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性治疗慢性伤口患者中应用协同护理的效果观察
文金桃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文金桃,. 湿性治疗慢性伤口患者中应用协同护理的效果观察[J]. 医学研究杂志,2022.3. DOI:10.12721/ccn.2022.157032.
摘要:
目的:分析湿性治疗慢性伤口患者中应用协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湿性治疗慢性伤口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协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换药次数比对照组少,换药周期、愈合时间比对照短,换药费用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活力、总体健康各项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性治疗慢性伤口患者应用协同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有助于促进伤口尽快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 湿性治疗慢性伤口协同护理心理状况生命质量
DOI:10.12721/ccn.2022.157032
基金资助:

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保持伤口湿润,维持良好的通透性,可以促进伤口愈合。2008年湿性愈合已经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当成伤口处理新标准[1]。由于慢性伤口患者伤口完全愈合时间多在2周以上,长时间住院给患者造成巨大经济压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不愿意配合治疗。加之,伤口长时间不愈合,疼痛严重,还容易发生感染,因此,慢性伤口患者护理尤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湿性治疗慢性伤口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33~80岁,平均年龄(56.5±3.1)岁,伤口类型:19例为压疮,20例为下肢血管性溃疡,11例为烫伤溃疡;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31~80岁,平均年龄(55.5±3.0)岁,伤口类型:17例为压疮,20例为下肢血管性溃疡,13例为烫伤溃疡;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伤口类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数据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与2011版《慢性伤口诊疗指导意见》慢性伤口相关标准符合,并在我院进行湿性治疗;②病历资料无缺失;③对研究内容完全知情,自愿参与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心脏病、肝肾疾病、脑疾病及其他器官功能障碍者;②出血倾向、无法控制的严重感染;③过敏体质;④精神疾病、认知障碍、视听、沟通障碍;⑤依从性极差、中途退出研究者;本次研究我院伦理委员会已知情且批准。

1.2方法

患者均接受湿性治疗,伤口先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再将组织碎片、烂肉清理干净,对伤口深度、面积进行准确测量,根据测量结果裁剪藻酸盐类、泡沫敷料、水凝胶、银离子等湿性敷料,将伤口表面覆盖,注意要确保伤口表面完全被湿性敷料覆盖,并定期帮助患者换药。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护理期间详细为患者讲解慢性伤口相关护理知识,告知患者创面清洁、消毒、换药及敷料更换注意事项,指导患者科学饮食和运动。

观察组为协同护理,护理内容如下:①评估观察。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病情、运动、用药、饮食、心理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患者身体健康情况,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协同护理方案。②健康指导。告知患者协同护理内容及重要性,详细为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发生原因,治疗方案,预防保健注意事项,并将相关知识整理成宣传手册,让家属了解慢性伤口常见并发症。提醒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尽量选择维生素、蛋白质丰富的食物,确保机体营养均衡。每天对肢体局部进行按摩,并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肢体静力收缩运动,卧床时可以将患肢抬高,缓解局部压力,尽量避免长时间站立,平坐时要注意变缓姿势。保持充足的休息,做好个人卫生,并注意根据气温添减衣物。③技能培训。指导患者和家属掌握伤口观察方法,学会评估伤口宽度、深度、长度,学会分辨伤口腐肉、肉芽组织、黑痂、渗出,了解换药、更换敷料的时机。护理人员在讲解过程中注意要有足够的耐心,采取简单易懂的词汇反复进行讲解,方便患者理解。④心理护理。多和患者及家属沟通,关注患者心理情绪变化。由于患者伤口长时间不愈合,加之,治疗过程中患者经济压力比较大,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要及时发现患者负面情绪,给予患者更多帮助,及时让患者负面情绪得到宣泄。

1.3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患者换药次数、换药周期、愈合时间及换药费用。

(2)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心理抑郁、焦虑状态进行评分,SAS得分超过50分则患者处于焦虑状态,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为重度焦虑;SDS得分超过53分则患者处于抑郁状态,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为重度抑郁[2]

(3)通过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护理前后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活力、总体健康各项进行评分,评分越高意味着患者生命质量越好[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换药次数比对照组少,换药周期、愈合时间比对照短,换药费用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表1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对比(x̄±s)image.png2.2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SD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2。

表2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对比(x̄±s,分)image.png2.3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命质量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前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活力、总体健康各项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活力、总体健康各项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3。

表3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命质量对比(x̄±s,分)

image.png3讨论

临床将因多种因素导致的创面,在进行正常有序及时修复后仍未恢复解剖、功能完整的伤口划分为慢性伤口。慢性伤口治疗难度高,时间长,病情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生理及生理健康。以往临床针对伤口治疗主要以干性愈合处理为主,以免伤口遭到细菌感染,但这种治疗方式会影响上皮细胞爬行,在敷料更换时容易对伤口造成再次机械性损伤。受护理、治疗、家庭及患者自身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慢性伤口愈合时间比较长,治疗过程中还可能出现组织坏死、伤口恶化,导致患者功能障碍,加重患者治疗经济压力和身体痛苦,导致患者心理负面情绪加重,容易和医护人员发生矛盾,因此,慢性伤口护理尤为重要[4~5]

以往常规护理中医生是护理的主体,护理人员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医务活动,在护理过程中容易忽略伤口动态评估,导致伤口愈合不良[6]。和常规护理相比,协同护理内容更加细致,在护理过程中患者入院就开始对患者身体、心理等方面进行评估,可以更详细的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并不断加强健康宣教,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提高治疗依从性,养成良好的饮食、运动、生活习惯[7]。同时,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积极和患者沟通,多关心患者,了解患者负面情绪来源,从根源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减轻患者身体痛苦,缓解负面情绪。在配合湿性治疗,提升创口表皮细胞转移速度,调节伤口表面张力,为身体毛细血管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和良好的条件,促进自身免疫因子释放,保护好伤口神经末梢组织,从而促进创口尽快愈合[8~9]。本研究观察发现,观察组换药次数比对照组少,换药周期、愈合时间比对照短,换药费用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活力、总体健康各项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可见,协同护理在湿性治疗慢性伤口患者护理中效果远胜常规护理。

综上所述,湿性治疗慢性伤口患者应用协同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有助于促进伤口尽快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韩妹.协同护理模式干预辅助湿性治疗慢性伤口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20):1558-1563.

[2]廖秀文,李建英,柯巧芸,等.湿性治疗联合协同护理对慢性伤口患者伤口愈合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6):281-282.

[3]陶祥云.湿润伤口理论护理对慢性伤口患者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120(25):111-114.

[4]吕菊英,王俊兴,徐雪雁,等.湿性愈合理论联合红蓝光治疗在慢性伤口患者中的价值[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9):3553-3556.

[5]李惠东,石伟玲,李书慧.生长因子联合湿性敷料在慢性伤口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9,33(23):4144-4145.

[6]孙玉花.慢性伤口愈合护理中采取湿性愈合理念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疗,2020,39(26):157-159.

[7]朱守林,蒋琪霞,李来娟,等.负压伤口治疗患者发生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20,55(11):1642-1647.

[8]杨露,白沅艳,王茂兰,等.湿性疗法联合生长因子治愈足背部Ⅲ度烫伤感染伤口的个案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9):151-153.

[9]刘海佳,章小庆,马海萍,等.负压技术联合湿性敷料在慢性糖尿病足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8,31(17):190-19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