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骨折是常见的外科疾病,其术后的康复过程不仅需要处理骨折的愈合,还需有效管理术后疼痛。疼痛管理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痛苦,还对术后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疼痛护理干预作为一种系统的护理措施,被广泛应用于骨折术后的疼痛管理中。然而,关于其效果的研究仍然较少,尤其是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本文主要观察疼痛护理干预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研究时间2021年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现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信息
研究时间2021年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20-72岁,平均(52.19±3.19)岁。研究组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21-70岁,平均(52.33±3.04)岁。上述信息,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积极治疗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患者按医嘱使用常见的镇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阿片类药物。药物的使用依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临床需要进行调整,按照医院的常规护理流程进行疼痛管理等。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疼痛护理,护理团队在患者术后24小时内进行初步的疼痛评估,并通过标准化工具如视觉模拟量表(VAS)和数字评分量表(NRS)定期监测疼痛水平。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计划,以确保每位患者的疼痛需求得到准确识别和及时处理。
在药物管理方面,干预组患者接受了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疼痛评估结果,调整和优化镇痛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阿片类药物和局部麻醉剂等。此外,结合药物治疗,采用定时给药和按需给药相结合的策略,以最大程度地控制术后疼痛并减少药物副作用。
心理支持也是干预中的重要环节。术后患者常面临焦虑和情绪波动,护理团队提供了专业的心理支持,包括情绪疏导和心理干预。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和咨询,帮助他们应对术后的情绪问题,缓解疼痛的心理负担。同时,提供适当的心理教育,帮助患者了解术后疼痛管理的必要性和方法,增强其应对疼痛的能力。
非药物疗法的应用进一步丰富了疼痛管理的手段。干预组患者接受了音乐疗法和放松训练。音乐疗法利用舒缓的音乐来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有助于放松心情、减轻焦虑。放松训练包括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等技术,通过这些方法帮助患者降低肌肉紧张度,缓解疼痛带来的不适感。护理团队根据患者的喜好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音乐播放列表和放松训练计划,确保疗效的最大化。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4.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经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3讨论
疼痛管理的传统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然而,单一的药物治疗可能导致副作用,且物理治疗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综合性疼痛护理干预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疼痛管理的综合性方法能够更全面地考虑患者的不同需求,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需求。这种方法包括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支持等多种手段,通过多方位的干预提高治疗效果。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则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疼痛的类型、强度、患者的心理状态等,制定出最适合的护理计划。这种精细化的管理可以确保每位患者都能得到最符合自身需求的疼痛缓解措施,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疼痛护理干预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具有显著的积极效果。通过综合的护理措施,不仅能有效控制术后疼痛,还能促进功能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临床护理实践中应重视疼痛护理干预的实施,以优化术后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