述,对计算二倍工资的标准进行规定,对举证责任进行说明,让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形成良好的劳动关系。
参考文献:
[1]吴平纪.劳动争议纠纷中二倍工资赔偿问题探析[J].法制博览,2020(27):171-172.
[2]吴春明.“二倍工资”条款的适用分析[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9(11):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