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属于小学阶段难度较高的学科,因为数学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十分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这也是导致部分学生学习效率较低、学习成绩持续性下滑的主要原因。学生因为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学习自信。小组合作教学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学习实效性。鉴于此,本文浅析了小学合作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小学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中存在的压力较大
当开展小组讨论学习时,学生自我作为主要参与者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着整体团队合作学习的最终结果。因此,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也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从学生角度出发,他们个人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各有不同,在合作学习中因为要考虑到整体的情况或多或少都会为了集体而牺牲自己,从而逐渐消极学习、盲目学习,甚至失去了数学学习的兴趣,整体看来情绪不稳定,合作效率不高,最终让合作。效果大打折扣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忘记提前预习和合作交流困难等原因导致无法在合作中发挥自身潜力,加之在实际过程中,能者多劳的学生担任组长,其他成员大多处于被动地位。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思想上将承受着团队带来的压力,忽视全体,因此教师应及时重视并使用合理手段进行处理。
(二)教师对小组规划指导存在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有明确的指导方式以及合理的安排手段,但从实际上来看大部分教师并非如此,反而匆匆了事。首先是教师在思想上难以创新,依旧开展以往老套模式的小组合作教学,在开展过程中难以受到学生们的关注,有些新教师甚至不知道小组合作的具体模式以及需要探究的意义何在。由于上述原因导致整体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结果不够理想。
二、小学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即教学过程中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分组学习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进行自我知识的探索与应用,从而促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升。将该教学方式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以小组为单位来引导学生探究,还能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并且可在小组内容集思广益,让学生在不同思维的相互碰撞下获得启发,提升其思维的灵活性,从而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教师要对小组进行科学划分
教师把学生平均分为若干个小组,以这种方式开展学习工作,即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学生们朝着共同的学习目标去进行探索。当然,小组取得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受学生的学习态度影响。换言之,小组成员划分必须要做到科学合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清楚意识到这一点,合理划分小组。在课堂授课开始前,教师必须对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本学情做到全面了解,以此为依据,对小组合理分配。小组协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其中学生从小组中建立学习目标,小组成员共享一个目标资源。个人的学习态度与小组的最终结果有关。在学习小组的划分上,教师要确保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授课工作开始前,教师要详细了解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基本学情,对组内成员均衡分配,规避小组中全是差等生或优等生的情况。若是这两种情况出现的话,不仅会浪费课堂时间,还会对小组的整体学习效果造成影响,适得其反。
(二)合理布置合作学习任务
兴趣是激发学生探究、学习欲望的重要推动力,因此,为保证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效率,教师在给学生布置合作学习任务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如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性格特点等,然后以此为依据,针对性地进行合作学习任务布置,保证各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组内成员的相互讨论下,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参与欲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为该教学模式的长久开展奠定基础。比如,在学习“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将“认识圆的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等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能结合圆周率的计算方式进行圆周率的计算,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感知圆的周长,并尝试以多种方式进行圆周长的计算,进而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在这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保证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
(三)传授正确的合作学习方法
在建立科学的合作小组后,教师还需要注意为学生传授正确的合作方式,为学生讲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注意事项等,让学生明白小组成员间需要相互协作、相互帮助,共同进行问题的探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组间正确地认识合作学习,保证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从而更好地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教师还需要鼓励小组内数学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主动帮助组内数学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也需要鼓励数学成绩较弱的学生主动、虚心地咨询组内其他成员,向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学习,从而帮助小组内各成员树立集体意识,发挥自身优势,共同进行问题的探究与学习。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擅长解决的数学问题,然后以各自擅长的领域为依据进行任务划分,让学生在相互协作、解决问题中逐渐提升自身的数学综合能力。
(四)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教师不仅仅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同时也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与总结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好引导者及总结者的角色,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学习总结。这也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观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对于学生出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引导与帮助。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后,教师则需要及时就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与总结,对于表现好的学生需要讲明好在哪里,并及时进行表扬;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也需要及时告知其具体问题,并协助学生梳理知识,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发现自身不足,并及时进行改进与提升。在进行点评与总结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点评,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产生深入认知,达到促进学生快速提升的效果。
四、结语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也更为严格,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更要求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思考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合作,能够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及综合素养,对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贾二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0(30).
[2]邓明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