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音乐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策略
黄绮华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黄绮华,. 浅析音乐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策略[J]. 中国音乐学报,2025.4. DOI:10.12721/ccn.2025.157033.
摘要:
音乐具有情绪表达的功能,在音乐旋律中,学生高声歌唱,抒发内心情感,有助于学生消除消极情绪,特别是音乐的感染功能,一段欢快的旋律,学生边唱边表演,能很快忘却烦恼,跟着集体的步伐积极做快乐有意义的事情。对于一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来说,音乐可以帮助他们解除思想上的顽疾,将负面情绪释放出去。那么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该如何用音乐陶冶孩子情操,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呢,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音乐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策略。
关键词: 音乐教育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品质
DOI:10.12721/ccn.2025.157033
基金资助:

新课标明确指出,“音乐教育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其核心在于弘扬真善美,塑造美好心灵。” 因此,教师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学生因材施教,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一、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健康”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人们可以将健康理解为社会适应、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等,人们的身体和社会方面都到健康标准后,也开始关注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明显特征是:健全的人格、智力正常、社会适应能力强等。目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学习、人际交往和自身方面的压力,存在着很大的心理健康问题。教育者和学生家长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农村和偏远山区教育水平的落后,而且大多为留守儿童,他们缺少关爱和安全感, 家长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导致学生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如:自卑、任性、孤僻,甚至有的学生产生消极情绪或者有暴力倾向。学生在青春期,心理比较敏感,自我管理能力和调节能力不强的学生会变得暴躁、冷漠和孤僻,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二、音乐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策略

1.创设遐想的情境,让学生学会静心

音乐课在课务安排上往往是上午最后一节或者下午,在此之前,学校大多安排了语数外学科。由于学生在语数外的学习中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导致他们在音乐等课程的学习中注意力难以集中,再加上来到音乐教室,学生到了新环境中不免又有些兴奋。如果我们直接授课,必定有很多学生还没有进入音乐学习的状态,教学质量一定不理想。针对此现象,我是这样做的:授课前组织学生进行2~3 分钟的遐想静心活动,用舒缓的音乐给学生创设情境,引导他们通过遐想实现心情的放松和静心。为了吸引学生,我在课中精心给学生创编了风格多样的主题场景:利用《月光》(贝多芬)、《小夜曲》(舒伯特)、《爱之梦》(李斯特)来给学生创设以家乡为主题的场景;利用《幽默曲》(德沃夏克)、《侏儒进行曲》(格里格)、《胡桃夹子》(柴可夫斯基)、《小狗圆舞曲》(肖邦)、《跳骚之歌》来给学生创设荒诞古怪的情境;利用《喷泉》(博姆)、《花之歌》(古诺)、《五月的鲜花》来给学生创设生机勃勃的情境……学生闭目凝神,倾听音乐,再做一些简单的引导,学生在 2~3 分钟内就能静下心来,进入音乐课堂,开展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2.利用音乐游戏,让学生赏识自己

就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来看,虽然他们对自己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真正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策划一些让学生接纳、赏识自己的活动。比如,在音乐课中,我们可以开展“听歌传花”的游戏,这个活动能有效地达成本目标。“听歌传花”这个游戏的目的是:充分感知并熟悉游戏音乐的旋律;发现同学的长处,欣赏同学的优点;感受成功的快乐,体验得到别人赞赏带来的自豪感;心情通畅,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情绪。“听歌传花”这个游戏的规则是:学唱主题乐句,现场创编赞美同学的歌词,同时进行填唱。活动中,要求学生认真听音乐,同时传花。音乐停时,拿到花的同学用自己创编的歌词填唱暂停时的乐句,唱正确了,游戏继续;唱错了,则同学帮唱,再接着游戏。从整个游戏过程来看,学生兴趣浓厚,参与率高。学生为了把自己赞扬的话唱出去,为了听到别人表扬自己的唱词,学唱歌曲时都十分认真,积极主动,注意力特别集中。另外,学生在聆听别人的优点时也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也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学会了赏识自己,学会了改进方法,有效地实现了“赏识”教育。

3.利用即兴音乐演奏,让学生找到存在感

即兴音乐演奏的基础是当前所学音乐的节奏,在此基础上融听、唱、奏和身体的律动为一体的教学方法。这是用一种或者多种演奏难度不高的乐器组合开展学生群体和个体之间的交流活动,学生充分体验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和存在价值,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存在感。在即兴演奏活动中,第一,学生自主选择乐器,让不熟练的学生先选;第二,结合当前所学内容用模仿的方法教给学生节奏、旋律,从演奏的方法对所选乐器进行尝试性探究。对于不熟练的学生,我们可以忽略他们节奏的整体性和整齐性,关注他们在演奏过程中与其他同学的融合度,主要看他们与团队的相融度;在节奏类型的选择上,我们可以采取集中与分层相结合的原则,列举出多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来做选择,因材施教。如此就不会因为演奏乐器的难度过高而挫伤学生即兴演奏和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4.拓宽音乐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音乐作品都是具有一定含义的,励志歌曲、传统文化教育歌曲等都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它们可以激发人、教化人、鼓励人,凝聚着满满的正能量,歌曲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当今的传媒非常发达,音乐教学不能困于书本中。很多流行音乐的歌词非常贴近现实生活,节奏鲜明,音韵、音律朗朗上口,获得了中小学生的青睐。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肩负起帮助学生甄别歌曲的担子,引导他们学习和欣赏具有正能量的歌曲,比如《我想要飞》《最美的太阳》等。当然,选教这类歌曲时,一定要注意时间节点,如开学初期、重大节日或者学生有较大的思想压力时,帮助学生舒缓心情,给他们传播正能量。

三、结束语

总之,音乐教材内容丰富,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其中的教育元素,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将心理健康引导工作与音乐教育元素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提高音乐表现能力的同时,心灵受到净化,思想得到熏陶,不断提升自身修养。 

参考文献:

[1]张怀海.音乐情景课本剧促进小学生心理发展初探[J].大众文艺,2020(15):197-198.

[2]王礁.音乐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途径研究[J].乐器,2020(05):40-4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