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探究
李忠洋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忠洋,. 提升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探究[J]. 国际教育论坛,2025.2. DOI:10.12721/ccn.2025.157014.
摘要:
在小学美术教育的沃土上,欣赏教学是学生感知美、理解美的桥梁,亦是培育其审美能力的关键路径。优化欣赏教学策略,实则是深耕学生审美素养的土壤。教师应精心挑选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每一次欣赏之旅中,不仅提升鉴赏力,更逐步深化对美的认知,最终达到能够细腻品味美、深刻体悟美的境界。
关键词: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质量路径
DOI:10.12721/ccn.2025.157014
基金资助:

美术欣赏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占据核心位置,是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一环。为响应高效课堂建设,教师应高度关注美术欣赏教学,通过营造趣味盎然的教学情境,强化情感共鸣,并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此举旨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审美体验,增强其对艺术的感知与理解力,从而显著提升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实际效果。

一、提升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质量的意义

(一)陶冶学生情操

欣赏教育,其本质富含深厚情感底蕴,对情感世界尚待丰富的小学生而言,是增进情感认知、拓宽情感体验的宝贵契机。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妙引导,围绕美术作品的色彩韵律、结构匠心、画面叙事等多维度展开赏析,促使学生全方位领略艺术之美,潜移默化间陶冶情操,学会独立鉴赏之技。此过程不仅传授知识,更在心灵的土壤中播种了美的种子,促使学生审美能力与情感领悟力并蒂花开。学生于欣赏之旅中,不仅收获了美术知识,更在情感的海洋里遨游,提升了自我认知,丰富了情感世界,为日后的生活与学习铺设了坚实的情感基石。

(二)提升学生素养

美术素养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构成,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紧密相连。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重视美术教学及其中的欣赏环节,是提升学生美术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学生不仅能掌握绘画技巧、色彩运用等显性知识,更能深化欣赏能力,领悟作品深层意蕴,这些综合知识的累积,将显著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因此,教师在欣赏教学中应多维度设计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助力其全面发展。

二、提升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

(一)积极创设趣味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美术欣赏兴趣

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学生自身的欣赏兴趣是最重要的内在因素,能很大限度上影响学生的欣赏行为和欣赏效果。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在开展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时,可通过创设趣味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此激发学生的美术欣赏兴趣。

例如,在进行美术五年级(上册)第9课“诗情画意”的教学设计时,为了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美术欣赏兴趣,教师可以一边播放古诗《竹石》的配乐朗诵音频,一边引导学生对明代著名画家唐寅的水墨画作品《墨竹图卷》进行欣赏,使学生在视听情境的引领下,感受美术欣赏的乐趣,体会艺术的魅力,同时结合古诗对《墨竹图卷》中蕴含的意境进行深度理解,进而感受竹的风骨,认识到竹被称为“国画四君子”之一的原因。这样,教师通过创设趣味的视听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美术欣赏兴趣,从而提升了美术欣赏教学的效率。

(二)注重情感体悟,提升学生欣赏境界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注重对美术作品结构的欣赏,也需要引导学生从作品欣赏中体会情感,做到对美术作品的深入欣赏。从美术作品中进行情感体悟,这对学生而言,有着不小的难度,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与积累的欣赏经验,进行欣赏学习,只有这样,学生的欣赏境界才会得到切实提升。

以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为例。在本次课程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借助对创意手工的认识与欣赏,了解创意手工的基本方式,并学会运用合适的材料大胆表现自己的感受与想法。同时让学生初步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促进学生环保意识的养成。首先,通过播放“倾倒垃圾”动画,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对垃圾处理的多元感受,涵盖情感、分类知识及生活关联,旨在引出废物利用的重要性,让学生初识废品之美。随后,展示废品变身的艺术品,鼓励学生探讨其构成材料,深化废物再利用的理念。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各类小工艺品的质感、色彩与形态,如布绳的柔韧、竹木的质朴、金属的冷峻,理解不同材质搭配如何激发创意火花。最终,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将废旧材料转化为个人艺术作品,这一过程不仅是审美表达的展现,更是对物质世界深刻感悟后的创意释放,有效促进了学生审美与环保意识的双重提升。于学生而言,在不断地欣赏与实践中,其欣赏境界便可以得到逐步提升,这就意味着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情感认知也会逐渐深入,其美术素养也在逐渐提高。

(三)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效率

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要想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就应积极进行教学模式的优化、拓展与创新性改革,使学生能从不同的教学模式中获得不同的欣赏引导,进而实现学生美术欣赏能力及审美意识的显著提升。

例如,任务驱动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应用这一教学模式,可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在进行美术五年级(下册)第3课“抽象的雕塑”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为学生设计“欣赏教师提供的雕塑作品,并结合本课主题进行类似雕塑作品的创作”的学习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欣赏雕塑作品,并在合作探究中感悟雕塑作品蕴含的思想情感、总结雕塑作品所反映的主题。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主题展开想象,自主、合作创作相关雕塑作品。教师还可在学生完成创作后在班级里组织开展任务成果展示会,让各小组轮流分享欣赏感悟、展示创作成果,使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欣赏、分析中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三、结语

提升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艺术感知力,融入多元教学方法,强化实践与互动,让每堂课都成为美的探索之旅。这不仅拓宽了学生视野,更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与创造力,为终身学习注入艺术活力。

参考文献:

[1]沈剑峰.夯实美术课堂激发审美情趣——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2021(20):170-171.

[2]王银.优化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策略[J].山西教育(教学),2021(5):29-30.

[3]邓瑛.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优化[J].新课程研究,2020(32):35-3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