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音乐律动教学策略
范浴晖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范浴晖,. 浅析小学音乐律动教学策略[J]. 中国音乐学报,2021.1. DOI:10.12721/ccn.2021.157003.
摘要: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合理设计音乐律动环节,学生通过丰富的课堂实践活动,完成知识建构,从而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体验式学习,实现知识的内化吸收,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实现音乐素养的提升。本文立足于小学音乐教学角度,分析了小学音乐律动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小学音乐律动课堂教学
DOI:10.12721/ccn.2021.157003
基金资助:

《音乐课程标准》阐明:“音乐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欣赏是较为专业的学习和体验音乐的过程,能够将更多学习启发提供给学生,进而帮助学生实现对音乐认知基础的顺利建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学音乐律动教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1在欣赏中律动,培养学生美感

教师应充分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提前设计有着更高契合度的教案,借此实现训练效率的提升。比如在学习《爱星满天》这首音乐作品的时候,这是一首较为活泼以及较为轻巧的音乐,歌唱这首歌的时候,为了获得更好地歌唱效果,学生心目中当是充满着爱意。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爱”的歌曲,例如本单元的“感恩的心”等,为学生奠定情感基础。为丰富学生的感知体验,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打击乐器进行伴奏,以便将歌曲的那种幸福感更好地表现出来。在视唱过程中,教师应当走近学生,对每个学生加以针对性的指导,使视唱和伴奏得以变得更加和谐以及统一。教师应让学生适时轮换操作打击乐器,使更多学生通过接触到打击乐器来实现声势律动感知品质的提升。对于这种方式,学生的兴趣往往能够得到很好的激发,倘若教师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这种心理进行声势律动教学,有利于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调动起来,这对于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的提升尤为重要。

2在游戏中律动,建构音乐知识

游戏深受现代小学生喜爱,游戏化教学符合现阶段小学音乐课程要求。教师要将游戏、律动有机联系,将游戏元素巧妙融入音乐课堂律动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律动,在玩耍中学习音乐知识,在音乐课程学习中玩耍,通过一系列趣味律动,轻松突破音乐单元课题重点以及难点,高效建构音乐新课题知识,逐渐提升音乐知识水平。

以《快乐的农夫》为例,教师要从律动教学的角度出发,合理制作《快乐的农夫》教学课件,将其和游戏元素一起渗透到构建的音乐课堂情境中。教师可以在音乐律动课堂引入“猜猜我是谁”这一游戏,围绕《快乐的农夫》这首新歌的内容、音色、音速、节拍等,设计简单化的游戏规则以及多样化的游戏问题、游戏动作,发挥游戏优势作用的同时开展律动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将聆听歌曲、亲自范唱、学生跟唱等渗透到“猜猜我是谁”这一游戏中,向学生展示装有冬瓜、南瓜、丝瓜、黄瓜等蔬菜的百宝箱,让学生在猜一猜、摸一摸过程中认真听歌的同时思考对应的游戏问题,跟唱、仿唱、学唱《快乐的农夫》歌曲中某句歌词,回答游戏问题的同时做出相应的动作,比如拍手、跺脚、摆头、扭腰,在游戏互动过程中顺利实现律动,体验《快乐的农夫》这首歌曲情感的同时准确理解歌词大意,轻松记忆歌词。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歌词接龙”“趣味填词”等音乐游戏引入律动教学课堂,将唱歌、跳舞、画画等协调统一,让各层次学生在音乐游戏互动过程中进行歌唱表演、律动表演,快乐学习《快乐的农夫》这首新歌,迁移、运用音乐旧知识,轻松破解《快乐的农夫》这首歌曲重点、难点、疑点,高效建构音乐新知识的同时提高音乐课学习效果,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提高音乐课堂律动教学质量。

3在创编中律动,提高音乐水平

实践是新时期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深化改革的重点,创编是音乐课程实践中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在教与学过程中强化音乐学科实践,指引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探析过程中活用有限的音乐知识,创编音乐歌曲的同时实现律动,将音乐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所需的各类技能,发展音乐能力、培养音乐品质的同时提高音乐水平。

以《手拉手,地球村》为例,教师要以律动教学为切入点,强化《手拉手,地球村》这首新歌曲课堂实践,促使理论知识讲解、课题实践两大环节在音乐课堂深层次衔接,围绕《手拉手,地球村》歌曲主题,将教唱、学唱、演唱、歌曲创编、动作创编等贯穿于音乐课堂律动教学全过程。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学法、探究式学习法引入音乐律动课堂,讲解歌曲内容的同时亲自教唱,让各小组学生在跟唱、学唱的过程中进行互唱练习,相互纠正唱错的地方,准确掌握《手拉手,地球村》这首歌曲的节奏、情绪以及歌唱技巧。随后,教师可以巧设音乐律动课堂实践任务,向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乐器,让各小组学生在互动过程中深入探究《手拉手,地球村》歌曲的思想情感、风格与内容、节奏与旋律等,在保持歌曲主题不变的基础上以乐器为切入点,共同创编新歌曲以及相应的舞蹈动作,将即兴演唱、乐器表演、律动表演、跳舞等有机融合,在音乐课堂实践过程中实现高效律动的同时锻炼多方面能力,提高音乐水平的同时培养爱护环境、保护地球、关注世界等意识情感。

在创编中律动可以优化音乐课程实践形式,让学生更好地在律动中进行多样化音乐实践,深刻体验歌曲情感的同时拓展音乐知识的深度以及广度,不断夯实音乐学科理论基础,活用音乐理论知识的同时促进各方面能力深化发展,提高音乐水平的同时拥有良好的音乐素养,利于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了解每位学生音乐学习情况,不断优化音乐课堂律动教学,在学以致用、教学相长过程中充分展现音乐律动教学魅力。

结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动起来,通过音乐律动,让学生在灵活、有趣的教学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时时保持对音乐学习的积极状态和愉悦的体验,让小学的音乐课堂更加灵动,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 

参考文献:

[1]徐跃.律音方寸求 动乐情所归——浅议小学音乐律动教学的有效开展[J].新课程(小学),2016(10):172.

[2]周洁.让小学生的体态随着音乐律动起来[J].知音励志,2016(14):324.

[3]张红卉.浅析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唱游教学方法——以《小乌鸦爱妈妈》为例[J].黄河之声,2016(08):4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