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音乐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集审美、趣味、人文和实践性于一体,承担着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审美素养的双重任务。因此,为了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不仅要重视音乐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音乐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演唱能力,还应关注学生的演奏水平。在这一背景下,小乐器作为一种小型乐器,将其融入音乐课堂教学中,不仅丰富了音乐教学内容,也有助于学生在演奏中循序渐进提升了自身的音乐素养,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一、小型乐器与音乐课堂整合的价值与意义
小型乐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整合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音乐的自信心。不管是小型乐器抑或是其他小乐器,小学生在学习时难度不是很大,但关键在于要学习具体的演奏指法以及投入到练习过程中。通过学习课堂小乐器,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以及素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选择相对简单的曲谱,进一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引导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全部掌握歌曲的旋律,切实体验成功感与喜悦感。小型乐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整合,还有利于对学生的合作精神进行培养。从学习小型乐器合奏这一过程就能发现,如果研究顺序忽然被打乱,那么学生所付出的共同努力则成为泡影,如果要实现成功演奏以及优美乐曲的奏出,都需要班级学生相互之间积极配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协同合作才能真正实现演奏的成功,这无疑也能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以及积极性,从而也能满足乐曲演奏的需求。而小型乐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整合对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起到了促进作用。在这一整合教学中,教师如果想把乐曲演奏方法有效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掌握乐曲的指法以及具体的演奏方法,是离不开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的。通过认真观察学生的演奏以及练习的细枝末节,对学生的心理变化加以关注,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对学生音乐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而小型乐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整合,也能对学生自主表达意识产生激励作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不敢表达自我的见解,缺乏表现欲望,而当小型乐器与课堂音乐教学有效整合,在学生练习和演奏小型乐器的过程中,则能充分挖掘其音乐潜能,充分激起学生的表现欲望,也能激发和增强整个班级学生的自主表现意识。
二、小学音乐小乐器进课堂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策略
(一)小乐器在音高概念学习中的应用
在进行歌唱教学时,教师为了强化学生歌谱演唱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先学会唱歌词,再引导学生对歌谱进行演唱和分析,达到识谱的目的。为帮助学生形成高音概念,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随着钢琴伴奏唱歌谱,达到感受歌曲优美旋律的目的。在学生建立音高与节奏的意识后,加入歌词再开展歌唱教学。但是这两种方式均难以给学生最为直观的音高概念。小乐器在固定音高、音准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在听觉、视觉和指法上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当学生难以准确地进行歌谱视唱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吹奏歌谱。采用小乐器吹奏,有助于学生建立歌曲的音高概念。这里所遵循的客观规律是“循序渐进”。教师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和思维层级递进过程出发,切合学生本身,让他们从实现器乐入门到慢慢掌握一些技巧,合理引导。这样做一方面符合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规律,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直接输入较难的内容,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
(二)口风琴与音乐课堂教学的整合,丰富了课堂
内容音乐与乐器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乐器也成为表达音乐的直观方式。学生通过乐器的学习,能更好地了解、感知音乐的节奏以及旋律,增强乐感。在小学音乐课上,教师应将口风琴学习与歌曲学习相结合,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口风琴的基本要领,再将这一口风琴乐器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学生在学习歌曲的同时,也加入演奏口风琴,不但丰富了所学的音乐知识,同时还使得课堂教学更为充实多样,使得音乐课不再是单调的,歌唱学习更为丰富多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教学经典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时,其旋律缓和而优美,教师引领学生学会歌曲演唱之后,再辅助口风琴的弹奏,使得学生深切感受歌唱这首歌曲与用口风琴乐器演奏的不同。口风琴的音节不全,无法演奏出半音旋律,但唱歌时可唱出,教师根据学生这一不同感受,加入乐理知识的讲解,使学生更易理解与记忆。在整个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乐感较差,对音准和节拍都无法掌握到位。教师可借助口风琴对这类学生进行辅导,学习乐器的音比较准确,可以帮助学生纠正音准。通过吹奏口风琴,使得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变化以及音域的高与低,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歌曲视唱水平。作为音乐课辅助工具的口风琴轻巧便携,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感悟音乐提供了帮助。通过音乐与乐器的有效结合,不断丰富音乐课的教学内容,还能让学生产生全新的认识,使得音乐教学更为多元,也更具有吸引力。
(三)小乐器进课堂和校本课程开发是实践、总结、再实践的反复研究过程
小乐器进课堂的真正目的在于辅助音乐教学,丰富音乐表现力,培养学生形象的艺术思维。如果引进的小乐器过多,课堂再热闹,形式再多样,到时候学生不会演奏,不但没有能丰富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反而适得其反,课堂乱糟糟,何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呢?因此小乐器进课堂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演奏技能,这样才能将乐器的作用发挥极致,才能使学生对美的体验更加深刻。我曾经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年级教授过不同的小乐器。有竖笛、口琴、卡林巴、口风琴等。其中口琴、卡林巴、口风琴等都撰写了校本教材。在实践中总结出经验,学习小乐器从基础开始,不能贪多贪快。歌曲的选取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及演奏曲谱的难度程度。分学段、分单元来设计校本教材。孩子们在课堂中持之以恒,循序渐进,通过一至两年来完善演奏技巧,二至三年丰富所学内容,一至两年提高演奏水平,从“我会”到“我想”,从“肯学”到“乐学”。校本教材每年都在补充在更新。一是根据课程标准的更新来调整教学方向。如“双减”政策的落地,“作业革命”的推进,都会体现在校本课程的编写中。
例如在三年级口风琴校本教材的编写中,五指固定指法练习歌曲《小蜜蜂》,在学习作业单中,还设置了同类歌曲《粉刷匠》《玛丽有只小羊羔》等,难易程度不同的歌曲,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任意挑选自己喜欢的歌曲,或者适合自己程度的歌曲来练习。这样的设计更有趣味,更人性化。音乐课堂是检验校本教材编写水平的最终实践。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效,是改进校本教材的依据。两者相辅相成,最终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结论
总之,乐器对于小学音乐教学而言更具现实意义。其不仅有助于教学模式的优化、课堂路径的拓展,以及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与度、积极性的提升,同时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音乐启蒙教育的开展更具针对性与现实性。
参考文献:
[1]吴梅,李恩忠.小学音乐课堂竖笛教学的方法策略[J].北方音乐,2019(06):124,126.
[2]祝菲.笛声闻悠扬素养蕴灵华:浅谈竖笛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界,2019(02):62-63.
[3]王进.口风琴教学在提升小学生音乐素养中的重要意义[J].科普童话,2020(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