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文化发端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成熟和发展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延续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思想源泉,为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力量支撑。湖南是红色文化资源大省,源于革命年代的“湖湘红色文化”,是中国红色文化和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过历史的沉淀,已成为湖南独特的一种教育资源。同时,十九大报告提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每年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都会寄语青年一代,鼓励青年追求梦想、努力奋斗。大学生肩负着祖国的未来,承载着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与全面发展对于国家民族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各大高校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人才,但根据用人单位反馈情况,部分高校毕业生存在一定程度的综合素养偏低的现象。反观高校人才培养过程,可发现文化育人渠道被相对忽视,特别是在高校统战工作中助推红色文化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基于此,立足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如何充分发挥高校统战部门的作用,探讨“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做法是时代之需,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之需。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1、对红色文化的定义及内涵研究
伍红林、杨玥在《红色文化的育人内涵及其教育转化》中认为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核心的先进文化,是推动中华民族从独立自主走向繁荣富强的源头活水,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坚强意志、优良作风和高尚品格。张红英、何志敏在《论红色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当代价值》中认为红色文化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红色文化直接指向红色革命文化,指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所创造的先进文化,包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广义的红色文化则包括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贯通。陈勇在《论湖湘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中认为湖湘红色文化是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湖南人民为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而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所形成和积累的集物态、事件、人物和精神为一体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刘新在《湖南红色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实践启示》中认为,湖南红色文化继承和发扬了湖湘文化“心忧天下、上下求索”的忧患精神,“经世致用、崇尚实干”的求实精神、“敢为人先、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以及“重民恤民、以民为本”的民本精神。综上所述,红色文化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的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一套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文化体系,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追求民族振兴、实现国家富强而英勇奋斗的辉煌历程中共同创造并形成的先进文化。
2、对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李倩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探析》中认为红色文化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素材。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需要从创新教学方式、挖掘特色文化、显性与隐形教育相结合等多角度提出解决方案。郭璐娜在《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方法》中就创新运用红色文化、多学科教学贯穿红色文化、实践教学融入红色文化等方法进行了论述。明慧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路径》中提出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校园文化活动、新媒体、党支部等载体,通过多主体协同,共同构建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吕钟怡在《基于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分析》中认为当前需要善于运用红色文化在社会中传达先进的思想信念,使大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形成艰苦奋斗、勇于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综观现有研究成果,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从强化红色文化的育人目标导向,提升师者的红色文化教育素养,优化红色文化的教育内容供给,丰富红色文化教育方式,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环境建设等方面着手,以此增强红色文化教育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凝聚力和亲近感。
(二 )国外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目前,国外对于红色文化具有针对性的研究为之甚少,只有少数学者对与红色文化相关的“红色”“革命”“马克思主义文化”等中国的“政治运动”的相关词汇有西方学者自己的看法。美国政治学家裴宜理教授( Elizabeth J.Perry)在《红色文化与中国革命传统——于建嵘、裴宜理对谈》一文中提出对红色文化的观点:一要充分利用中国革命传统,二是中国革命善于利用文化资源,三是最终且最重要的应是人的资源。东亚语言和文学教授温迪拉尔森(Wendy Larson)在《从雷锋阿Q正传:佛洛依德和革命精神,在 20th 世纪的中国》一文中从历史学家和形式主义的文化途径对红色文化进行了探索,并提供了一些关于中国和中国对美国和西方学术界有助益的理论的思想以及反映。对于统战工作助推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无学者涉及针对性的研究。
三、统战工作助推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助推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统战部门创新发展、做实做强新时代统战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先进文化形态,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优化完善新形势下思政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社会培养出合格人才。
1、高等教育的使命要求。高等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高素质人才,就必须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从根本上强化“德”的培育。高校统战部门要充分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广大青年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伟大理想信仰,增强政治鉴别能力,坚定政治方向。
2、文化强大的认同要求。学校文化的建设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基础,必须不断夯实红色文化育人底蕴。近年来,不断强大的湖湘文化彰显出旺盛的生命力,充分挖掘湖湘优秀的红色文化资源,凝聚湖湘红色文化特色,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湖湘红色文化的高度认同感,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
3、学校工作的现实要求。现有文化育人探索中,红色文化育人理念相对淡化;红色文化育人平台停留在第一课堂;红色文化育人缺乏配套的组织机构和整体设计;红色文化育人的软环境暂未形成,红色文化尚未能深入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部分高校的红色文化教育存在形式主义,在理论课上照本宣科,实践时采取“任务驱动式”,没有真正地实现红色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作用,急需改革和完善。
四、统战工作助推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遵循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孕育的宝贵文化遗产,能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日臻完善提供一定的指导与方针。在统战工作中推动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1、方向性原则。坚持以服务学生终身成长为导向,聚焦学生素质培养,通过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和信念,让学生在红色文化的亲身实践、耳闻目睹中汲取红色文化中所蕴藏着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获得灵魂的洗涤与精神的信仰,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人民的忠诚与热爱。
2、渗透性原则。将红色文化育人与学校其他育人工作进行有机融合,提升育人合力。对思政课程教学内容加强红色文化渗透,强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步发展,实施教学模式改革,尊重教育生态学理论的相关原理,强调整体性、动态性与渗透性,从“着力学生的心智培育、着眼学生的底色打造、着重学生匠心匠技、着意学生的礼乐陶冶”四个维度培养高素质人才。
3、主体性原则。红色文化的主体向度主要体现在其作为一种文化基因所具有的“育人”价值和功能,并努力使其成为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者、发展者和创新者。红色文化是一座巨大的宝藏。学校要把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蕴含的宝贵的精神价值,不断完善红色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让红色文化成为校园文化里不可或缺的亮丽风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4、示范性原则。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极高的教化、规范、导向与激励作用。高校统战工作部门在协同各部门育人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示范和引领作用,重点打造四个课堂的育人平台:以教室的红色课堂为第一课堂,以红色实践活动为第二课堂,以校园红色环境塑造为第三课堂,以红色基地校企合作为第四课堂,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环节,搭建全方位红色文化育人空间。
五、统战工作助推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路径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宝贵资源和重要素材。发挥高校统战工作优势,充分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铸魂育人目标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是抓好“三个渠道”。创新思维,充分发挥高校统一战线优势,聚合校内校外各方力量,注重在育人过程中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融入校园文化活动、融入社会实践活动。优化学校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的德育功能,创建层次分明、德技并修的红色文化思政教育系统,推进思政课程的升级、课程思政的建设、红色文化课程的完善,确保德育的落实渗透到教学全过程。丰富学校的红色文化活动体系,拓宽学生的实践平台,创设以“红色文化”为内核的校园文化生态,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深化产教融合,与红色文化基地建立深度合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
二是打造“三个平台”。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发挥联系广泛优势,培育好红色班级、组建好红色社团、建设好红色文化专题网站。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重大政治活动和节日为时间节点,采用红色文化“校级固定项目+院系特色项目+班级常规项目”模式,打造各类校园红色文化活动。对标《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暂行办法》,大力发展红色社团,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将红色社团活动打造为行为养成的重要途径。不定期组织红色文化论坛,每年邀请先进人物代表举办讲座,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交流氛围。以红色文化专题网为主阵地,打造红色文化宣传矩阵,设置红色文化板报、书画长廊、宣传栏、张贴栏等,创设多渠道的红色文化交流传播环境。
三是突出“三个重点”。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优势,重点抓好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重点运用网络新媒体的宣传作用。加强师资队伍体制机制建设,建设好“领导干部队伍、专业教师队伍、企业导师队伍、辅导员队伍”四支育人队伍,汇集校内外红色文化教育专家,挖掘红色文化育人素材,形成对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决策性指导。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建立系统化红色文化育人体系,运用校园网、公众号、视频、广播等宣传平台与载体,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传播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营造浓厚的校园红色文化育人环境。同时,定期组织大学生参观红色文化基地、走访老红军、烈士陵园、战斗遗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校园红色文化育人和红色基地人才培养建立连接,形成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马英芹.保护和传承好红色文化[N].贵州日报.2021-9-29( 015 )
[2]伍红林、杨玥.红色文化的育人内涵及其教育转化[J].江苏教育.2021(02)
[3]张红英、何志敏.论红色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当代价值[J].毛泽东思想研究. 2020(05)
[4]陈勇.论湖湘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J].法制与社会.2020(03)
[5]刘新.湖南红色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实践启示[N].战士报.2010-11-13(03)
[6]李倩.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探析[J].科教文汇. 2021(07)
[7]郭璐娜.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方法[J].才智. 2021(16)
[8]明慧.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路径[J].当代旅游. 2021(15)
[9]吕钟怡.基于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分析[J].文教资料. 2021(12)
作者简介:叶宏,女,法学博士,教授,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宣传统战部部长,主要从事高校统战工作和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