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小学音乐欣赏课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与改革,不断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通过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系统音乐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艺术素养,帮助学生建立多元化的学习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自主探究能力。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小学音乐欣赏课堂现状的分析,究其本质并给出相应解决策略。
一、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意义
相对于以往的音乐教学,小学音乐欣赏课的难度和复杂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小学音乐欣赏课知识相较于初级阶段的音乐知识,更为系统和详细,对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音乐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伴随着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加大,学生更需要一种放松身心的好方法,而音乐课堂此时就起到了无比重要的作用,不只能够让学生有了疏解学习压力的媒介,更是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再加上近年来提倡的“双减”,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进程。这样看来,构建高效课堂并且提高音乐教育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显得尤为关键。所以要结合时代变迁的特点,构建有效的小学音乐欣赏课堂[1]。
二、城乡结合部开展有效的小学音乐欣赏课的策略
(一)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
在教师身上非常容易出现这样的现象:只注重成绩好的学生,而忽视成绩差的学生。这样的现象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依然存在。高效的音乐课堂需要教师要一视同仁,并且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应做到了解每个学生的音乐水平,在理解和关注的基础上,平等对待每个学生。面对成绩稍差的学生,也不应该有歧视心理。在课堂上更应该鼓励学生发言,课下找学生谈话等。
(二)重视课堂教学设计
教师要对课堂上的每个部分进行仔细的反思,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挖掘出最符合学生思想发展的、最适合他们学习状况的教育方法。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运用友好的教育形象,避免学生产生对抗情绪。还要充分运用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物品,以提高学生音乐知识的认识[2]。例如,在学习《新疆舞曲》《马刀舞曲》相关的民族音乐舞曲知识时,就应该结合生活中接触到的民族音乐来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利用民族音乐来进行课堂导入,增强课堂的设计感,给予学生新奇的音乐课堂体验。然后可以引导学生上台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民族音乐,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课堂在师生共同参与中更好的进行。
(三)改善授课环境,创设教学情境
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影响较大,倘若学习环境过于恶劣,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专注程度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改进课堂的教学条件,使学生在一个舒适的、和谐的学习环境中,顺利地进行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针对各个科目开设不同的学科文化角,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学习影响,促使他们的学科意识和核心素养的养成,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学习《摇篮曲》《小夜曲》之类的古典音乐知识时,由于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的音乐基础较差,接触古典音乐的机会较小,所以首先教师教授基本的古代音乐流派和类型,让学生有关于古典音乐的概念;其次要给学生演示古典音乐的具体表现形式,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播放钢琴曲创设一个情境。或舒缓或激昂的音乐会引起学生的不同感受,面对这样的音乐情境,学生会产生代入感,从而增加对古典音乐和音乐家的掌握程度,提高音乐课堂学习效率。
(四)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虽然实施了多年的素质教育,但部分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大棒的指导下,仍然保留着许多应试教学的特点。这类音乐欣赏教学缺乏自主性,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其学习主动性也差。所以,要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育中实现有效课堂,必须重视对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3]。例如,在欣赏《小溪流水响叮咚》《森林的歌声》音乐内容时,在课前准备好相关的音乐场景视频,在上课时进行播放,并且进行随机抽问和回答奖励。这样不仅让教学更直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眼球,让学生有兴趣学习。这样才能充分调动积极性,摆脱音乐课一味的枯燥状态。
(五)采用分层教学来提升课堂效率
每个学生的欣赏能力是受多方面条件影响的,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来进行分层教学。针对学习好,能力强的学生,教师要加快学习进度,讲授更深层次的知识;而对于学习能力稍差,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合理地带领学生查漏补缺,对基础知识加以巩固,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要在把握学习进度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讲授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及时掌握课堂进度,从而实现有效的分层。例如在每次的音乐欣赏课堂后,要根据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来把学生分为良好掌握地部分,还需要巩固基础的部分。这样既能避免重复学习的情况,又能兼顾还存在学习问题的学生,提升音乐欣赏课堂的效率。
(六)在欣赏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理解
深挖音乐中的爱国主义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对于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有着明显的积极引导作用,有利于学生感悟音乐文化之美。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爱国主义音乐内容,紧扣素质教育理念,指引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的发展,发挥音乐学科“育人”的作用,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率[4]。
例如,在“国歌”单元的学习中,学生要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唱祖国》等歌曲,教师可以在进行学习前给学生介绍它们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感知自己身为华夏儿女和祖国母亲息息相连、一刻也不能分离的心境,感受个人和祖国之间,亘古不变的情感。与此同时,可适当引入爱国主义电影——《我的祖国》的一些片段,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感知音乐教学的内涵,践行音乐核心素养的理念,提升音乐欣赏课的效果。
结语:
总之,教师要科学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鼓励学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树立音乐学习意识,培养创新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运用音乐知识的技巧与方法,使学生能进入有效的音乐欣赏课堂。此外,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综合性音乐感知意识,逐步建立音乐学习的思路[5],从而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
参考文献:
[1] 袁媛. 小学音乐欣赏课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分析[J]. 2021.
[2] 曹琴,康海峰.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音乐欣赏课中的运用[J]. 中小学电教(教学), 2020, No.515(10):69-70.
[3] 冯馨瑶.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的研究与探索[D]. 西南大学, 2020.
[4] 刘晓琴. 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J]. 家用电脑世界(电子版), 2021(000-002).
[5] 郑婧婉. 审美体验视域下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实践与探索[J]. 教育界, 202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