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混凝土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基坑支护中的性能优化研究
DOI10.12428/zgjz2025.08.115,PDF 下载: 59  浏览: 255 
作者徐铫阳张伟何丰
摘要:

1. 引言

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深基坑工程在现代建筑施工中愈发普遍,尤其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如软土地基、岩溶地区等,其施工难度显著增加。软土地基具有高压缩性和低承载力的特点,容易导致基坑支护结构变形甚至失稳;而岩溶地区由于地下溶洞和裂隙的存在,给基坑支护设计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3]。与此同时,高性能混凝土因其高强度、高耐久性和良好的工作性,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深基坑支护中,如何进一步优化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以满足工程需求,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因此,开展高性能混凝土在复杂地质条件深基坑支护中的性能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分析高性能混凝土在复杂地质条件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探索其性能优化的关键技术和实施路径。具体而言,研究将聚焦于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及施工工艺等方面的优化措施,力求提高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这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前深基坑支护工程中面临的技术难题,还能为未来类似工程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2]。此外,优化后的高性能混凝土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成功应用,将推动深基坑支护技术的整体发展,为保障工程施工安全和质量奠定坚实基础,从而产生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12]

2. 高性能混凝土特性概述

2.1 基本特性

高性能混凝土以其高强度、高耐久性及高工作性等显著特点,在建筑领域中备受关注。其高强度特性能够显著提升支护结构的承载能力,有效抵抗复杂地质条件下土体的侧向压力,从而增强深基坑支护系统的整体稳定性[1]。同时,高耐久性使得高性能混凝土在恶劣环境中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因环境因素导致的结构劣化风险,这对于深基坑支护工程尤为重要,因为其往往需要长期承受地下水、土壤腐蚀等作用[11]。此外,高工作性保证了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易泵送性和可塑性,便于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精准浇筑,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并降低了施工难度。这些特性共同为深基坑支护工程提供了潜在的技术优势,使其成为应对复杂地质条件的理想材料选择。

2.2 与传统混凝土对比

相较于传统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在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在力学性能方面,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均优于传统混凝土,这使其在深基坑支护中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压力,有效减少支护结构的厚度和自重,从而降低工程成本[7]。在耐久性能方面,高性能混凝土通过优化原材料配比和掺入外加剂,显著提高了抗渗性、抗冻融性和抗碳化能力,这些特性使其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例如,在软土地基或岩溶地区,高性能混凝土能够有效抵抗地下水的侵蚀和土壤的化学腐蚀,从而延长支护结构的使用寿命[10]。此外,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也明显优于传统混凝土,其流动性和黏聚性更佳,便于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实现高质量的浇筑和成型。这些优势使得高性能混凝土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更具竞争力,并为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技术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3. 复杂地质条件分析及其对深基坑支护的要求

3.1 复杂地质条件类型

复杂地质条件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具有显著的影响,其类型主要包括软土地基、岩溶地区和山区陡峭地形等。软土地基通常具有高压缩性和低抗剪强度的特点,这导致土体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容易发生较大的变形甚至失稳[9]。岩溶地区由于地下溶洞和裂隙的存在,地质结构复杂且不均匀,可能引发基坑支护结构的不均匀沉降或突水事故[5]。而山区陡峭地形则因地势起伏大、岩层埋深浅且硬度极高,给基坑开挖和支护带来极大的技术挑战,尤其是在岩石硬度极高的区域,基坑坍塌的风险显著增加[13]。这些复杂地质条件不仅增加了深基坑支护的设计难度,还对施工安全性和工程经济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 对深基坑支护的特殊要求

复杂地质条件对深基坑支护结构提出了多方面的特殊要求,主要体现在稳定性、变形控制和防渗性能上。首先,在稳定性方面,软土地基的低承载能力要求支护结构必须具备足够的抗倾覆和抗滑移能力,以防止因土体失稳导致的基坑破坏[9]。其次,在变形控制方面,基坑支护结构需能够有效限制土体的水平位移和竖向沉降,特别是在岩溶地区,不均匀沉降可能导致支护结构出现局部应力集中,进而引发结构破坏[5]。此外,防渗性能也是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基坑支护的重要要求之一,例如在山区陡峭地形中,地下水位的波动和岩石裂隙的存在可能加剧基坑渗水问题,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以确保基坑的稳定运营[8][13]。这些特殊要求共同构成了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基坑支护设计的关键考量因素。

4. 高性能混凝土在复杂地质条件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实例

4.1 实例一

在软土地基地区的某深基坑支护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支护结构的关键部位。该工程地处典型的软土地基区域,土质具有高压缩性、低抗剪强度的特点,对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提出了严峻挑战。为此,项目团队采用了高强度、高耐久性的高性能混凝土作为主要材料,以提升支护结构承载能力与抗变形能力[1]。通过优化配合比设计,确保混凝土在复杂地质条件下仍能保持优良的工作性能与力学性能。实际应用表明,高性能混凝土显著改善了支护结构的整体性能,有效降低了基坑侧壁位移,并提高了支护系统的安全系数[4]。此外,相较于传统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在抗渗性与长期耐久性方面表现更为突出,为类似软土地基条件下的深基坑支护工程提供了宝贵经验。

4.2 实例二

岩溶地区由于其复杂的地质特征,如溶洞发育、地下水丰富等,对深基坑支护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某岩溶地区的深基坑工程项目中,高性能混凝土被用作支护结构的核心材料,以应对复杂地质环境带来的挑战。该项目通过采用高性能混凝土,结合先进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法进行支护结构设计,充分考虑了岩溶地区的不均匀沉降与潜在坍塌风险[6]。研究表明,高性能混凝土的高强度与高韧性特性能够有效抵抗因溶洞分布不均引起的局部应力集中问题,同时其优异的抗渗性能有效减少了地下水对支护结构的侵蚀作用[9]。实际施工效果表明,采用高性能混凝土的支护结构在岩溶地区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深基坑支护技术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5. 高性能混凝土性能优化研究

5.1 原材料选择优化

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对其性能表现具有决定性作用,尤其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深基坑支护工程中,原材料的质量和适配性直接影响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与耐久性。水泥作为胶凝材料的核心组分,其选择应优先考虑早期强度发展快、抗渗性能好且收缩率低的品种,如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研究表明,在软土地基等复杂地质环境中,采用低碱度水泥可有效减少混凝土因化学反应引起的体积变化,从而提高支护结构的长效稳定性[1]。骨料方面,粗骨料应选择粒形良好、级配合理的碎石或卵石,以增强混凝土的骨架支撑能力;细骨料则需控制含泥量和细度模数,避免因细颗粒过多导致混凝土工作性下降。此外,外加剂的合理使用是提升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关键环节。例如,高效减水剂能够显著降低水胶比,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流动性,而引气剂则可通过引入微小气泡改善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这对于岩溶地区或寒冷环境中的深基坑支护尤为重要[3]。综上所述,针对复杂地质条件深基坑支护的需求,原材料的选择策略应综合考虑地质特点、工程要求及材料特性,以实现最优性能匹配。

5.2 配合比设计优化

配合比设计是高性能混凝土性能优化的核心环节,其中水胶比、砂率等关键参数的合理确定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至关重要。水胶比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性,较低的水胶比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渗性能,但可能降低其工作性。因此,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应根据具体工程需求通过试验研究确定适宜的水胶比范围。例如,在软土地基中,由于土体含水量较高且易产生沉降变形,建议将水胶比控制在0.35以下,以确保混凝土具备足够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4]。砂率则决定了混凝土的骨料级配和流动性,过高的砂率会导致混凝土黏聚性不足,而过低则可能引发离析现象。研究表明,在深基坑支护中,砂率一般控制在40%~45%之间较为合适,这既能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又能维持其良好的稳定性[11]。此外,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可以系统分析各配合比参数对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优化配合比方案。例如,在某岩溶地区深基坑支护工程中,研究人员通过多因素试验确定了最佳配合比,使得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了15%,同时抗渗性能显著增强,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支护结构提供了可靠保障[4]

5.3 施工工艺优化

施工工艺的优化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实际性能表现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深基坑支护工程中,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对最终质量产生显著作用。首先,搅拌工艺的优化应注重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采用强制式搅拌机并严格控制搅拌时间,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匀质性,避免因局部材料分布不均而导致的性能下降[3]。其次,运输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和离析现象。对于长距离运输,建议采用罐车并添加适量的缓凝剂,以延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并保持其工作性。在浇筑环节,应特别注意控制浇筑速度和分层厚度,避免因浇筑过快导致混凝土内部出现空洞或裂缝。例如,在软土地基地区的深基坑支护施工中,采用分层浇筑法并辅以振捣棒充分振捣,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性能[10]。最后,养护工艺的优化同样不可忽视。高性能混凝土的养护应注重保湿和温控,特别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养护不当可能导致混凝土表面干裂或内部温度应力过大。研究表明,采用覆盖塑料薄膜或喷洒养护剂的方式,可以有效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促进水泥水化反应的充分进行,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耐久性[3]。通过上述施工工艺的优化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性能混凝土在复杂地质条件深基坑支护中的性能优势。

6. 性能优化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6.1 技术挑战

在高性能混凝土性能优化过程中,技术难题尤为突出。例如,混凝土工作性与强度之间的平衡问题成为优化的一大难点。高性能混凝土需具备高流动性以满足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需求,但过高流动性可能导致强度损失[4]。此外,在复杂地质环境中,混凝土还需兼顾耐久性与抗渗性,这对材料设计和施工工艺提出了更高要求[14]。为应对这些挑战,可采用先进的配合比设计方法,通过调整水胶比和掺合料比例来提升混凝土的综合性能。同时,引入新型外加剂如超塑化剂和增稠剂,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并维持其强度水平。此外,利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法进行模拟分析,可进一步优化混凝土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力学响应特性,从而有效解决技术难题[4]

6.2 经济挑战

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优化往往伴随着成本增加,这成为制约其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一方面,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材料价格较高,尤其是高强钢筋和高强混凝土的使用显著提升了材料成本[1]。另一方面,优化过程中的试验研究和技术改进也需要额外投入。然而,在保证性能提升的前提下,可通过科学管理实现经济合理性。例如,通过精细化配合比设计减少水泥用量,同时提高骨料利用率,从而降低材料成本[7]。此外,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支护结构形式,避免过度设计,也可有效控制整体造价。同时,推广工业化生产和施工技术的标准化,能够进一步降低施工成本,实现高性能混凝土在复杂地质条件深基坑支护中的经济可行性[1]

7. 高性能混凝土优化后的性能对比

7.1 与传统混凝土对比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深基坑支护工程中,优化后的高性能混凝土相较于传统混凝土展现出显著的性能优势。高性能混凝土以其高强度和高耐久性特点,能够有效应对软土地基或岩溶地区等复杂地质环境带来的挑战。例如,在软土地基中,高性能混凝土的高抗渗性和低收缩率减少了因地下水渗透和土体变形导致的支护结构失稳风险[7]。此外,相较于传统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更佳,便于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精确施工,从而提升整体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10]。这些性能优化不仅延长了支护结构的使用寿命,还显著降低了后期维护成本,为深基坑支护工程提供了更为可靠的技术保障。

7.2 优化前后对比

通过对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及施工工艺的优化,其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优化前,高性能混凝土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应用虽已具备一定优势,但仍存在工作性与强度平衡不足的问题。例如,在某些深基坑支护案例中,由于水胶比控制不当,导致混凝土强度未能完全满足设计要求[1]。而优化后,通过精确控制水泥用量和外加剂比例,不仅提高了混凝土的早期强度,还改善了其长期耐久性。同时,优化后的施工工艺如采用高效搅拌设备和精准养护技术,进一步确保了混凝土性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4]。试验数据表明,优化后的高性能混凝土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抗渗性和抗裂性分别提升了20%和15%,充分验证了优化措施的有效性。

8.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高性能混凝土在复杂地质条件深基坑支护中的性能优化进行系统分析,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研究表明,通过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及施工工艺的优化,高性能混凝土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支护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其高强度、高耐久性及高工作性的特点,使得深基坑支护结构在软土地基、岩溶地区等复杂地质环境中展现出更好的稳定性与安全性[1][2]。这些优化措施不仅有效解决了复杂地质条件对深基坑支护的特殊要求,还为实际工程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依据,推动了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

8.2 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高性能混凝土在复杂地质条件深基坑支护中的性能优化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方面,随着新兴材料如纳米材料、智能材料的不断发展,将其与高性能混凝土相结合,有望进一步提升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另一方面,借助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可以更精准地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工艺流程[3][12]。此外,绿色建材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入,也将促使高性能混凝土在复杂地质条件深基坑支护中实现更高的环保性和经济性。这些方向的探索将为深基坑支护技术带来新的突破,并推动其在城市建设中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潘斌.高性能材料在深基坑工程中运用的可行性研究[J].建筑施工,2024,46(5):632-636.

[2]王蒋博;焦宗涛;刘海洋;冀华.地铁站基坑支护设计的特殊考虑[J].工程与建设,2024,38(1):95-96.

[3]张化起;刘志远.建筑施工过程中深基坑支护技术分析[J].中国地名,2023,(6):175-177.

[4]刘凯.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安家,2023,(4):0160-0162.

[5]刘新良;吴超;邱进强;宋思聪.复杂地质下临近地铁车站的深基坑支护变形研究[J].四川建材,2024,50(2):94-95.

[6]焦兵;王加彬;周益军;张至刚.复杂地质深埋承台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及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机械,2021,(5):30-33.

[7]马乐强.沿海城市大型复杂公共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2023,21(15):179-182.

[8]王佳轩;徐宏强.复杂环境条件下市政工程深基坑支护设计[J].门窗,2024,(15):133-135.

[9]游应峰.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基坑支护方案研究及稳定性分析[J].江西建材,2023,(1):175-176.

[10]姜玉翔.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相关技术的应用[J].电脑乐园,2021,6(11):9-10.

[11]董玉祥.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研究[J].中国厨卫,2023,22(12):149-151.

[12]石运波;闫允乾.高层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探讨[J].门窗,2024,(14):52-54.

[13]周浩.复杂环境及地质条件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研究[J].现代工程科技,2023,2(14):27-29.

[14]官乐华.基于岩土工程基础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分析[J].魅力中国,2021,(31):121-123.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