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中总有那么几个与众不同的小孩。但是,读书是很公平的。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公平地传达到每一个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给学生适当的教学方式,把生活的数学知识融入到课堂中,使他们在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这就是在特殊教育学校实施数学知识生活教育的目标。
一、浅析当前特殊教育中的一些问题
1.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作用不重视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因为本身的原因,在学业上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而有的老师在讲授的时候,不能时刻注意学生的反馈,只会简单地解释,让他们被动地接受,而不能真正地领的。教师在课堂上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特别是对特殊的学生,老师的不重视会使他们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2.教师没有充分了解数学教科书
特殊教育的数学教材和一般的教材是不一样的,教材的编写是从特殊的学生的角度来设计的。在教学之前,教师没有认真地、反复地阅读教材的内容,没有充分地意识到教学内容的规划,造成了对课程安排的不科学、不能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致使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得不够好。
3.教师的教学目的不合理
当前,在特殊教育的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以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为唯一目的的传统教学理念,忽视了对其身心发展的重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其与生活情境相融合,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从而降低了教学的效率,从而使教师的学习效果难以实现。
二、“生活数学”在培养智力教育中的应用
特殊儿童的思维直觉、认知不完整、逻辑性差、理解能力差等,都是造成数学学习障碍的直接原因。尽管特殊孩子的数学学习过程很复杂,但如果能找到他们的优点,并把握好他们的学习重点和难点,那么他们的数学教学就会变得更加有趣。比如“生活数学”,就是一种很适合特殊孩子的学习方法。该模式将数学的学习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的问题,体验到数学的生活,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特困儿童的数学问题。生活的数学,把数学的知识从现实的生活中带回来,让学生从一系列的人生经验中,感受到一种严肃而有趣的数学,老师教给他们的知识,让他们了解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让他们在学习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学习和实践,让他们受益匪浅。同时,教师的教育质量也将得到提高。
三、“生活数学”在培养智力教育中的应用
1.营造学生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兴趣
首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创造具有新奇性的问题,使其具有新奇性,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要创造一个故事场景,使特殊儿童对这个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把相关的故事情节结合起来,使他们能够亲身体验到数学的快乐。第三,创造操作环境。特别儿童要加强对身体的记忆和生存能力的培养,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他们的触觉,使他们的思维和理解能力得到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增加举例,比如在《图形的认识》这节教学中,教师要让同学们指出教室里的各种物体的行状,再让学生摸相关的物体,感受图形的特点,在活动中掌握图形的知识点。
2,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以弥补课堂上的缺陷。
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数学教育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经常接触自然、生产的现实,将数学带入广阔的自然世界,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与探索,使学生对自然的事物和生活习性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使课堂、课外、生活、社会四者有机结合,使学生得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探究的机会。生活化教育的目标是:维护生活化的尊严、激活生活化的潜力、提高生活化的质量、实现生活化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同学们会乐于向身边的生活、学习中的种种现象发问,并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强化师生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特殊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以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激发,使学生形成主动地探讨和交流的良好的习惯,使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交流中获得快乐,使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在活跃的课堂气氛的前提下,有效地提升了教学的质量。同时,课堂上的互动也是一种有效的交流手段,老师们可以加深对学生的理解,加强他们之间的联系,拉近他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教学效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是保证与学生交往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加强师生间的交往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更轻松、更有安全感、更多地相信老师,从而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
4.参加生活中的实践,让数学变得愉快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对于特殊儿童来说,丰富自身的生活体验,在生活体验中回想知识学习的情景,是数学学习最有效的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教学场景,并且根据不同的内容调整生活情景,学生在对应的情境中学习,亲身感悟数学学习和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是实现数学学习价值的过程。比如在《认识人民币》这节内容中,教师要将教室布置成小超市,同学之间角色扮演,售货员和买者之间的情景再现,学生可以拿着仿制的钱去买自己喜欢的物品,在这之中,找零和补充的知识点都会涉及,计算和结账的相关要点都会体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这才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
5.更新教育观念,注重特殊学生的发展
虽然培智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它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等都与一般的教学工作有所不同,但它仍然是一个面向社会的人才输送过程。因此,培养人才的观念必须与时俱进。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大环境对人才的多样性的宽容度也在不断提高,这就意味着,特殊教育所需要的人才也将得到相应的职业培训。从一定意义上讲,只有具有特定问题的人才,才具有与一般人才同等的文化素质和工作能力,才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特殊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以此为依据,注重特殊学生的发展和培养。
要使特殊学生独立地开展日常活动,使其成为与一般教育工作者一样的素质和竞争能力。
结语:由于特殊儿童和成年人的差异,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也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应该注意观察他们的需要,使他们的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更加贴近他们的生活。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从这些经验中汲取更多的经验,使其更好地发挥其优势,从而使其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少东.浅谈特殊教育学校聋哑学生数学教学策略[J].山海经:教育前沿,2020(3):170.
[2]潘小红.浅谈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方法[J].明日,2019(51):324.
[3] 徐虹.培智学校小学低年级段生活数学课堂中德育的渗透 ——以开展环保教育为例[J].现代特殊教育,2021(7):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