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将民族音乐文化渗透到初中音乐教学中,既可以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又可以激发初中生对自己国家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此外,我国的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民族音乐,它们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凝聚,也是我们国家发展的精神文化基础。在初中音乐课堂中融入民族音乐的学习,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
一、初中音乐课堂中融入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
(一)满足教学内容拓展的需求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是一门非常有特色的学科。尽管目前的初中音乐教科书较为系统化,但它仍有一定的滞后性,很难满足当代学生对音乐现代化和多样性的需求。因此,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成为了当今音乐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每个国家在历史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都产生了各自独特的文化遗产,在我国这个多民族的国家尤为突出。比如新疆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苗族、侗族等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将其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之中,对继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满足传承民族文化的客观需要
作为一个民族的根基,只有民族文化得到了长远的传承,才能够促使整个民族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初中音乐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目前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继承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将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到到初中的音乐课堂之中,使学生们与多民族的音乐文化更加贴近,使多民族的音乐文化能够更好地展现出它的独特的魅力,从而为继承和发展我国多民族的音乐文化提供有利的条件。
二、民族音乐与学校音乐教育的关系
在漫长的岁月里,有无数的民族音乐产生和发展。中国的民族音乐具有鲜明的特色,富有独特性,地域性和历史性。民族音乐包括民歌、民族器乐、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五大类。但其表演特点与地域特征及文化精神的继承都不尽相同,中国的深厚底蕴,不但孕育了漫长的历史,更孕育了一个又一个时代的音乐文化。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软力量”,对于文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学校教学中,音乐教学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提高其美感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多年的努力,初中的音乐教学已经摸索出了自己的特色。在培养民族精神文化方面,民族音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民族文化,学生对民族音乐有较深的认识;民族音乐文化可以让学生们加强自己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民族音乐融入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注重民族音乐渗透,引导欣赏传承
在漫长的岁月里,各个国家都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在初中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针对这一特征,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和渗透,加强课堂教学内容与民族音乐联系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比如,在教学《无锡景》的这堂课时,老师可以提前让学生搜集与江南音乐有关的资料,并通过电教媒介向同学们展示江南的民俗风情,提高学生对此地域文化知识的认识,并激起他们对江南音乐研究的热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要主动地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开展多样化的音乐活动,同时将民族文化融入到音乐活动之中。可以小组练习江南当地的方言,体验“吴侬软语”的地域特色,通过让同学们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身临其境的感受民族音乐和文化的韵味;学习戏曲单元时,可以根据我国传统的戏曲文化,让学生分组扮演戏曲角色,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戏曲片段,结合民族音乐由浅入深的在课堂上与同学们进行实践活动,既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又能激起学生们的表演欲望,从而实现对民族文化的渗透。
(二)构建以民族音乐文化为主题的教学情境
传统的音乐文化与当代的音乐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要想将民族音乐与初中音乐课堂有机融合,就必须要营造出以民族音乐文化为背景的教学情景,打破初中音乐课堂单调、枯燥的教学状况,提高初中音乐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学生们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浓厚兴趣。在音乐技能的掌握上,老师可以加强初中音乐教学的实用性,将大家耳熟能详的少数民族歌曲作为补充内容,融入到课堂的教学内容之中,让学生们对音乐的乐感、旋律、节素、手法和技巧有更深入的了解,加强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另外,老师还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在歌曲演唱教学之外,可以通过乐曲典型的节奏,让同学们用身边的工具或民族乐器来辅助教学,从民族音乐的多角度元素来体验。《青春舞曲》的课堂教学,学生在了解新疆文化的同时,对歌曲的演唱有了一定的基础,为了学生有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我们利用具有地域特色的典型新疆音乐节奏,分小组让学生用新疆手鼓等乐器为歌曲伴奏,并安排学生穿着不同样式的新疆服饰,一堂充满“新疆味”的课堂就呈现出来了。同学们载歌载舞,呈现出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大舞台”。
(三)设计多样性的教学活动载体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发展阶段,此时的他们对游戏有着特殊的情结,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尝试融入一些游戏活动,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参与感,让学生有一种置身其中的感觉,同时也能体会到民族音乐的趣味性。要让学生自己感受到民族音乐的价值,就能在生活和学习中将其传承下去。初中学生性格活泼好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试着举办一场具有各民族特色的演唱表演活动,改变课堂活动的场所,让孩子从教室里走出去,走到开阔的操场上进行。首先要让同学们搜集他们喜爱的少数民族歌曲和民族特征文化,再在分组中选出一个演唱的代表,在唱歌前,要让他们对所唱的民族文化进行详尽的了解。小组中除了演唱者,还有舞蹈者,乐器伴奏等等不同的演出形式,一个小组代表一个民族,用所学知识体现出本民族的歌舞特点。几个民族组成一场民族音乐盛宴,相信这种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一定会让学生们印象深刻并受益终身。这种主题式的教学活动以及呈现方式,不仅让孩子们的所学知识得到了一定的呈现,也锻炼了学生们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利用民族音乐的多样性丰富教学形式
老师们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要将讲授的歌曲体裁变得更加多样化,涉及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不同的类型,可以使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有一个更加完整的认识,从而可以克服音乐欣赏的单一调性。民族音乐创作的时代背景大都是与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鲜活的民族传说相伴而生。在初中的音乐教育中,老师通过对这些故事进行音乐创作背景的分析,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对作品的认识。同时,我们还可以从民族音乐与当代音乐的差异中,发掘并归纳出民族音乐优良的文化传承。
结语:民族音乐是国家重要的瑰宝,民族的音乐文化需要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理解与传播。就教师而言,要积极地探索、学习、传承、运用,只有这样,在初中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才能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初中学生对自己国家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我国的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形成的民族音乐,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凝聚,也是我们国家发展的精神文化基础。在初中音乐课堂中融入民族音乐的学习,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增强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信心。
参考文献
[1]白颖婵.民族音乐融入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分析[J].北方音乐,2019,39(20):152+154.
[2]李燕.如何将民族民族音乐融入学校音乐课堂探究[J].戏剧之家,2016(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