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群体高发疾病之一即颈椎病,该病发病基础为退行性病理改变,是一种可因神经根、颈椎脊髓以及椎动脉受压等多种因素而引发一系列功能障碍的综合征[1]。随着近年来我国电子产品的快速普及,该病发病率正逐年提高,且发病趋势逐步年轻化,可严重影响到患者正常的生活与工作。现阶段,临床治疗颈椎病常采用手术疗法以及非手术疗法,比如药物治疗、理疗、牵引等,但该病治疗后的护理措施却未被患者以及临床充分重视[2]。本次我院随机选取2021.01-2021.12的颈椎病患者共80例,其中40例经康复护理,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0例颈椎病患者均为我院2021.01-2021.12收治,随机数原则均分成两组。对照组男/女=26/14,年龄33-65岁,平均(46.32±4.53)岁。观察组男/女=23/17,年龄32-64岁,均值为(46.58±4.47)岁。两组一般资料(P>0.05),可比较。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为患者进行简单的健康教育,做好日常输液、查房等工作。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康复护理,具体为:(1)心理护理:大多数的颈椎病患者均因职业而致病,在入院治疗后可产生多种负性情绪,比如紧张、不安、抑郁、焦虑等,护理人员要注意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多与其有效交流,为其实施针对性疏导,将其不良情绪及时缓解,使其治护配合度不断提高。另外,护理人员还要充分参考疾病预后、发病特点等,帮助患者建立治疗自信,将其治疗期间的痛苦感逐步减轻,促使护患关系明显改善。(2)颈椎病护理:护理人员遵医嘱为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及时询问其有无肢体麻木、头痛、恶心等症状,并协助其科学调整姿势,合理摆放体位,完成治疗后提醒患者休息平稳后于家属的搀扶下行走,同时告知家属避免患者突然转换体位或是单独上厕所。对于术后卧床者,护理人员要叮嘱其注意保暖,多食用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饮食,注意补充营养,长期卧床者需定时拍背、翻身,并注意加强观察、防止卧床相关并发症,教会家属如何为患者正确按摩肌肉,防止其出现肌肉萎缩。为患者提供相对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夜间主动关闭所有不必要的声音和光线,禁止在院内大闹、蹦跳、叫嚷,若患者存在躁动可给予适当的镇静处理,使其能够维持充足的睡眠。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开展颈部功能锻炼,通过简单的颈椎操进一步提高整体治疗效果,预防病情反复。在患者做操时,提醒其动作要适度、缓慢,并尽可能按时、按量完成。(3)出院后指导与回访: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做好回访工作,了解其康复与锻炼情况,使其明确疾病诱发因素,并给予其科学化的生活指导。提醒患者尽可能减轻颈肩部负重,做好患肢保护,不要单手持重物。吃饭、穿衣时适当活动,生活中尽可能不做幅度较大的各种活动,坚持维持舒适化的生理曲度体位。主动改变或调整工作环境与不良体位,尽量少低头工作,不玩或少玩手机,避免长时间的低头看电视,避免倾斜或过屈。
1.3观察指标
(1)疼痛评分:使用VAS量表评价,满分10分,评分越高越疼痛。(2)护理优良率:①优:患者相关临床体征与症状经治疗后均大幅度改善,存在轻微程度的疼痛感,但未影响到其日常生活;②良:患者体征、症状均有一定改善,但存在中度疼痛,可一定程度影响到其正常生活;③差:未达以上标准。(3)CASCS评分:以工作生活能力、症状、 体征为评价指标,评分越高,表明患者颈椎病病情越轻。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利用SPSS25.0,计量、计数资料分别由平均数±标准差(x̄±s)、例(n)和率(%)表示,t、X2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疼痛评分
相较对照组,观察组VAS评分明显更低(P<0.05)。如表1所示:
表1 疼痛评分(分,x̄±s)
2.2护理优良率
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护理优良率更高(P<0.05)。如表2所示:
表2 护理优良率(n,%)
2.3 CASCS评分
护理前,观察组工作生活能力(5.77±1.22)分、症状(12.60±2.10)分、 体征(53.95±5.35)分,对照组各项评分依次为(5.84±1.04)分、(12.57±2.13)分、(54.01±4.67)分,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护理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分别为(8.98±0.85)分、(18.74±2.24)分、(68.53±4.16)分,对照组为(7.14±0.73)分、(15.96±2.06)分、(60.65±4.28)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
3、讨论
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颈椎病发病率也排名靠前。该病多被纳入职业疾病范畴,患者的生活工作环境常常会一定程度地限制到其疾病治疗,具有病程较长、病情易反复发作等疾病特点[3]。目前临床治疗该病常采取手术治疗以及非手术治疗等方案,多学者认为联合治疗可取得更理想的治疗效果。伴随国内医疗水平快速进步与提高,人们对于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也明显提高,颈椎病患者不但需要忍受生理方面的疼痛,还要承担心理方面的痛苦,高质量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将患者治疗阶段的心理负担消除或减轻,可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护理指导思想与理念,有利于建立和谐、良好的护患关系,促使疾病治疗效果提升[4]。
本研究中,观察组经护理不同时间段后的VAS评分均更低,CASCS评分更高,患者护理优良率达到97.50%,充分证实了在颈椎病护理中应用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与有效性。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通过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有利于将其入院后的不良情绪明显减轻,从而使其肌肉放松,可将疾病发作时的相关症状有效减轻,对其后期治疗更为有利,同时可将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风险降低[5]。通过协助患者开展颈部功能锻炼,可将其病灶周围的血液循环有效改善,不但能够预防长期不使用肌肉而导致肌肉萎缩,还能够避免由于过度使用肌肉而引发损伤或加重病情[6]。术后定期回访有利于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疾病控制与康复情况,并以此为依据为其展开个性化、延展化的日常生活指导以及功能训练指导,包括各种体位与动作纠正,从而可避免各种加重或诱发疾病的相关因素,可进一步保障治疗安全与效果[7]。
综上所述,将康复护理应用于颈椎病护理中效果显著,应用价值较高,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勤,李垚,洪彬,等.夜消痛贴膏联合中医康复护理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TXB2、β-EP和CRP的影响[J].四川中医,2022,40(03):213-216.
[2]张书航,唐军华.基于理论与实践背景的骨科常见疾病手术康复护理——评《骨科疾病康复护理》[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12):3780.
[3]张淑娥.以八段锦为核心的综合康复护理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23):4348-4351.
[4]罗小凤,陈海玲,李林花,等.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联合综合康复护理对颈椎病患者心理状态及预后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21):3077-3079.
[5]苏淑云,冯裕董,吴惠团,等.针灸康复护理对颈椎病患者临床指标、生活质量及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5):143-144.
[6]刘健佳,税毅冬,代来.穴位精准注射、杜氏正骨大手法配合杵针疗法在颈椎病急性期(气滞血瘀型)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中医,2019,37(02):200-202.
[7]黄海英,姚玉花.基于微信平台的延伸康复护理在颈椎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23):3914-3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