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肢体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吴柳淳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吴柳淳,. 探析肢体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应用[J]. 当代音乐研究,2023.3. DOI:10.12721/ccn.2023.157262.
摘要:
经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多样化肢体律动活动的有效组织,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音乐课堂的参与乐趣,也能够凭借循序渐进的律动演绎进行活动参与。在教师的帮助和学生的认真配合下,学生不仅在持续化的肢体律动实践中实现音乐知识的掌握和律动演绎能力的提升,感受到了参与音乐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久而久之,学生将凭借肢体律动实现全面进步,切实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小学生。
关键词: 小学音乐肢体律动
DOI:10.12721/ccn.2023.157262
基金资助:

引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详细分析肢体律动教育理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施意义,结合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教育引导。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源的播放邀请学生欣赏肢体律动,借此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信满满地伴随音乐作品表演肢体律动;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和想象力,结合音乐作品自主创编肢体律动动作。

一、学生欣赏肢体律动

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多媒体资源的合理选取,使学生在艺术欣赏中感受到肢体律动与音乐结合的美感,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完成艺术实践。例如,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肢体律动在音乐艺术展示中的重要作用,就展示趣味化的艺术作品请学生欣赏。在课堂上,教师使用多媒体大屏幕播放了厦门六中合唱团表演《夜空中最亮的星》音乐作品的视频。在视频当中,厦门六中合唱团的小演员们一边演唱这首歌曲,一边使用手中的书本作为道具进行肢体律动演绎。教师发现,在多媒体视频的播放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认真观察着视频的内容,有的学生甚至发出“哇”的惊呼。优美的音乐作品欣赏完毕后,教师询问学生有怎样的欣赏感受?有的学生表示这些哥哥姐姐太厉害了;有的学生表示这种音乐展示形式太有趣了,自己也想学;还有的学生询问教师会不会这样一边用书本作为道具,一边进行歌唱?整个班级洋溢着愉快的艺术欣赏氛围,学生在互动讨论中纷纷发表着自己对于肢体律动作品的看法。由此可见,趣味化的肢体律动演绎作品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后续的肢体律动活动参与充满积极性。教师一一回答了学生在作品欣赏完毕后提出的问题,并表示肢体律动是一个伴随着音乐开展的趣味活动,询问大家“想不想像视频中的哥哥姐姐一样,一边演唱歌曲,一边进行肢体律动演绎?”学生十分兴奋,纷纷以肯定的答案予以回答。音乐欣赏为后续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也使得学生建立了肢体律动参与的兴趣。

二、学生学习肢体律动

在学生初步开展肢体律动活动的参与时,教师可以由易到难地组织音乐课堂的肢体律动活动。在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作品的讲解、展示以及肢体律动动作的拆解分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认真跟随教师完成对肢体律动动作的学习和掌握。实施肢体律动教学,切不可“一口吃个胖子”,需要教师详细结合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和掌握能力进行合理安排,由易到难地增加律动动作的难度,以便帮助学生建立律动动作的学习自信,促使学生能够在完成律动动作的观察和模仿中掌握音乐律动。例如,在学习《种太阳》这首音乐作品的时候,教师以简单的肢体律动动作引领学生参与艺术学习。教师首先结合|xx|xxx|节奏型进行详细讲解,然后鼓励学生以元音 a 的形式进行哼唱练习。在教师的引领和鼓励下,学生初步完成了乐曲节奏型的掌握以及元音哼唱的技巧。其次,教师尝试为学生加入律动动作,鼓励学生以拍手、拍腿、拍肩膀等简单的律动动作伴随节奏进行律动演绎。一开始,教师发现学生经常“顾首不顾尾”,不是忘了手中的律动动作,就是忘了张嘴进行元音哼唱,还有的学生甚至将节奏整个哼唱乱了。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要气馁,因为在刚刚开始学习肢体律动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种手忙脚乱的情况。同时,教师引领学生继续参与,鼓励学生在反复练习中逐步完成对音乐节奏的准确把握,并使用元音哼唱伴随着肢体律动的艺术表演形式完成音乐作品的呈现。最终,学生在教师的艺术引领和帮助下顺利完成了从元音哼唱到歌词演唱的过渡,并伴随着简单的肢体律动动作完成了音乐作品的呈现。

三、学生表演肢体律动

教师需要在此过程中对学生积极鼓励,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在持续化的肢体律动演绎过程中,学生将逐步建立自信且能够以娴熟的动作、整齐划一的节奏完成肢体律动动作与音乐作品的呈现。例如,教师在引领学生欣赏《咱们工人有力量》这首音乐作品的时候告诉学生这首音乐作品的节奏非常鲜明,并询问大家想不想一边欣赏音乐作品,一边进行音乐律动的呈现?学生纷纷欢呼,并积极参与到了课堂活动中。除了基本的肢体律动动作之外,教师还在“咱们工人有力量”这句歌词当中加入了一个“冲锋陷阵”的动作,用双臂前伸、弓步向前的动作展示出工人阶级的力量和伟大。律动动作的丰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肢体的控制意识和控制能力,也能够促使学生强化肢体律动的参与,使学生感受到音乐艺术展示的魅力和价值。经过多次练习,教师再次在课堂上播放音乐,并鼓励学生一边进行乐曲哼唱,一边将学习过的肢体律动动作进行完美呈现。反复地练习使得学生能够娴熟地将这些动作进行演绎,还能够以整齐划一的艺术呈现形式完美配合音乐作品,呈现出工人阶级精神抖擞的精神面貌。在最后的艺术呈现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以饱满的热情进行肢体律动演绎,且能够伴随着这首力量满满的音乐作品表现出中国人民的精气神以及工人阶级的力量。

四、学生创编肢体律动

在学生掌握了肢体律动音乐活动的参与技巧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音乐作品进行肢体律动的自主创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肢体律动的创编,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将本小组的创编成果进行充分展示,并予以学生教育评价和肯定。在教师的积极帮助和学生的认真创编中,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也能够在愉快的肢体动作创编实践中实现音乐素养的建立和健全。在此过程中,学生将掌握肢体律动创编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且能够在教师的引领和其他学生的共同合作下创编出精彩绝伦的艺术作品。

结论: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借助肢体律动为学生营造趣味十足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课堂参与,引领学生在愉快的课堂实践中完成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和音乐律动的掌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凭借欣赏肢体律动、学生学习肢体律动、学生表演肢体律动、学生创编肢律动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步骤进行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领学生在愉快的课堂参与中实现音乐知识的掌握、音乐技能的提升和音乐素养的完善。

参考文献:

[1]董悦. 音乐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新课程,2021,(20):64.

[2]王侦. 音乐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性研究[C].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年教育创新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573-574.

[3]陈艳丹. 小学音乐律动教学法研究——以小学三年级教学为例[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9):93-9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