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研究
郭丞霖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郭丞霖,. 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研究[J]. 中国教育研究,2022.5. DOI:10.12721/ccn.2022.157221.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教育创新要求提高。传统体育项目基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其倡导中庸、和谐统一、顺应自然的中国传统体育精神是深受传统文化浸润而形成,它专注于人内心道德良知的发掘,专注于人的道德修养。在高校传承传统体育文化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举措,也是“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下良好的思政元素。高校校园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有着良好的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挖掘传统体育文化的德育价值,有效发挥于高校课堂思政;创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打造特色传统体育项目,凸显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力;以社团、协会、俱乐部、大师工作室的形式,为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注入活力;利用多种文化传播媒介,在校园广泛传播。为高校校园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 高校校园文化大学体育
DOI:10.12721/ccn.2022.157221
基金资助:

引言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对于激发学生所具有的体育运动意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养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为此,高校不仅需要认识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工作所具有的重要价值,而且有必要以充分发挥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为出发点,做好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策略探索工作,推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工作得以有序有效的开展。

1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重要性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论对于学生个人而言,抑或是对于国家未来的发展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精神文化食粮。首先,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本身就是围绕着学生个人身心健康发展所设立的校园文化内容,对于学生思想及行为都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力,是灌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好的载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让学生树立更加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政治观、人生观与世界观,是引导学生未来学业以及工作发展的重要精神教育。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对学生将来成为一个社会人,帮助学生更好的去适应社会的一项教学工作,在这之中渗透进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是学校教育顺应社会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互动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2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路径

2.1 狠抓公共体育必修课建设与改革

公共体育必修课教学成效的优劣,直接决定校园体育文化的质量。公共体育必修课是学生进行校园体育运动的基础,只有课堂上学好了体育单项技能,全面正确了解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开展校园体育活动。公共体育必修课建设与改革的方式,一是增设更多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课选项,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二是着力大学体育课程大纲改革,改变传统的单纯向学生传授单项体育技能的方法,加大体育文化、卫生保健知识的传授,同时不断增加趣味性内容,不辜负学生愿意上、喜欢上体育课的初心,在浓厚的兴趣爱好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三是体育成绩考评实现由单纯的技评、达标向技评、达标与增强体育实效相结合转变。

2.2 校园体育精神文化

高校体育精神文化是高校体育文化中的内核,主要体现为高校师生群体所具有的体育价值观以及体育精神等。在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优化中,高校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高校需要弘扬正确的体育文化价值观,重视挖掘体育文化中所蕴含的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协作精神乃至爱国主义精神,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对正确的体育文化价值观做出了解,促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此过程中,高校需要对正确的体育文化价值观及其案例开展宣传,依托校园媒体以及寓教于乐的方式强化体育文化价值观所具有的渗透性与感染力,从而充分发挥出体育文化价值观所具有的育人功能;二是高校有必要围绕自身特色提出差异化的、个性化的体育文化理念。这要求高校能够推进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与高校品牌化建设实现深度结合,促使体育精神文化与高校优秀文化传统、办学理念的实现相互渗透。在此基础上,高校还需要围绕差异化的、个性化的体育文化理念组织各类体育文化活动,从而促使高校师生对这些体育文化理念进行践行并深化对这些体育文化理念的理解。当然,无论是体育文化价值观的宣传与弘扬,还是体育文化理念的差异化与个性化发展,都难以在短期内完成,为此,高校需要围绕这些工作制定长期发展战略与发展方案,确保这些工作能够分阶段的、按部就班的开展。与此同时,高校需要为体育文化价值观以及体育文化理念的宣传推广工作构建有力支撑。如高校可以依托互联网拓展这些精神文化内容的覆盖范围与弘扬渠道,从而为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3 校园物质文化层面的互动途径

高校体育物质文化涵盖的内容非常广,其中包括了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智慧以及道德观与知识。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言,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客观环境条件。只有当学生处于一个良好氛围的学习环境,其学习的效率才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也就对高校为学生提供的物质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在外观性方面,要能够对学生体育运动热情有显著提高的作用,帮助学生提高其自信心。其次,在实用性方面,高校必须充分满足大学生体育运动的需要,让学生的体育技能以及身体素质在体育活动中得到有效的增强。另外,对于大学生想象力的激发与丰富,体育物质文化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对于学生精神文化熏陶层面有着很大的帮助,对于大学生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导航作用。

2.4 体育文化顶层制度设计

学校体育文化是校园精神的浓缩,是校园人文素养的集中体现,因此院校需要围绕“健康第一”原则,加强体育文化建设,按照“以人文本”的思路完成发展战略的制定。同时,依据学校和地区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构建具备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实践体系。颁布政策制度,优化学校对于文化建设的考察工作。此外,在设置相关管理制度之前可以对学生、教师等人群的体育文化需求进行调查,结合实际情况,在制度中融入合作、终身、娱乐、公平、平等、健身等元素。同时,学校需要创新课内外教学形式,创新考核形式,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体育基础、兴趣爱好、身心特点、参与积极性,针对性制定教学计划和制度,并给予教师展示创造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平台,使其接触到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并应用到具体教学中。

3 结语

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对现代高校校园文化的补充,应该积极地进行传承和保护。挖掘传统体育文化的德育价值,有效发挥于课堂思政;优化师资,优化课堂,创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校园体育文化课程建设;打造特色传统体育项目,彰显特色校园传统体育文化影响力;以社团协会、俱乐部、大师工作室的形式,为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注入活力;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相关竞赛活动;利用多种文化传播媒介,在校园广泛传播。

参考文献:

[1]董跃春.新时期校园体育文化体系建构路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7):49~52

[2]徐翘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制约因素及发展路径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37(3):47~50

[3]杨增光,褚祺琪,李欣,等.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及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J].青年时代,2020,000(006):96-97.

[4]赵丹.高校体育文化教育创新策略与发展方向研究——评《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20,v.41;No.314(02):167-167

[5]吴汶芳.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3):58+6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