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

中国建筑

《中国建筑》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建筑学领域相关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建筑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交流的学术平台。
ISSN: 3079-9155 (Online) ISSN: 3008-0053 (Print)
qikan7@ccnpub.com
(邮箱投稿时,请说明投稿期刊名)

《中国建筑》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所刊发的文章将授权中国知网或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检索,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绿色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下载:76 浏览:298
摘要:

绿色建筑材料指在全生命周期内,对资源消耗低、环境影响小,且具备可持续性的建筑材料,其环保与可持续特性契合现代建筑工程对可持续发展与环保的要求。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绿色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主体结构、装饰装修及保温隔热等方面。其应用带来了显著的环境效益,如节能减排、降低污染;经济效益,包括长期使用成本降低与资源节约;以及社会效益,如改善居住者健康、提升建筑形象。然而,绿色建筑材料应用面临成本较高、市场供应不稳定及施工工艺复杂等问题,需通过政府政策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与加强市场监管等策略解决。本研究对推动绿色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基于机器学习的地下矿山开采参数动态优化研究 下载:66 浏览:270
摘要:

本研究旨在通过动态优化地下矿山开采参数,提升开采效率、保障安全性并提高资源利用率。研究采用机器学习技术,如神经网络算法,利用其强大的数据处理与规律挖掘能力对开采参数进行优化。通过采集地下矿山相关数据,经清洗、转换、归一化等预处理后构建机器学习模型,并运用训练、验证和测试数据集对模型进行优化。模型评估结果显示,在准确率、召回率及均方误差等指标上表现良好,验证了基于机器学习进行开采参数动态优化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中显著提升了案例矿山的开采效率与安全性,为地下矿山开采参数的动态优化提供了具有实践价值的技术方法。

基于机器视觉的焊接熔池动态监测与质量控制 下载:88 浏览:293
摘要:

在工业制造领域,焊接技术被广泛应用,焊接质量对产品性能与安全性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焊接质量控制方法存在诸多局限,难以满足现代制造业对高精度、高效率焊接的需求。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焊接熔池动态监测与质量控制方法应运而生。该方法通过搭建专门的图像采集系统获取焊接熔池图像,并运用边缘检测、特征提取等图像处理算法分析熔池参数,如尺寸、形状等。同时,根据监测到的熔池参数建立质量控制模型,实时评估焊接质量,并通过调整焊接工艺参数实现质量控制。研究成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焊接质量监测的精度与效率,为现代制造业焊接质量控制提供了有力支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智能传感器在工程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中的集成应用研究 下载:47 浏览:238
摘要:

工程机械作为现代建设的重要支撑,其运行状态直接关乎工程进度与质量。智能传感器在工程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基于将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并处理的原理,通过信号采集、转换与传输,实时获取工程机械各部件的运行数据。在应用方面,广泛分布于发动机、液压系统、传动系统等关键部位,实现对工程机械状态的精准监测。然而,智能传感器在应用过程中面临数据准确性、传输稳定性及系统集成难度等问题,可通过数据校准、采用抗干扰技术、制定统一标准等策略加以解决。智能传感器的应用,推动了工程机械行业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为行业技术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基于电化学阻抗谱的氯化钠溶液对钻井设备腐蚀速率预测模型构建 下载:74 浏览:281
摘要:

在油气开采等领域,钻井设备至关重要,但氯化钠溶液环境会对其造成严重腐蚀,影响设备安全与使用寿命,增加维护成本。本研究利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通过合理设计实验,选取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并设置特定实验参数,采集数据并提取关键特征参数,经数学模型拟合构建了氯化钠溶液对钻井设备腐蚀速率的预测模型。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能有效地预测腐蚀速率,为保障钻井设备安全、优化维护策略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机械产品绿色设计中材料选择与回收再利用策略 下载:55 浏览:286
摘要:

在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发展主旋律的当下,机械产品绿色设计中的材料选择与回收再利用策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剖析机械产品绿色设计过程中材料选择与回收再利用的关键环节,探索能有效降低环境影响、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的策略。研究方法涵盖理论分析、模型构建及案例研究等。研究得出,合理的材料选择与高效的回收再利用策略可显著提升机械产品的绿色性能,减少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这不仅有助于机械行业实现绿色转型,推动可持续发展,也为相关政策制定与企业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量子通信与经典通信的混合网络架构研究 下载:67 浏览:283
摘要:

量子通信基于量子力学原理,具有无条件安全性与高效性等特点;经典通信借助电磁波等载体传输信息,成熟度高且应用场景广泛。在现代通信领域,两者各有优势。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构建融合量子通信与经典通信的混合网络架构,成为提升通信网络性能与安全性的关键。本文研究背景基于对两者优势整合的需求,设计思路是将量子通信链路融入经典通信网络,利用量子通信提升经典通信安全性,并借助经典通信网络扩大量子通信覆盖范围。通过理论分析与模拟实验,对混合网络架构的安全性、效率及覆盖范围进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该架构在多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然而,部署过程中面临兼容性、成本控制及网络管理复杂度等挑战,本文提出改进设备设计、降低成本及智能化网络管理等应对策略。研究成果为通信技术发展提供有价值参考,推动通信网络性能提升与应用拓展。

焊接残余应力对压力容器结构安全性的影响及调控方法 下载:82 浏览:276
摘要:

焊接残余应力对压力容器结构安全性具有显著影响,研究其影响及调控方法至关重要。本研究深入剖析焊接残余应力产生原理,包括热胀冷缩与组织转变因素。通过理论分析、实际案例及实验数据,探讨残余应力对应力集中、疲劳强度、密封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焊前预热、焊后热处理、优化焊接工艺参数等调控方法。结果表明,合理调控残余应力可有效提升压力容器结构安全性,保障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安全应用,对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与运行维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供应链中断情境下系统集成项目的韧性管理策略 下载:58 浏览:241
摘要: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供应链中断事件频繁发生,对系统集成项目造成了严重冲击。在此背景下,研究供应链中断情境下系统集成项目的韧性管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的韧性管理策略主要包括供应链多元化、库存优化、信息共享机制建立以及应急预案制定等方面。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系统集成项目应对供应链中断的能力,降低中断风险对项目进度、成本和质量的负面影响,保障项目的成功实施,为系统集成项目在不确定环境下的稳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工业物联网(IIoT)中确定性网络的时延敏感通信协议优化 下载:69 浏览:280
摘要:

随着工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工业物联网(IIoT)在现代工业中发挥着日益关键的作用。确定性网络作为保障工业控制精准性和生产流程稳定性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对低时延、高可靠通信的需求尤为突出。然而,当前确定性网络中时延敏感通信协议存在的时延问题,严重制约了工业生产效率和可靠性的提升。因此,优化时延敏感通信协议迫在眉睫。本文主要通过改进协议架构、优化数据传输机制以及创新资源调度算法等策略来降低通信时延。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优化策略的有效性与可行性,结果表明这些策略能够显著提升工业物联网的网络性能,为工业生产的智能化和高效化提供有力支持。

智能采矿学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的采场优化设计 下载:88 浏览:304
摘要: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采矿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成为矿业领域的重要趋势。在当今资源需求不断增长且开采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这种融合为采场优化设计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方法。通过运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采场数据的智能分析与决策支持,从而优化采场布局和开采顺序。然而,融合过程面临数据安全与隐私、技术实施难度以及人才短缺等挑战。针对这些挑战,可采取数据安全保障、技术改进创新以及人才培养引进等策略。智能采矿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已取得一定成效,未来有望与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进一步融合,实现更高程度的智能化,推动矿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工业物联网(IIoT)环境下弱电设备的远程监控与预测性维护 下载:78 浏览:257
摘要:

在工业物联网(IIoT)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弱电设备的远程监控与预测性维护成为提升工业生产稳定性与效率的关键研究领域。本研究旨在通过运用传感器技术、数据传输协议及数据分析方法等手段,实现对弱电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与故障预测。具体而言,各类传感器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借助适用于IIoT环境的数据传输协议构建稳定网络架构进行数据传输,并运用机器学习算法等数据分析方法预测设备故障。该研究对于及时发现弱电设备潜在问题、提前制定维护策略,从而保障工业生产的连续性与稳定性,提高设备利用率与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为工业领域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智能建造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集成应用探索 下载:87 浏览:192
摘要:

本文探讨了智能建造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集成应用。首先介绍了智能建造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现状,然后详细分析了智能建造技术在规划设计、材料管理和施工过程监控等阶段的集成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智能建造技术在提升施工效率、质量和安全性方面的显著成效,并指出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最后,展望了智能建造技术与新兴技术融合的未来发展趋势。

工业机器人RV减速器动态特性分析与疲劳寿命预测 下载:86 浏览:280
摘要:

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在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而作为其关键部件的RV减速器,其性能对工业机器人的整体表现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以深入研究工业机器人RV减速器的动态特性与疲劳寿命为目的,通过综合运用集中参数法、有限元分析等手段,建立了综合考虑啮合阻尼、时变啮合刚度等因素的RV减速器动力学模型,并对其在不同工况下的动态响应进行了模拟分析[1]。同时,基于材料疲劳理论,结合实验数据,构建了RV减速器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对关键部件的疲劳寿命进行了预测与分析[2][4]。此外,针对影响动态特性和疲劳寿命的因素,提出了优化制造工艺、改进结构设计及选用合适材料等优化措施,为RV减速器的研发与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高性能聚合物材料的合成工艺与工业化生产路径 下载:98 浏览:274
摘要:

高性能聚合物材料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关键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推动各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其合成工艺历经早期基础研究阶段,逐步发展至工艺成熟阶段,主流合成工艺如反应挤出成型技术、溶液聚合和本体聚合等各有特点。在工业化生产路径方面,面临反应设备选型与设计、工艺流程优化整合等技术难题,以及环保与安全问题,需采取相应策略应对。国内外发展现状对比显示,国外在技术与经验上具有一定优势,而国内在部分领域取得进展的同时也面临挑战。未来,新技术的涌现与跨学科融合有望为高性能聚合物材料的合成工艺与工业化生产带来新突破。

高层钢结构建筑抗风性能数值模拟与风振控制策略 下载:83 浏览:281
摘要:

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高层钢结构建筑日益增多,其抗风性能与风振控制策略研究至关重要。风荷载作为高层钢结构建筑的主要侧向荷载,对建筑安全性影响显著。数值模拟技术可有效评估建筑在不同风场条件下的受力与响应特征,为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风振控制策略方面,传统被动控制方法如调谐质量阻尼器和耗能支撑各有优劣,新兴主动与半主动控制技术则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此外,建筑结构形式、材料特性及地理环境等因素也对抗风性能与风振控制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成果对提升高层钢结构建筑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为工程设计与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

多源环境监测数据融合与空气质量预报模型构建 下载:95 浏览:273
摘要: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空气质量成为影响人类生活的重要因素。多源环境监测数据融合技术通过整合地面监测站、卫星遥感和移动监测设备等多种数据来源,能够有效提升空气质量预报的准确性。本研究采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构建了一种新的空气质量预报模型,该模型在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的设计上均进行了优化,以更好地利用融合数据。通过实际案例验证,新模型在预报准确率和时效性方面均优于传统模型。此研究为改善空气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持,对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零碳建筑理念下光伏幕墙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下载:71 浏览:287
摘要: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零碳建筑理念逐渐成为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光伏幕墙与建筑一体化设计作为实现零碳建筑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研究背景基于零碳建筑对低碳、环保的需求,探讨光伏幕墙如何通过建筑一体化设计融入建筑整体。关键技术涵盖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及电气设计等多个方面,如整体造型融合、立面设计优化、连接方式选择、结构稳定性保障、电气系统设计及电能储存与并网技术等。然而,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面临成本控制、耐久性与维护以及对建筑室内环境影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通过优化设计、选用合适材料、完善施工技术等策略加以解决。本研究成果对推动建筑行业向绿色、低碳、可持续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多源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智能交通信号控制优化 下载:85 浏览:280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峻,传统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法已难以满足实时变化的交通需求。多源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为智能交通信号控制优化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该技术通过整合来自摄像头、雷达、地磁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的数据,利用卡尔曼滤波、神经网络等数据融合方法与算法,实现对交通流量的精准感知[1]。在此基础上,采取动态信号配时调整等优化策略,显著提升道路通行效率[3]。然而,在优化过程中,面临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数据处理实时性要求以及不同传感器数据兼容性等挑战,可通过加密技术、边缘计算、数据标准化等方法加以解决[5]。实际应用表明,基于多源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智能交通信号控制优化策略能有效改善交通状况。未来,有望与5G、车路协同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展应用于复杂交通场景。

多效蒸发系统在化工废水浓缩中的热力学分析与经济性评估 下载:95 浏览:298
摘要:

化工行业作为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废水排放量大且成分复杂,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多效蒸发系统因其高效的热能利用效率,在化工废水浓缩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对多效蒸发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热力学分析,探讨了热量传递过程、能量利用效率及关键参数对系统热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从设备投资成本、运行成本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经济性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合理选择效数和操作方式可显著提升系统的热力学性能和经济效益,为多效蒸发系统在化工废水浓缩中的优化设计与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