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不同人群中健康教育干预对艾滋病防治的应用
杜冉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杜冉,. 探讨不同人群中健康教育干预对艾滋病防治的应用[J]. 中国教育研究,2023.8. DOI:10.12721/ccn.2023.157072.
摘要:
随着艾滋病的蔓延,全球范围内的病例数量也在迅速增加,这种疾病既无法根除,也无法被完全控制。因此,政府和公众都越来越关注艾滋病的传播,并采取了更多的措施来加强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为了更好地了解艾滋病的危害,本文将采用宣传艾滋病的方式,以及相关的健康教育,来探讨这些问题。
关键词: 健康教育艾滋病防治
DOI:10.12721/ccn.2023.157072
基金资助: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艾滋病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传染病,其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因此,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干预,以及疾病预防,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只有通过全民参与,才能够营造出一种有效的预防艾滋病氛围,从而使防治艾滋病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根据医学资料,艾滋病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三种:母婴、血液和性接触。与其他传染病不同,艾滋病具有无法治愈的特点。因此,为了防止艾滋病的蔓延,我们应该加强对传播渠道的干预,并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从而有效减缓艾滋病的发病率和蔓延速度。作者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深入探讨了艾滋病预防的有效性,并且以不同人群为对象。

一、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大部分民众缺乏艾滋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这加剧了艾滋病的蔓延。艾滋病以静脉传播、病情迅猛、性传播率持续攀升,而且大部分病例集中在贫困地区,这正是中国艾滋病的典型特征。艾滋病的传播以青壮年为主,他们不仅成为了社会犯罪事件和劳动力短缺的重灾区,而且还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社会发展。尤其是在贫困地区,由于财政状况的恶劣,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变得更加艰巨,使得这些地区的居民面临更大的挑战。虽然中国已经采取了大量的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措施,但仍然存在许多挑战,比如落后地区的居民缺乏相应的艾滋病知识,以及大量的人口,这些都给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二、健康教育

(一)什么是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一种系统性的社会活动,旨在通过宣传、实践和指导,让个人和群体更好地了解健康知识。它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健康水平,还能够促进整个社区的健康发展。尽管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治愈艾滋病,但是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阻止艾滋病的传播,从而有效地保护人类的健康。通过进行健康教育,我们能够有效地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并保护易感染群体。这表明,在预防艾滋病工作中,健康教育能够帮助目标人群改变高危行为。

(二)行为改变的主要理论

健康教育的目标在于帮助人们摒弃危害身体健康的行为,并且鼓励他们采取更加积极的方式来保持身体健康。根据受众的能力,健康教育的理论可以划分为针对个人能力的和针对社会能力的两类。在艾滋病预防的实践中,知、信、行模型以及健康信念模型旨在提升个体的自我意识,而社会认知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则更加关注于改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通过知、信、行模式,人们可以实现行为的改变,这一过程包括建立正确的信念、调整态度以及实施健康教育。这一模式在我国艾滋病健康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得到了公众的认可。知、信、行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当人们接受健康内容时,他们的信念和态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影响他们的行为。然而,由于缺乏对受众需求、行为条件和行为场景的充分考量,“认知不协调”现象就出现了:目标人群掌握的知识和实际行动存在明显的差异。健康信念模型被广泛应用于解决健康问题,它强调了个体在做出选择时应当考虑到自己的健康状况,并且应当明确哪些行为会产生负面影响,哪些行为会产生正面影响,以及个体的行为效果。在艾滋病的预防方面,健康信念模型已经得到了普遍应用。社会认知理论源于社会学习的概念,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观察和思考,个人可以获得有关自身能力的信息,并且可以从过去的环境中推断出未来的发展趋势。1954年,社会网络被提出,它是一种以个体为基础的复杂系统,由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主体组成,它是人与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网络结构。“桥梁人群”强调了“桥梁人群”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重要作用,而潘绥铭在研究女性商业性性工作者人群时也指出了“桥梁人群”的重要性。

三、健康传播

(一)什么是健康传播

健康传播旨在通过各种渠道,如大众媒体、组织机构和人际关系,向社会中的每一位个体传递有益的健康信息,以改变他们的观念,并影响他们的行为,让他们采取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涵盖了预防、治疗和预防等多个领域。健康传播涉及到5个关键因素:传播者、接收者、内容、媒介和效果。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彼此影响,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

(二)健康传播的特性

为了保护公众的身心健康,健康传播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来提供有关健康的信息。这些人必须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并且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以确保他们在传播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态度。只有经过严格的培训,才能成为真正的健康传播工作者。健康信息不仅仅是一种宝贵的卫生资源,而且还包括各种相关的知识、观念、技术、技能和行为模式。因此,在当前的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中,健康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更好地了解受众、更加有效地传播这些信息上。重新进行健康宣传是一个明确的目标,而且我们可以把它划分为4个层面:了解健康信息、建立健康观念、培养健康态度和接受健康行为。健康信息的传播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挑战的过程,它不仅需要经历数次甚至数十次的转换,还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进行,并且还需要不断地收集和反馈信息,从而确保信息能够被准确、有效地传递出去。

(三)健康传播材料的重要作用

采用健康材料的设计,将抽象的卫生知识变得具有生命力,以形象的方式将其传达给目标受众,让他们更加清晰地理解宣传理念,从而更好地体验和感受。传播学中的健康传播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宣传卫生知识的有效手段,而且也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方式。云南湄公项目的实践表明,在制作健康宣教材料时,首先应当进行基础调查,以了解目标受众的需求,并结合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出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健康传播材料。

(四)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应用

尽管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控制艾滋病的传播,但是通过全民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将卫生知识与行为改变联系起来,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目的。通过健康教育,我们旨在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

(五)在不同场所进行健康教育的作用

《中国遏制与艾滋病行动计划》提出,为了更有效地控制艾滋病,应将预防放在首位,并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便更加全面地进行健康教育。这种健康教育应该覆盖到易感、高危以及普通大众,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应对艾滋病。

1.学校健康教育

在当今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艾滋病的预防和健康教育应该以我国的青少年为主要目标。由于青少年的身体和精神发展还没有达到完全的成熟,他们充满着探索欲和求知欲,特别是在当今这个网络信息普及的时代,许多不良信息的传播使得许多人走入歧途,因此,社会的监管和惩戒也应该更加重视这些青少年。通过开展全面的健康教育,让学生深刻理解艾滋病的危害,以及它的传播途径,以及如何有效地阻止它的蔓延,这才是有效地预防艾滋病的关键。“预防艾滋病”活动可以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让社会与学校紧密结合,实现有效的控制。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发布图文资料、发放海报、制作幻灯片等多种形式的艾滋病教育活动,让学生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艾滋病。

2.农村地区健康教育

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地区的人民都拥有了更高的文化水平,但仍有一些落后的社会阶层,他们的教育机会也相对较少。其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艾滋病的蔓延,许多农村居民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尤其是那些因为经济困难而从事性服务、贩运毒品等行业的人群,他们的健康状况更容易受到影响。为了使艾滋病的威胁降到最低,我们必须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健康教育,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的危害和传播途径,并学会如何正确的防范和保护。由于农村地区的宣传资金较少,因此我们应该制定一个有效的健康教育计划,以便在有限的资源下实施。

3.公共场所健康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外出务工人口的大量增加,使得许多地方出现了空巢现象。因此,为了更好地宣传艾滋病的危害,应该在机场、车站、码头等流动人口聚集的地方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让那些没有预防艾滋病的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并采取措施来保护自己。由于我国大部分人缺乏文化素养,他们对艾滋病的认知仍然有待提升,而且由于工作、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原因,他们也成为了艾滋病的易感人群,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艾滋病的宣传,并且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由于我国大部分人缺乏文化素养,他们对艾滋病的认知仍然有待提升,而且由于工作、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原因,他们也成为了艾滋病的易感人群,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艾滋病的宣传,并且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

4.城市社区健康教育

随着时间的推移,艾滋病正以惊人的速度传播,从高危人群蔓延至普通大众。尤其是在城市地区,由于流动人口众多,艾滋病的传播更加迅速。为了阻止艾滋病的传播,许多城市社区都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防护机制,以确保艾滋病的控制。社区健康宣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为它能够更好地了解居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尽管目前已经开展了一些健康教育活动,但这些活动通常仅限于世界艾滋病日前后。因此,加强对城市社区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提高公众的艾滋病意识,显得尤为迫切。

四、健康教育在不同方面的作用

(一)健康教育在控制艾滋病传播中的效果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我们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疾病,消除他们对疾病的误解;同时,也鼓励他们接受艾滋病检测,并且给予他们正确的治疗方案,以确保他们能够积极地接受治疗,从而获得社会的支持,重新建立他们在社会中的自信,并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和生活。通过这种方式,疾控中心可以更加精确和全面地了解疫情,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二)健康教育在阻断艾滋病传播中的作用

通过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普及有关艾滋病的治疗和预防的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艾滋病的传播方式,从而有效地指导他们遵守社交礼仪,减少不良行为,有效地阻止艾滋病的蔓延。此外,通过深入了解艾滋病的传播机理,也有助于消除大多数人对“恐艾症”的误解,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和艾滋病患者保持友好的交往,而不是对他们产生歧视。通过健康教育,人们意识到艾滋病并不遥远,因此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艾滋病的传播,包括正确的性行为和进行针灸治疗。

(三)健康教育在易感人群中的保护作用

为了防止新生儿感染艾滋病,我们应该加强对艾滋病母亲的健康教育,让她们意识到自身疾病可能会给孩子带来的严重后果,并积极采取措施阻止疾病的传播,以确保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通过对青少年群体进行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更加自律、自爱,从而身心健康地成长。

五、艾滋病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事实上,由于我国农村和城市流动人口数量庞大,目前很难为这些人提供有效的健康教育。目前,艾滋病预防与控制面临着一个重大挑战:提升农村地区的人口素质,以及有效应对流动人口的艾滋病传播。然而,近年来,由于大量的艾滋病健康宣传,导致了高危人群的疾病相关知识的缺乏,从而影响了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的有效性。②在当前的艾滋病预防和健康教育工作中,“知行分离”现象仍然存在,而且目前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案。为了更好地进行宣传,需要采用专业的材料,并经过精心挑选,但由于大多数民众缺乏足够的了解,因此很难获得预期的成效。随着时间的推移,健康教育已经从传统的知识类艾滋病防治内容转变为更加实用的知识类艾滋病预防知识,使得我国艾滋病高危人群对这些知识的认知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根据多项研究结果,“知行分离”现象在当前的艾滋病健康教育领域显得尤其突出,而“知行分离”现象则对此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但目前尚无有效的解决办法。艾滋病领域的专家们也都认识到了“知行分离”现象对于推进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仍未能彻底改变。近年来,研究者们提出了干预信息指数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艾滋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然而,要想将这种技术普及到更多的艾滋病防治活动中,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和验证。尽管我国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有许多挑战需要克服。比如,贫困地区的艾滋病健康教育落后,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不足,以及不同部门之间的健康教育沟通不畅,因此,有必要加大社会健康教育的力度。

六、讨论

随着人们对性观念的日益开放和性行为的不当,艾滋病在我县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如何正ACK识艾滋病,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艾滋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一旦感染,将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家庭生活以及社会交往能力造成极大的损害,其中身心损害尤为严重。当今,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各医疗机构和疾病防控机构正在紧密合作,形成一个强大的协同网络,共同努力,共同应对挑战。艾滋病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挑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宣传、普及、预防等措施,让更多的人了解艾滋病,从而降低艾滋病的发病率。然而,由于每个人的工作内容、文化水平、认知水平等都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更加精准的措施,将艾滋病的危害降到最低,并且将特定的群体纳入到健康教育的范畴,从而形成一个更加包容的环境,让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艾滋病的治疗和预防当中来,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为了建立一个有益的健康文化,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措施,以及给予艾滋病患者更多的关怀,帮助他们重拾自信,增强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 张红峰. 不同人群中健康教育干预对艾滋病防治的应用探讨[J]. 中外健康文摘, 2013(51):16-16.

[2] 张海洋, 黄敏欢, 李瑛. 不同人群中健康教育干预对艾滋病防治的作用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21):1.

[3] 杭莹. 不同人群中健康教育干预对艾滋病防治的作用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4, 24(002):1102-1103.

[4] 段丽军. 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及预防措施分析[J]. 饮食保健, 2019.

[5] 冯德智. 健康教育干预在不同人群中艾滋病防治效果的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8):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