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刑法学视角浅谈网络谣言的治理问题
吴新历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吴新历,. 以刑法学视角浅谈网络谣言的治理问题[J]. 争议解决研究,2025.2. DOI:10.12721/ccn.2025.157224.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获得了随时访问互联网的能力,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并给人们带来了更加方便的交通平台,互联网使得人们的沟通和交流多样化,人们时时刻刻都可以接收其他人发来的消息,但是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由于网络平台缺乏严格的管理体制,真假消息鱼龙混杂,部分新兴媒体依靠传播虚假消息来吸引流量,赚取利益,这种行为违背了互联网建设的初衷,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将刑法的相关信息融入应对措施,来治理网络谣言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 刑法学网络谣言治理问题
DOI:10.12721/ccn.2025.157224
基金资助:

引言:

谣言作为一种虚假信息,在通讯速度极快的互联网时代,传播范围广泛,并且给社会带来更多不利影响,因此制止谣言的散播是必要的。在网络上散播谣言是对互联网的错误使用行为,会给他人带来一定的危害,并且散播谣言的行为是触犯刑法的,情节严重的甚至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网络是所有人沟通交流的平台,任何人有权利发表个人言论,要想使互联网用户拥有一个安全、干净的互联网平台,杜绝谣言的散播势在必行。

一、网络谣言的概念

谣言是凭空捏造的,是一种没有底线的虚假语言。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谣言虽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刑法能够更好地约束谣言的产生,网络谣言和传统谣言是不一样的,网络谣言使用虚拟平台来广泛传输和散播一些未经证实的虚拟情况。传统谣言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播的,传播速度较慢,但是网络谣言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所以网络谣言对社会的危害是巨大的[1]

二、常见问题

(一)刑法对网络的监管不严谨

时至今日,在处理网络犯罪谣言方面仍存在不少漏洞,互联网谣言管理达不到想要的效果。1.在网络谣言管理过程中,制度的落实不够严格。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仍然存在较多的漏洞,无法及时处理谣言,导致谣言广泛地传播,得不到良好的控制。尤其是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并且现行的法律制度在处理网络谣言方面存在延迟。因此,必须执行法律要求来压制互联网上的谣言,而网络谣言犯罪法律也需要不断完善。2.我国网络谣言有关的犯罪大多来自传统犯罪,对互联网谣言的治理力度有限。网上谣言的传播和传统方式存在一些区别。要加强网络谣言压制和执法严格性,网络谣言的散播必须控制,我国对网络谣言刑事管理主要是删除虚假谣言,减少散播,但是错误信息的处理范围是有限的,网络的局限性使得准确打击网络谣言变得困难,大大影响力网络谣言的管理力度,我国法律没有一套有效的网络谣言处理制度,常见的谣言包括诽谤、伪造和恐怖主义虚假信息和损害组织的声誉,这些指控是独立的,不利于网络谣言犯罪管理的发展[2]

(二)情节界定不准确

网络谣言的刑事处理不准确是常有的,对这种情况进行严格界定比较困难,目前,我国有关治理谣言的法律法规无法准确打击网络谣言的散播。虽然法律制度对刑事诽谤提供了相关指引,但严重案件的状况存在争议,并且网络谣言的转发、点击或浏览量可能受其他因素影响,无法使谣言受到相应的制裁。因此,这样的定义是不合逻辑的。此外,许多网络谣言被传播或点击,法律也无法准确判定该信息是否对人们的生活有影响,因此,法律对谣言的治理缺乏准确性,无法做到精准打击。

三、治理对策

(一)完善责任制度

当刑法被用来控制网络谣言时,对公共秩序的维护带来了强有力的支援,但是网络空间和真实的公共场所是不同的,而且网络空间信息传播存在一些争议。目前,中国司法机构和公法理论领域的学者一致认为,网络空间是公共场所,但公共秩序标准没有被确立,没有法律对网络进行严格的管理,就没有标准来判断网络信息是否属于谣言。这导致无法有效地对网络谣言进行刑事监督。要想提高网络谣言犯罪治理效果,营造有序的网络环境。管理网络谣言发布和传播的制度有待完善,因为现在网上谣言的种类很多,传播得非常快,涉足领域非常广泛,并对个人、公司、社会甚至法律造成严重后果,需要提高刑法标准,并处理导致严重法律后果的谣言。使得网络谣言得到合法的制裁,对网络谣言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取消政治权利等,甚至因网络谣言而导致严重后果的监禁处罚。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教育和工作都与互联网息息相关。例如,电子支付在生活中很常见,这表明正常的生活离不开互联网。因此,要加强和完善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刑法加强互联网监管,保障社会秩序和社会生活的正常发展[3]

(二)完善刑法体系

目前,我国刑法对网络犯罪的规定是直接针对的,但是仍然存在大量的漏洞。因此,很多人利用这个漏洞,基于粗心的网络监管进行谣言的制造,但后果非常严重,与网络谣言有关的犯罪依然时有发生。所以,如果直接、深思熟虑地判断网络谣言是犯罪,那么今天社会发展的需要就会受挫。这会影响网络谣言的监管力度,因此,拓宽网络谣言犯罪识别的范围非常重要,过失必须包括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在网上散布和散布谣言,即使是无意的行为,只要不是这种情况严重,只要损害第三方的权益将受到刑事处罚。将网络犯罪的范围扩大,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对过滤网络谣言传播,有效减少抄袭行为将起到一定的作用。加强网络谣言管理,完善刑法制度。即使在今天,我国的刑法制度也存在许多缺陷,这也是影响网络谣言流行的原因之一。现有的一些刑法规范不再适用,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完善刑法制度十分重要,刑法应对新形式的网络谣言做出明确规定,如果网络犯罪谣言不符合法律要求,法官可以审查原则或其他要求,并做出适当的任何决定,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刑法制度,使得网络环境能够得到强有力的监管,有效控制网络谣言犯罪。

(三)加强网络环境的监管

由于刑法制度不完善,网络犯罪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犯罪分子在互联网上从事破坏性行为。因此,网络诽谤谣言等案件只能归类为个人诉讼,司法机关不认真调查私人案件,导致网络犯罪分子更加猖獗。提高网络谣言刑事管理是必要的,需要完善相关的司法机制,特别是诽谤罪公诉与自诉的联动机制。网络谣言从自诉走向公诉,必须尊重受害者权益。如果受害人不采取法律行动,法律服务将无法展开调查。只有当受害者采取法律行动时,并且收集到的证据,司法机关必须进行调查。依法追究违法犯罪活动,保障被害人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即使网络环境是虚拟的,维护网络环境的秩序也很重要。只有保证网络环境的稳定有序,社会秩序才能得到保障。因此,对网络谣言犯罪必须从严处理,网络管理员拥有网络的最高管理权限,加强网络监管,履行相应的法律义务,及时阻止网络谣言的传播和产生。网络系统需要改进传播信息的质量,避免大量网络谣言的诞生[4]。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发展迅速,已经完全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用户提供了大量真实有用的消息以供参考,使得人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自己需要的资源,而谣言的出现影响了互联网的干净整洁,不良风气需要及时预防,避免带来较大的危害,针对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利用刑法约束网络安全是非常必要的,治理网络谣言,减少网络谣言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其对社会的危害,都离不开刑法的制约,也会只有利用法律才能推动互联网向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慧颖. 刑法学视角下网络谣言的治理问题探讨[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 2021.

[2]姜涛. 网络谣言的刑法治理:从宪法的视角[J]. 社会观察, 2021, 000(007):P.76-78.

[3]王厚权. 以刑法学视角浅谈网络谣言的治理问题[J]. 法制博览, 2019(17):1.

[4]姜源丰. 以刑法学视角浅谈网络谣言的治理问题[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21(1):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