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初中教学的基础性学科。学生对音乐的喜爱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追求和艺术创作兴趣。初中音乐教学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以及对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1]。但是,却没有认识到即兴创作给学生学习带来的积极效果,只有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发挥实践效能,才能够实现音乐教学的目标。可见,即兴创作不仅是对学生的考验,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考察,有了即兴创作能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体会音乐给生活带来的影响。
一、初中音乐教学的学科价值
(一)增强学生对音乐学科的认知
初中音乐教学的积极意义是众所周知的。初中音乐教学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音乐学科的认识,这种认识是奠基性的。初中音乐学科重视对学生乐理知识的讲授,这些知识虽然显得较为艰涩难懂,但是学生只有掌握这些基础的知识,才能具备音乐理解的能力,这种能力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欣赏音乐作品[2]。音乐对学生的熏陶作用体现在情感教育的升华上。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表现美的形式,这种美感享受能够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优美的音乐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获得身心享受的同时,能够用更为专业的眼光去看待音乐作品的价值。学生的审美眼光和审美能力,要基于一定的理论知识。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乐理知识,帮助他们掌握相应的音乐表达技能,让学生能够欣赏音乐,享受生活。
(二)提高学生的思维力和创造力
音乐是一种美的教育形式,音乐教学能够让学生感受音符中所蕴含的美好情感。强烈的节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体会乐曲特点的时候,驰骋想象,提高情感教育的效果。所谓思维力和创造力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学习音乐的时候,学生不仅学到了一种知识,还生发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基于音乐学科本身特点的[3]。虽然这种思维方式可能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但是却能从独特的角度为学生带来新的思考方向,让学生在听到乐曲的时候,通过自身的感受力,结合相关的生活和经验,对音乐中所描绘的画面和情感进行思考和想象。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学生会有意进行艺术创作,用熟悉的方式来表达自身的思想和情感,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创造力。艺术的创作,不仅来源于生活,更来源于扎实的基本功。学生只有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汲取丰富的知识,才能够在创作的时候充分发挥自主性。
(三)发挥美感教育的积极作用
对学生的教育不能只局限于知识能力方面,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智力发展。有效的美感教育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情感的启迪和心灵的净化。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我们一直关注的,借助什么样的方式能够有效的调节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发展能力是初中教学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初中音乐学科的教学能够从情感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当学生面对困难的时候,优美的音乐能形成一种心灵的慰藉,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动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这种美好的感受正是最好的美感教育手段。当我们把美感教育与情感教育相结合的时候,就能够有效激发初中音乐教学的效能,让初中音乐教学不仅成为实现学生综合发展的基础性学科,也让音乐成为伴随学生成长的心灵良方[4]。
二、初中音乐课程面临的发展阻碍
(一)师生互动效果不佳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的配合,这样才能够发挥初中音乐教学的实用性。但是在一些课堂教学中,教师仍将理论知识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忽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配合是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有些教师只在讲台上自顾自地进行讲解,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反应和表现,因此无法在教学中及时地调节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不愿意参与课堂学习,更不愿意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这就会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差,学生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教师应该进行深入的思考,而不是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内容的设计和编排上,应该充分了解学生对课堂的期盼。
(二)缺乏学习的自主性
在常规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在乐理知识上对学生进行详细地讲解,然后借助操练的手段,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的学习方法就好比一个人牵动着全班人的学习实践。对于教师而言压力十分巨大,教学效果也不够明显。最严重的是,这种行为极大地破坏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自主性[5]。学生不愿意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对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不仅不感兴趣,有些学生还会用抵触反抗的行为来应对课堂学习。这时候教师不仅要面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还要应对自身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这对教师来说是双重打击。因此,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借助有效的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而不是让教师替代他们的思考和学习行为。(三)教学方式不够灵活
初中音乐教学分为乐理知识讲解、歌曲学唱和作品欣赏等多个不同板块儿。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分项教学的方式,也可以采用综合教学的方式。这些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充分发挥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的特殊性。但是在教学手段的选取上,有些教师却欠缺周密的考虑,在活动中不仅浪费学生的学习精力,还会对学生的情绪心理造成影响。有些教师之所以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不下功夫,也是因为自身对课堂的把控力不足所造成的。有些教师在教授学生的时候,只会照本宣科,没有自主研发的能力,因此在面对教学内容的时候,他们只能选择最简单的方式进行讲解和练习。为了有效地帮助教师的成长,学校应该在教师培养工作上发挥组织领导作用,让教师学习中提高思想认识,在教学中增长经验,只有通过双方面的努力,才能够有效提高初中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三、初中音乐课程即兴创作的方式
(一)借助多种音源材料表达情绪感
在初中音乐课程即兴创作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多种音源材料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内心的情感,音源材料来自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所以很多事物都可以作为音源进行艺术创作。比如,我们的身体的各个部位,通过击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在节奏的编排下能够有效的表达个人的情感体验。除了这些方法,还可以借助专业性的乐器进行创作。当然,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降低即兴创作的标准,用生活中的锅、碗、瓢、盆等打击节奏,编排乐曲。可见,即兴创作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音乐的来源也是丰富多彩的,只要让学生获得了这样的认知,就能够有效发挥他们的创作灵感,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让即兴创作成为学生表达生活体验和自身情绪的有效途径。在学生创作的时候,不仅要关注个人的内心感受,还应该借助丰富的乐理知识来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让即兴创作更好地实现情感的传递和艺术的交流。
(二)借助情景和想象丰富创作灵感
在即兴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应该来源于教师的教学。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来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情感体验不再局限于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而是体现在头脑当中,利用思维的方式来深化自身对生活的体验。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对情境的感受,让学生在这一情境中充分获得自主性。这一情境应该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为学生带来贴近生活的情感体验,以此来达到对音乐的充分认识,彰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6]。学生的创作灵感在于激发有效的想象方式,能够发挥学生的创作力。如何借助想象提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主要在于教师的有效引导。每个学生的想象力是有差异的,但是只要激发想象力的事物足够准确和有效,就能够让学生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的作用。
(三)在合作中提高即兴创作的能力
即兴创作是初中音乐教学所要培养的一个方面,也是难度较大的一项技能。学生在进行即兴创作的时候,很难在短时间内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来完善自己的艺术创作形式。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和教师的指导,提高学生即兴创作的能力。在交流中,学生可以有效的修改作品中的错误,并且改良一些具体的内容和表演方式,让作品达到更好的水平。合作交流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即兴创作的魅力。每个人的艺术造诣和创作水平都是不同的,学生间的交流能够让课堂教学气氛更加融洽,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快乐。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利用具体方法提高即兴创作教学的水平,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应该在教学中重视教育教学管理的方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发挥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让音乐教学成为实现学生美学发展的平台。
参考文献:
[1]王青青. 初中音乐课程中的即兴创作教学研究[J]. 黄河之声,2020(21):142-143.
[2]顾晓丽. 初中音乐课堂中“即兴创作与创造”的个案研究[J]. 音乐时空,2014(5):143-143.
[3]李璐颖. 再议初中音乐课即兴创作教学[J]. 读天下,2016(010):6-7.
[4]胡晶. 关于初中学生音乐创作实践能力的策略性探究[J]. 读与写,2020,17(9):249.
[5]季海荣. 让即兴创作成为初中音乐教学的活水源头[J]. 教育艺术,2018(6):51.
[6]芦莉. 推进初中音乐创作教学常态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研究[D]. 河南:河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