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实施全科护理价值分析与探讨
魏春秀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魏春秀,. 流行性腮腺炎实施全科护理价值分析与探讨[J]. 医学研究杂志,2021.5. DOI:10.12721/ccn.2021.157126.
摘要:
目的:在流行性腮腺炎护理中实施全科护理,并分析其护理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36例流行性腮腺炎。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18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18例应用全科护理。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经评估总有效率为100.00%,较对照组的77.78%相比更高,差异明显(P<0.05);干预后,观察组八个维度的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患者实施全科护理可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护理价值更高。
关键词: 全科护理流行性腮腺炎生活质量
DOI:10.12721/ccn.2021.157126
基金资助: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较为多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主要为腮腺炎病毒感染所致,可诱发急性、全身性感染,主要表现即腮腺肿痛,部分患者可出现其他唾液腺受损,造成多种腺组织、神经系统损害。患者发生流行性腮腺炎后,可成为传染源头,而其传播途径也较多,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即唾沫,一般感染后15~20d后可发病[1]。研究指出,该病具有自限性,并无特效治疗药物,抗生素治疗仍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2]。但在治疗期间,常规护理方案由于措施单一、护理内容,很难满足临床需求。全科护理是一种综合性、全面性的护理模式,要求以全科理念为指导,给予患者多角度、多学科护理服务,更适合护理资源有限的基层医疗机构。因此,本文将在流行性腮腺炎护理中实施全科护理,并分析其护理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36例流行性腮腺炎。纳入标准:(1)明确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2)临床表现为头痛、乏力、发热等症状;(3)经血清学检查可见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抗体,在脑脊液、唾液、尿液中,可分离出腮腺炎病毒毒株;(4)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凝血异常患者;(2)自身免疫疾病患者;(3)颈部、耳前淋巴结炎患者;(4)严重精神障碍患者;(5)化脓性腮腺炎患者等。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18例中:男10例,女8例;年龄6~50岁,平均(32.92±5.56)岁;病程2~12d,平均(7.02±1.44)d;体温38.6~40.4℃,平均(39.32±0.68)℃;单侧11例,双侧7例。对照组18例中:男9例,女9例;年龄5~48岁,平均(32.08±5.62)岁;病程3~13d,平均(7.14±1.35)d;体温38.6~40.8℃,平均(39.40±0.75)℃;单侧12例,双侧6例。两组上述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本次研究已获得伦理委员会审核。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做好病房管理,保持舒适、干净,做好消毒、隔离,帮助患者做好个人清洁卫生工作,指导患者多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用药指导,进行病情观察。观察组应用全科护理,具体方法:(1)加强心理护理:患者在入院后,由于对环境、疾病、医护人员缺乏了解,极易出现焦虑、恐惧心理,应安抚患者情绪,帮助患者尽快熟悉病房环境、医护人员;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由于其害怕打针、输液,更容易出现哭闹、害怕表现,应运用与儿童沟通的技巧,取得患者信任,引导患者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并对其勇敢表现给予肯定、赞扬;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可尽量选择其感兴趣的话题与其沟通,建立亲切、互相信任的护患关系,减轻其心理压力,同时可转移其对疾病不适的注意力;(2)饮食护理:患者因腮肿导致张口、咀嚼功能受限,应指导患者食用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食物选择应营养丰富、易消化,保证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例如牛奶、菜汤、果汁、鸡汤、鱼汤等,注意食物量、温度,避免烫伤,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禁止油腻、辛辣食物,若患者存在拒食、厌食行为,应给予静脉营养;(3)做好口腔黏膜护理:注意观察其口腔黏膜情况,保证其清洁度,进食后,应及时使用漱口液或盐水清洁口腔,鼓励其多饮水,预防细菌感染;若存在溃疡、糜烂情况,应选择适当的抗生素,防止其进展为化脓性腮腺炎;(4)严格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病房消毒,指导患者、家属配戴口罩,限制探视人数、时间,定时开窗通风,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5)发热护理:对发热患者应加强体温监测,1次/4h,指导其多饮水、多休息,可采取冰敷等物理降温措施,必要时应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对于汗较多的患者,应使用温水帮其擦身体,保持皮肤、床单干燥,避免着凉,同时应及时补充体液,预防脱水;注意观察其意识状态,发现异常应立即告知医师;(6)并发症护理:对脑膜炎患者,应观察其症状及体征、意识障碍情况,在病情变化时及时告知医师,帮助患者调整为平卧位,保持头部偏侧,维持呼吸道顺畅;做好安全护防,增强其安全感;对胰腺炎患者,应指导其绝对卧床休息,禁食,避免增加胰腺分泌液,使其能够尽快恢复进食,对其体征、相关指标进行动态监测。

1.3评价标准

(1)临床疗效评价:痊愈:临床症状均已消失,康复良好出院;有效:症状明显改善;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未出现明显的缓解。根据前两项合计计算,计算总有效率。(2)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使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包括躯体健康、躯体角色、躯体疼痛、情绪角色、心理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等维度,均为百分制,分值越高,提示其生活质量更好。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利用(%)表示,检验方法为X2检验;计量资料利用(x̄±s)表示,检验方法为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经评估总有效率为100.00%,较对照组的77.78%相比更高,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截图1742365381.png

2.2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八个维度的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SF-36评分比较(n=18,x̄±s,分)

截图1742365391.png

注:与对照组比较:a P<0.05;

3.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的潜伏期较长,早期症状较为隐匿,很容易被忽略,导致其错过治疗时机。为避免其病情进一步进展,引起严重并发症,应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控制疾病传播及进展,促进其病情转归[3]。同时,在治疗期间,需要有效的护理干预。而在常规的护理中,主要围绕疾病治疗以及患者的基本需求开展,导致护理效果不理想,不利于其病情恢复。

因此,为保障治疗效果,提高护理质量,本文对患者实施了全科护理。全科护理是一种全面的护理模式,强调对患者开展多学科、综合性的护理服务,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需要加强对症护理,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阻断传播途径[4]。例如,发热是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症状,在护理时应做好发热护理,采取温水擦浴、冷敷等物理降温措施,若仍无法退热,则需要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应嘱咐其多饮水,加强体温监测,做好皮肤清洁,注意及时更换潮湿衣物,若出汗较多,还需要及时补液,避免脱水。腮腺肿痛同样为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症状,应指导患者用药,给予饮食指导,保证营养供给,进食后应清洁口腔,注意观察口腔黏膜状态[5]。若患者疼痛明显,需要使用止痛药物。同时,通过心理干预,可改善其身心状态,减轻其心理负担,提高其舒适度。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应尽量使用其能够接受的语言,同时可利用其喜爱的玩具或喜欢的读物转移其注意力,多使用表扬、鼓励、肯定性的语言。此外,还应做好并发症观察及护理,避免造成严重的后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经评估总有效率较对照组相比更高,且干预后SF-36评分更高,均差异明显(P<0.05),也证实了其护理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对患者实施全科护理可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护理价值更高。

参考文献:

[1]崔淑青.责任制护理及健康教育对流行性腮腺炎患儿疗效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31(10):1283-1285.

[2]朱永贞.循证护理对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临床症状及恢复进程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0,52(07):864-865.

[3]梁治荣.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炎的护理及效果评估[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5):153+155.

[4]崔淑青.责任制护理及健康教育对流行性腮腺炎患儿疗效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31(10):1283-1285.

[5]梁秋景,赵保玲,王芳.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对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康复进程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9,42(5):154-15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