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的临床研究
李野 丰东蒙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野 丰东蒙,. 肾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的临床研究[J]. 临床医学杂志,2025.2. DOI:10.12721/ccn.2025.157017.
摘要:
目的:观察肾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6例采用在给与肾着汤加减口服药物基础上给予针刺疗法治疗,并与对照组36例体针针刺疗法治疗进行比较,判断分析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86.1%.治疗组腰椎间盘突出症状明显缓解,腰部症状明显改善,治疗组疗效确切。结论:肾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疗效良好。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肾着汤针刺疗法临床观察
DOI:10.12721/ccn.2025.157017
基金资助:

“肾着汤”又名“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是我国古代经典方剂,出自《金匮要略》,其主要治疗作用为散寒行湿,温经通络为主,在《金匮要略》原文中,肾著病的表现为,身体沉重、腰部寒冷,下肢感觉湿冷、水肿,口不渴,小便正常,饮食正常,腰以下冷痛、沉重。其病因为劳累后汗出,穿湿透的衣服,久而得之。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当于中医“腰痛”、“肾痛”、“腰腿痛”、“痹症”的范畴。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和刺激相应水平的神经根、马尾神经,引起腰痛、下肢放射或有膀胱直肠功能障碍等症状及体征的疾病,简称腰突症。临床以主要是以下腰痛和坐骨神经痛,具体表现为腰部胀痛、臀部及大腿麻木胀痛、感觉减退或疼痛过敏、脚麻酸痛、肌肉萎缩、患腿变细、行走困难等,严重时大小便功能障碍、下肢瘫痪、长期卧床不起使病人生活质量下降、工作和劳动能力丧失。任何年龄均可发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的改变,其发率也逐渐上升。进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为15.2%。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对人们的正常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因此积极治疗本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过本次实验临床观察及总结,在本次临床实验的基础上为下一步更好的传承、创新、发展传统经典方剂中药口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且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针对其为当地“肾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提供参考依据,通过调查,为当地普通民众从生活习惯和“肾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提供了切实的依据。我科根据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采用肾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36例,疗效满意,现临床试验具体报告如下。

实验方案:

1、病例来源:所有病例均来源于松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患者,共收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病例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完整记录每位患者的个人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首发症状、现病史、过敏史、遗传病史、家族史、生命体征等。

2、评定患者是否符合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根据1994-6-28国家中管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001.9-94)进行诊断[1]

对每一位临床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患者进行辩证分型。

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评定患者是否符合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收集病例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为肾着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对照组单纯用针刺治疗。

(1)、纳入标准:①、成年患者②、首诊且为初发患者③两组治疗前后2月均未服用其他治疗药物及手术或物理治疗④、属于中医寒湿痹阻型的腰痛。

(2)、排除标准:①、<18岁或者>70岁患者②、复发患者③、患者采用了多种治疗疗法。④、椎体有病变及畸形等。

3、剔除标准与脱落(退出)标准。

(1) 剔除标准

①由于各种原因使试验中断的患者。

②没有按规定完成观察,治疗过程中出现记录资料不全,无法判断临床疗效的患者。

③主观不愿配合治疗或者自行退出的患者。

(2) 脱落标准

①纳入后,由于各种原因,未按规定接受治疗的患者。

②资料记录不完整,无法统计、评判者。

③出现不良事件或不良反应的患者。

(3)脱落病例处理方法

当有受试患者脱落,研究者应当第一时间取得沟通,了解情况,尽可能完成基本的评估项目。应妥善保管如实记录脱落病例的相关试验资料,既作留档,使试验的全分析、统计也有所依据。

4、治疗方法:

治疗组:以“肾着汤”为基础根据本地区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药物的加减,共用药2个疗程,1个疗程为14天。“肾着汤”加减组方:

主方配药如其名,“肾着汤”它就是有甘草、干姜、茯苓、白术四味药组成的。

干姜12g      甘草6g      茯苓12g      白术6g       桂枝9g   

川芎12g      独活12g     红花 5g      三七6g        葛根9g    

方中重用干姜,干姜可是个祛寒的高手,医圣张仲景取其辛热之性,温中燠土以散寒湿。

茯苓甘淡性平,擅长利水祛湿,与干姜相配,一热一利,热以胜寒,利以渗湿,使寒去湿消。

白术健脾燥湿,助茯苓祛湿。

甘草能够调和药性,还能和白术、茯苓一起补脾助运以祛湿止痛;和干姜辛甘化阳以培土散寒。

方药加减配伍:本证由于风寒湿痹日久不愈,累及脏腑而致,治宜祛风湿、除痹痛、活血通经、补肝肾为治法。基础方加用独活发散一身上下之风湿,通利关节而止痹痛;加桂枝、葛根、温经通脉,加川芎、红花、三七活血通络止痛。

1日2次,水煎,口服,14天为1个疗程。

在给与口服药物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1日1次,14天为1个疗程。

对照组:予针刺治疗,1日1次,14天为1个疗程。

5、通过查体、询问患者临床症状,观察并统计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疗效。

6 疗效观察

6.1 疗效评定标准:JOA下腰痛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1.png

JOA总评分最高为29分,最低0分,分数越低表明功能障碍越明显。

改善指数=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

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29-治疗前评分)]×100%

通过改善指数可反映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功能的改善功能,通过改善率可了解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率还可对应于通常采用的疗效判定标准:改善率为100%为治愈,大于60%为显效,25~60%为有效,小于25%为无效。

6.2结果 :治疗结果见表。

 表1  疗效比较

2.png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7 讨论

通过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对比来分析肾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的治疗效果,因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病,患者数量较多,口服肾着汤因其治疗效果明显,治疗时间短,易于被患者接受。本课题通过对《金匮要略》中经典方剂“肾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进行临床研究,对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的病因、和诊治特点以及“肾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的作用进行比较和深入的探讨,已达到精准治疗的目的。为了更好传承和对肾着汤功效的创新基础上,我科潜心研制的其疗效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良好的疗效,为当地“肾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3.

作者简介:

李野,男,(1985.05-),吉林松原人,蒙古族,主治医师,医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医骨伤医学。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