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指出,普通小学语文课程要坚持德育教育,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良好品德,是语文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重视道德修养既符合中国优良传统的精神实质,又符合近代教育制度的内容。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质,可以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一、教师立德树人,以言传身教为主
1.立德
立德树人,首先要树立师德。做中国的老师,一定要讲道德。我们所说的道德,就是教师必须遵循伦理规范,确立教师伦理。“师德”是指教师仅有专业知识和能力远远不够,还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理想,具有优秀的教师素质[1]。老师首先要具备作为教师的职业精神、献身精神和责任感。一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精神,以及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认同。在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实践,在实践中树立道德,在实践中成长,培养事业心和奉献精神。
2.树人
教书与育人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割。一位知识渊博而又缺乏高尚道德的教师,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道德教师。德育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应贯穿于各个学科。语文课程在小学阶段占据了大部分课程,这一比例在未来将继续上升,语言教学既是传授知识的重要方式,又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1.在语言文字教学中渗透德育
第一,汉字的积累与理解。汉字的历史超过六千年,一笔一画的四边形文字,记录了几千年的变迁。文字是国家的象征,汉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汉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最直接的传承[2]。汉字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实用性上,而且体现在对学生性格和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视上。在语言方面,引导学生探索家乡话的特点,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进而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在词汇方面,引导学生学习诸如“奉献”、“尊重”、“合作”等优秀的道德品质;在语法方面,用具体的方法教学生区别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以及其他句子的构成要素;在人文方面,要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并形成对汉语的理解。
第二,表达交流。表达丰富的交流不仅体现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而且还体现在网络交际中。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学生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以道德说话和做事,但在网络上随意侮辱他人或“人肉”他人,给他人的生活带来极大危害。在语言积累与探究学习方面,教师的教学内容应贯穿小学整个阶段,首先要丰富学生的词汇,其次要丰富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体现立德树人的思想,引导学生学习汉字,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表达与交流中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
要想达到良好的道德教育效果,教师必须要创造出符合学生真实人生经验的教学情景,才能让道德气氛更加浓郁,让他们在接受基本道德教育时受到更多指导[3]。如在小学语文《观潮》一课中,老师以情景构建的方式,向同学们展示钱塘江潮水的影像或声音,以衬托大自然的壮丽风光,让同学们如同亲身体验祖国的壮丽风光,激发他们对祖国万里河山的热爱,让他们能够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这样就不用老师多说,他们就会产生一种爱国情怀。为进一步提升德育效果,教师还必须建立健全的、科学的评估体系,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我提升。第一是要遵循发展的理念与视野,把学生的成长历程融入到评估系统当中,并通过评估的方式来指导学生的成长[4]。例如,同学们一起写一个主题文章“推荐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地方”,老师要注意到同学们在沟通中的缺点和长处,给予评语,指导他们以后多与别人沟通,互相交流。第二,要遵循全面的教学理念,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人发展,更要考虑到他们的总体特点。比如让同学们自己撰写一篇有关科学的文章,这样可以使他们从多个角度表达科学,理解科学,或者选择各种科学风格。同时还要考虑到这个年龄阶段孩子们的思维特征和爱好,不给他们太多的、太高的期望,让他们在阅读中体验到了语言的乐趣和神秘,同时也可以通过阅读来感受科技的魅力,最终逐渐养成科学的学习方式。
3.通过弘扬传统渗透德育
在中西文化交流日益深入的今天,网络信息对小学生所产生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对各自文化的误解。传统文化作为我国源远流长并且需要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进行传承和弘扬的优秀文化,应在小学语文课堂进行渗透,这是德育教育融入语文教学的途径之一[5]。但如今很多小学生或许因为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网络资讯的发达,对东西方文化都有了一些了解,但这种了解由于网络讯息的碎片化缺陷,让学生对这些文化传统了解得似是而非,并没有对这些文化传统进行深入了解和挖掘其文化价值内涵。基于这种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积极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例如,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时,那么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展“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探讨学习活动,探讨我国历史悠久的各种传统节日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在传统节日的讨论中形成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从而形成热爱祖国的情怀。只有当学生热爱祖国、了解中国文化时,德育才能在他们心中生根,这也是语文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在教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卢艳荣.立德树人构建小学语文德育教学[J].读与写,2020,18(15):81.
[2] 赖智深.浅析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新想法[J].学周刊,2020,25(25):191-192.
[3] 陆燕.人无德不立――学科德育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探析[J].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20(7):24-25.
[4] 李朝度.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方法刍议[J].读与写,2020,18(16):76.
[5] 陈娟娟.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教学策略[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20(4):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