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中德育渗透策略探究
廖贱娣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廖贱娣,. 小学班级管理中德育渗透策略探究[J]. 教学管理研究,2024.7. DOI:10.12721/ccn.2024.157063.
摘要:
德育在塑造学生品格、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以及增强学生良好公民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作为个体道德发展的奠基时期,德育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道德水平的高低。而班级管理作为学校教育最基层、最直接的组织形式,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更是德育实施和深化的关键渠道。因此,深入探究小学阶段班级管理中德育的渗透策略,对完善学校德育体系、提升学生道德素养以及推动德育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以具体个案分析为例,对具有代表性的小学五年级某班A、B、C三位学生的德育教育过程,阐释班级管理中德育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 小学德育班级管理渗透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063
基金资助:

常言道:“树人先树品,育人先立德。”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有效渗透德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发展,应得到班主任的高度重视。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不仅有利于营造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促进文明班风的形成,还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均有十分大的作用。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不断创新德育渗透的方式方法,便于在班级管理中发挥出德育教育的最佳效能。

一、以有温度的交流赢得信任

五年级某班有A、B、C三位同学非常“捣蛋”,在班级的各项评比都暂时居后,但是他们有极强的自尊心,急需获得同学、集体的认可,他们选择在各自的“小集体”中“发号施令”,以“出奇捣怪”获得存在感,享受被关注的感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出,“受尊重”和“自我实现”是人的高层次需求,也是在社会交往中才能满足的需求。毫无疑问,学龄儿童也需要认同感与卓越感。作为老师,我能看懂这三位同学“顽皮”“捣蛋”等行为背后的隐语,既往的“不给做什么”“不应该怎么样”等灌输式教导,效果十分有限。因此,我通过调整德育心态“等待每朵花迎来自己绽放时节”,积极转换思路,以“蹲下来说话”“眼神平等交流”“先谈优点”这几条沟通原则为切入点,寻求信任,打开共情开关。比如:A同学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怪声怪调,引起同学们起哄,还洋洋得意。我先用忽视与沉默的态度稳住课堂教学节奏,下课的时候再单独与A同学谈心,聊一聊他最近看的电视节目,他感兴趣的话题,了解他是否试图模仿什么人的语气,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A同学表示:想做个幽默搞笑的人、爵士舞高手。我立即给予肯定和鼓励,并邀请他代表年级,为接下来学校举办的文艺汇演排练一个爵士舞节目。在A同学惊讶之际,我提出:上课的时间要以大家的听课效果为重,请他予以考虑并执行。基于此,将显性的德育教学方式转化为潜移默化的浸润方式,充分尊重并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共情和鼓励打开与孩子的交流通道,建立良好的双向德育体验感,善于发现学生在道德认知、学习行为中的偏差,及时给予科学地引导。

二、以担责任的岗位磨砺品行

小学生可塑性极强,小学阶段是德育能够最大程度发挥作用的关键时期。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整体发展更需要得到关注与重视,片面追求成绩、学习某项技能,完全不能涵盖这一时期学生的发展目标。德育,应将其作为人的整体来培养,如情绪认知、社交技能、语言逻辑、运动体能、责任义务等。就像现在提倡让孩子多做家务,从中梳理做事步骤,培养其独立性一样,我认为,对于学习成绩暂不够亮眼的孩子来说,帮助他们建立“问题意识”“责任意识”“解决意识”并加以练习和运用,引导他们融会贯通,把认真做事意识运用到学习和成长中有较好的效果。

根据A、B、C三位同学的不同特点为其设计了“岗位”,安排他们担任“班干部”,分别管理班级劳动卫生、放学路队、课间活动,在一对一讲清楚职责之后,在班会上郑重宣布他们管理的内容,请同学们多加配合。不管是班级劳动卫生、放学路队还是课间活动,这些事务都是学校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日日重复,也就是看起来没什么难度,深入做下去,做好却很难。比如:管理放学路队的B同学就遭遇了“上任”危机,他有点胆怯,导致放不开,路队站得稀稀拉拉、乱糟糟的。后来我指导他,明确管理路队不是仅仅拿着班牌那么简单,而是要使同学们排队做到“快静齐”。我和他探讨“如何管理路队”的细则,一同分析列出还有“点名”“依次排队”“整队检查”“按序行走”等步骤,帮他厘清思路,并多加练习。由此,B同学感受到了每一点努力后的进步,以及积少成多的成效与回报,极大地增强了他的自信心。在他和A、C同学的不懈努力下,班级也多次荣获“文明班”称号。可见,德育不是空中楼阁的口号,而是蕴藏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必须鼓励孩子从小事做起。

三、以动态评价形成持续反馈

小学生有着反复性强的特点,他们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呈现出不匀速、累进式和跨越性多重特点。在班级德育活动中,设置持续、动态的评价反馈机制尤为重要,一是提醒学生不要心浮气躁、抱着急切的心理,学习进步及不断提升自己是漫长的过程,贯彻学习乃至整个人生阶段;二是对于尝试努力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反馈,有努力即需要“被看到”与“被关注”。经过一段时间班级管理岗位的锻炼,A、B、C三位同学进步都很明显,在集体中的正面评价越来越高。孰料他们三人在班级“每日优秀评比”中,以班委“职务”之便,偷偷给自己加分,给关系不融洽的同学扣分。经核实情况之后,立即对其“停岗”以示惩罚,请他们思考与分析这种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后经过几次深入交流,三位同学诚恳认错,便又恢复了其管理岗位的“身份”。由此可见,德育工作绝非一日之功,不能抱着一蹴而就的心态,应在班级内开展主题班队会等活动,如“我为班级添光彩”主题班会、“红领巾奖章”争章活动,班主任需要精心策划并持续强化,给暂时有短板的孩子迎头赶上的时间,促进班集体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

四、结语

总之,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作为小学老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德育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在创新德育渗透路径时,教师要实在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确保德育渗透的途径是科学有效的,让学生可以处于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中,时刻受到德育启发和熏陶,逐渐成为一个拥有良好品德和高尚情操的人。

参考文献:

[1]薛卉.立德树人践行德育——小学班级管理与立德树人理念的融合措施[J].华夏教师,2022(09):3-5.

[2]王君.新时代小学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启迪与智慧(上),2022(07):88-9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