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因为小学生生理发展状况、心理发展状况的影响,会让其掌握音乐作品内涵、理解音乐作品精神存在一定难度, 可能会影响教学质量。视听联觉于音乐课堂中的特定教学应用可以使形式越发生动,并且使孩子们感觉更有经验,更有体验。
一、视听联觉相关概述
视听联觉本身将色彩感受与旋律感受,节奏感受相结合。 视觉性是视觉艺术和其他艺术之间具有明显区别的主要特征,利用色彩、线条及造型等视觉语言可以让多样化的艺术形象得以塑造, 可以让观赏者获得不同的审美感觉; 听觉艺术利用音乐基本要素可以塑造出音乐形象,可以表达情感,在感知音乐时,听众需要依靠听觉感官, 因为文化背景、生活环境的不同,可能会让听觉主体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出现差异。在“心理学百科全书”中,对“联觉”一词进行明确的诠释。 “联觉是不同感官之间的相互沟通。 ”
二、是低年段学生(一、二年级)的审美认知特点
在认知方面,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一般保持在特定事物的层面,对事物的理解是分散的。通常没有整体概念。相关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7至12岁的儿童通常需要注意20至25分钟。外部事物的影响可能会让学生容易分心[1]。在思维方面,由于生理和心理的限制,低年级学生通常没有良好的抽象逻辑思维。 对事物的认识通常是笼统的,很难感知到观察对象的内在特征。在情感意志方面,小学生一般都表现出色。情感情绪的变化较为频繁,且具有爆发、短促的特点,凭借个人很难控制自己情绪情感。
三、视听联觉对小学生的欣赏审美认知应用及教学所存在的价值
(一)可以增强小学生音乐记忆力
于艺术学习的道路上,旋律的记忆,节奏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 利用视听联觉的方法,教师可以利用乐谱帮助学生记忆音乐旋律,利用歌词帮助学生记住唱词,利用手势帮助学生记忆感情处理方法。
(二)可以激发小学生欣赏音乐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成果有直接影响。在小学音乐听觉教学中,视听感官方法的运用充分激发小学生对于旋律节奏的认知和兴趣,充分调动对旋律美的兴趣。利用学生对新形式的兴趣来激发学生视听联觉反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2]。
(三)可以提高小学生认知水平
艺术来自生活,高于生命。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符号,图形及视频等直观的视觉艺术形式,使学生更容易感受听觉艺术。视听艺术的结合,可以让无形的音乐具有外在形式,可以让欣赏者心理感受得到充分激发,让其对音乐作品产生共鸣。
(四)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小学听觉艺术欣赏教学中,视听的方法应用可以促进不同年级的孩子们创造性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性行为最需要的条件就是想象力,同时是理解音乐作品意义的重要保证。
四、视听联觉于小学欣赏审美认知中的应用价值及方法
(一)利用实物道具进行教学
在孩子们审美的培养过程中,听觉感受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需要准确捕捉音乐形象,激发美感。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依照学生的现有生活经验及心理特点,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设备开展音乐欣赏教学。 在小学音乐教材中,很多欣赏作品中都包含着生动的动物形象,符合儿童生活情趣, 对此,教师可以结合欣赏作品具体内容,制作一些可爱的教具进行具体教学,让学生求知欲与好奇心得到充分激发, 让教学效果得到提升[3]。 如在《保尔的母鸡》这一课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提前制作保尔、母鸡、娘等人物形象图片, 童话故事“东国先生”,“三只小猪”和“孔蓉珍珠”的故事照片使用形象教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可以播放课件,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进行仔细观察,总结故事中的对象关系,在总结完毕后,教师可以将形象关系图展示在课件上。 如图1所示。
图 1 《保尔的母鸡》故事形象关系图
结合图1与人物图片,教师可提出问题,即 “保尔是怎样将不和谐关系转化为和谐关系的?”在学生回答完毕后,可点明勇敢的保尔需要我们学习,我们需要用歌声传递这个故事。
(二)利用静态图像进行教学
1.引用生活中的图像
图像是视觉艺术传达的重要语言。 可以让生活情境得到真实还原,同时,图像本身可以承载大量信息,利用静态图像与声音,在小学音乐的听觉教学中可以刺激孩子们的多重感官,让其产生视听联觉反应,对欣赏音乐的感受得到加深, 让学生理解作品程度得到加深,认知结构得到优化[4]。 如在《天鹅》这一音乐作品的欣赏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直接直接利用天鹅的实际图片,让学生学习过程中欣赏到大自然中天鹅的美丽形象,倾听音乐的过程就仿佛身临在天鹅湖边。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例如 “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又能在水里游,还能在天上飞的动物? ”“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天鹅是什么形象的? ” 等,之后可以一边播放幻灯片天鹅图像,一边播放《天鹅》音乐,然后复听乐曲,并在复听之前提出问题,让学生听辩乐曲中的演奏乐器,在学生回答完毕后,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大提琴的实际图片,并利用事先准备好的题卡,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完成相应题目。
2.利用色彩鲜明的图形谱
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为让小学生可以更为深刻地感悟音乐作品、理解音乐作品,需要让其了解音乐的曲式结构。 利用图形谱,就可以让小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得到加深,就可以让学生主动、积极欣赏音乐、学习音乐,同时,这种教学方法对小学阶段的孩子发散性思维的养成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过去,教师经常使用单一的曲线结构来解释音乐,并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 如在《保尔的母鸡》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课件提出问题,如图2所示。
图 2 歌曲结构问题
让学生在四个选项中选出和歌曲结构符合的图形组合,在选择过程中,学生会对该课进行思考,利用彩色的的歌曲结构图形,可以让学生更为了解《保尔的母鸡》这一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
(三)利用动态媒介进行教学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你需要用耳朵听音乐,你还需要用眼睛来感知音乐。于小学阶段的听觉审美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使用动态媒体让孩子们感知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如在迪斯尼作品中,就有很多兼具视听享受的音乐片段,以《幻想曲》为例, 在该片段中,结合了音乐与动画,随着线条的跳跃、色彩的变化和音乐的推进,让观众完全沉浸在动画中,仿佛闭上双眼也能凭借音乐想象到动画画面,这种方法让观众视听联绝反应得到了充分激发, 让观众可以随着音乐尽情展开想象[5]。
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 应用视听联绝可以增强小学生音乐记忆力、激发小学生欣赏音乐兴趣、提高小学生认知水平、发展小学生创造性思维, 通过用实物道具进行教学、利用静态图像进行教学和利用动态媒介进行教学的方法,可以让小学生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对小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连华.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11):63-64.
[2]郑海燕.关于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的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7(11):214-215.
[3]张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6(29):101+103.
[4]卢杭林.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音乐时空,2015(15):185.
[5]孙小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15(13):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