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大单元教学背景下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思路
王莹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莹,. 探索大单元教学背景下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思路[J]. 课程教育研究,2025.3. DOI:10.12721/ccn.2025.157027.
摘要:
新课标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教学提出突出课程综合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大单元教学逐渐成为小学美术的重要教学手段。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美术课堂通常以教师为主导,即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优秀作品,然后让学生进行临摹创作,如此,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较少。另外,教学内容具有明显的割裂性,前后缺少衔接,知识整合度不高,这不利于学生构建系统知识。而大单元教学可以解决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教学内容缺少的关联等问题。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
DOI:10.12721/ccn.2025.157027
基金资助:

在新课标要求下,教师应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的方式积极参与到美术活动中,积累美术知识,综合提升美术核心素养。对此,本文提出,教师应根据美术教学内容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合理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增强美术知识的联系性,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意义

(一)为结构化教学提供新思路

从美术教学的角度分析,大单元教学活动的开展能为小学美术结构化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按照教材内容的编排进行单课时的教学,容易导致教学内容缺乏衔接性;而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大单元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确定单元教学主题、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内容,并设计具有关联性的单元教学活动,使美术课堂结构更完善,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全面的美术学科知识。

(二)解决学生学习碎片化问题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大单元教学能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起来,使知识结构更完整。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大单元教学中,教师会对新课标和教材内容进行研读,将主题相同或相似的单元内容整合到一起,引导学生经历学习、理解、迁移、应用知识等过程,使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凸显“主人翁”的地位,充分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二、新课标引领下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关注学生学习需求,激发活动参与兴趣

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观察学生的表现,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给予指导,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启发。以“水墨画蔬菜”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诱人的瓜果”一课整合成新的大单元教学内容,并以“水墨画瓜果蔬菜”为大单元主题进行授课。首先,教师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各种瓜果蔬菜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观看图片后组织语言描述瓜果蔬菜的外形特点。接着,教师选择外形比较特殊的瓜果蔬菜画在黑板上,强调其外形特点,让学生欣赏其细节。这样的欣赏教学过程更直观、生动,有助于学生理解瓜果蔬菜的外在特征。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以水墨画的形式来展现这些瓜果蔬菜的特点呢?”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尝试通过改变墨色浓淡呈现不同的水墨效果,还有的学生认为可以通过精妙的构图调整瓜果蔬菜的摆放位置。最后,教师用课件展示水墨画的创作过程,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得到启发,产生创作灵感。在下课前,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自行搜索相关水墨画作品,以瓜果蔬菜为题材画一幅水墨画,可以改画、临摹或是写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思维始终围绕“水墨画”“瓜果蔬菜特征”两个关键点,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充分地激发出来。

(二)开展专题探究活动,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大单元教学与单课时教学相比,前者的知识容量更大,能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教师应通过挖掘社会资源设计学习活动,如设计专题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完成资料搜集、报告撰写等任务,实现知识视野的拓展。在专题探究中,学生能围绕大单元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合作探究或独立分析了解知识,掌握知识,以此形成良好的美术核心素养。以“印花布”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将“色彩的对比与和谐”一课整合起来开展教学,设计以“民间彩印花布”为主题的大单元专题探究活动。首先,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印花布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印花技艺是一门传统工艺,历史底蕴深厚。学生结合教师的介绍,通过搜索网上资料、翻阅古籍等方式,查找与印花布相关的专题资料。接着,教师分别向学生展示蓝底白花和白底蓝花两种印花布作品,并分析其中色彩的分布情况,让学生思考“看到作品的色彩和图案结构有什么感受?”的问题,进而引出灰缬蓝印、蜡缬蓝印、绞缬蓝印和夹缬蓝印等印花技艺,加深学生对印花布的了解。最后,教师组织学生根据自主查找的资料,撰写专题小论文,提出自己对印花布这一传统美术工艺的看法。

(三)巧妙结合生活实际,拓展学生美术知识

大单元教学实施时决不能脱离实际。若大单元教学中教师一味追求高尚艺术的鉴赏,而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会使课堂脱离生活,降低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以“买菜”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近大远小”一课整合起来,开展大单元教学。首先,教师在课堂初始创设生活情境:“同学们,餐桌上的饭菜是从哪里买来的呢?”学生说出“超市”“菜市场”“农场”等答案。这样的教学环节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创作前丰富对蔬菜的感知。随后,教师设计小练笔活动:选择两种自己最爱吃或是最熟悉的蔬菜画出来,要求用最快的速度进行勾勒。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在创作时融入已学过的绘画技巧,如在画堆放在一起的菜时,由于会存在遮挡的问题,因此需要按照由前到后的顺序和近大远小的规律进行绘画。由此,学生在练笔的过程中能巩固以前学习的美术技巧。最后,教师展示菜市场中抓拍到的一些图片,组织学生观察图片中卖菜的人和买菜的人在动作表情上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将想象的菜市场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再进行创作。这种教学方式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能让学生在想象中融入个性化想法,有效提升自身的绘画水平及审美品质。

(四)组织主题鉴赏活动,优化美术教学视角

鉴赏类活动有利于学生掌握美术造型、色彩等重要元素,学会欣赏和评价作品,并能在对比和分析中感受不同美术文化的差异。在大单元教学背景下,教师应以不同视角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鉴赏作品的形式美,同时理解其蕴含的文化内涵。以“漂亮的灯”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青铜艺术”一课整合起来,设计以“青铜灯”为主题的大单元鉴赏活动。首先,教师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古代的各种青铜灯图片,如人形铜灯、雁足铜灯、鎏金铜鹿灯等,让学生在观察中了解不同灯具的器形特点、结构,深入感知古人的智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感受,体会古代灯具的文化美。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不同青铜灯中的图案、造型所蕴含的深刻寓意,以进一步让学生了解灯具中的文化内涵。

结语

总的来说,小学美术课堂中积极开展大单元教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能构建高效、系统化的学科课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结合核心素养培养要求设计单元主题,并合理确定单元任务及教学活动。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联系性,提高美术课堂的完整度,从而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廖石生 . 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有效性研究:以人教版教材为例[J]. 教师,2022(32):63-65.

[2]刘振颖 . 核心素养导向大概念引领的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J]. 新校园,2022(9):26-28.

[3]乔雅 . 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中色彩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探究[J]. 新智慧,2022(20):77-79.

[4]罗先云 . 构建大单元教学路径,完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J]. 中小学班主任,2022(8):50-5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