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管理学报
经济与管理学报
《经济与管理学报》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经济与管理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192

《经济与管理学报》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顾客参与、吸收能力与新服务开发成效的关系研究——动态环境的调节作用 下载:49 浏览:424
  • 白小明1 李纲2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0年12期
  • 摘要:
    顾客参与对企业新服务开发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既会直接影响新服务开发的速度和品质,还会通过吸收能力间接促进新服务开发的成效,但在需求不确定性持续增加和竞争强度日益激烈的动态环境下,顾客参与对新服务开发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市场需求旺盛时,竞争强度会强化顾客参与对新服务开发成效的正向作用,需求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市场需求疲软时,需求不确定性会强化顾客参与对新服务开发成效的正向作用,竞争强度的调节作用不显著。上述研究结论启示企业管理者,积极吸引顾客参与新服务开发,并提升自身吸收能力,发挥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此外,当市场需求旺盛时,企业应更关注竞争对手,通过差异化竞争;当市场需求疲软时,企业应更专注于顾客需求的变化,从而提升新服务开发的成效。
  • 社保费阶段性减免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 下载:48 浏览:414
  • 肖尧1,2 彭桥2 魏杨2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0年12期
  • 摘要:
    2020年初,国家为应对疫情推出企业社保费阶段性减免政策。基于新凯恩斯DGE和DSGE理论中国化改进,构建模拟分析框架,检验该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结果表明:其一,阶段性社保费减免政策的疫情应对是精准有效的,政策对经济基本面主要变量产生较强的短期刺激及长期趋势正向调整效应。同时该政策与财政支出扩张和利率下降救助政策总体上存在一定趋同效应;其二,目前我国经济基本面难以支持社保费的长期减免,基于趋势性与稳定性分析,对阶段性社保费减免政策的长期扩展应持谨慎态度。
  • 中国住宿和餐饮业在产业链上位置测度及其动态变迁 下载:45 浏览:430
  • 司增绰1 徐振宇2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0年12期
  • 摘要:
    文章运用产业上游度测度模型,测度了我国住宿和餐饮业在产业链上位置,考察了其在产业链上位置的动态变迁。总体来讲,住宿和餐饮业在全球产业链上和国内产业链上的位置都向产业链上游移动。从封闭经济到开放经济,住宿和餐饮业的产业上游度存在着较大波动,2002—2010年全球产业上游度都大于其国内产业上游度;2012—2017年则相反,住宿和餐饮业国内产业上游度波动幅度要大于其全球产业上游度波动幅度。住宿和餐饮业净出口变化方向与其国外产业上游度变化方向基本相同,净出口增加对其国外产业上游度上升有促进作用。住宿和餐饮业全球产业上游度变化趋势与其国内产业上游度变化趋势基本相似。总体来讲,现阶段住宿和餐饮业国内产业上游度增长速度要大于其全球产业上游度增长速度。
  •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学术创业者双元角色协同过程研究 下载:52 浏览:438
  • 熊文明1 余维新2 陈传明1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0年11期
  • 摘要:
    个体的学者角色和创业者角色协同是成功开展学术创业的必要条件。文章将复杂适应系统的特征对应于学术创业者双元角色协同上,借助"刺激—反应"的分析框架,通过纵向案例的方式,探讨了在特殊的复杂的学术创业环境中个体通过认知与行动的交互不断解决角色冲突进而实现双元角色协同的过程。案例发现:个体在解决双元角色的时间冲突、能力冲突和文化表达冲突过程中完成了被动拼凑、核心聚焦和共生协同的演化过程,对环境的适应经历了简单适应、直接适应和复杂适应的阶段。文章提炼的微观层面双元角色协同模型有助于丰富学术创业理论,并为处于不同阶段的学术创业主体成长、调整自身状态提供启示。
  • 制造业服务化改善了资源错配吗?——基于中国309个城市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下载:49 浏览:453
  • 胡晓丹1,2 顾乃华1,2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0年11期
  • 摘要:
    结合WIOD数据和我国工企数据,从城市层面实证制造业服务化对资源错配的影响,探寻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结果表明:(1)制造业服务化能够显著改善资源错配,相比中西部城市,对东部城市资源错配的改善效果更明显;(2)专业科技、金融保险、批发零售和运输仓储服务化对资源错配均具有显著的改善效应,特别是金融保险服务化的影响最大,而信息通讯服务化的资源优化效果并不明显;(3)行政效率的提高可以协同制造业服务化显著降低城市的资源错配程度;(4)高技术和市场竞争的发展有助于制造业服务化改善东部城市的资源错配情况,但会加剧中西部城市的资源错配。
  •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影响股票流动性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下载:46 浏览:397
  • 董小红1 刘向强2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0年11期
  • 摘要:
    以2007-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股票流动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会导致股票流动性下降,分析师跟踪会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股票流动性产生影响,能有效抑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所带来的股票流动性的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相较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的企业,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的企业分析师跟踪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股票流动性的正向调节作用更显著。研究一方面丰富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股票流动性的研究文献;另一方面为如何提高股票流动性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
  • 网络通达、金融发展与企业融资费用研究 下载:52 浏览:413
  • 庄雷1,2 王冀宁2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0年11期
  • 摘要:
    鉴于"新基建"和"降成本"的现实背景,选取2000—2018年中国31个省级数据实证分析区域网络通达、金融发展与企业融资费用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区域交通网络通达与金融发展呈正相关,通信网络通达与金融发展呈负相关且通信网络硬件建设与金融发展存在倒U型关系,区域金融发展与企业融资费用呈负相关。在金融发展约束下,区域交通网络通达与企业融资费用呈负相关,通信网络通达对企业融资费用影响具有长短期不一致性,通信网络硬件建设短期内对企业融资具有挤出效应,通信网络软性使用长期对企业融资具有间接竞争加剧效应。网络通达下技术创新与企业融资费用呈负相关且存在倒U型关系。各地区推进新型基础建设投资和降成本中需注意"挤出效应"和"拐点效应"的长短期影响。
  • 国内市场发展战略的演化逻辑 下载:47 浏览:383
  • 孙豪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0年11期
  • 摘要:
    国内市场是大国经济超大规模性的比较优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新时代中国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演化逻辑是:经济发展阶段演进促使经济发展模式从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发展战略从出口导向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变;需求结构演进规律决定政府政策支持国内市场发展;供需结构性错配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国内供需质量。经济发展过程中生产与消费的相对地位发生变化。经济发展重心从生产转向消费是上述演化逻辑的基础。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需要"供给—需求—市场"全方位的政策体系支撑。
  • 中国物流业效率提升是否有路径显现?——基于省级数据的定性比较分析 下载:48 浏览:409
  • 卢美丽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0年10期
  • 摘要: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政策的促进,中国物流整体效率和各省级物流效率显著提升。以30个省级数据为样本,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各省级物流业效率,应用组态思维的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研究影响物流业效率提升的因素,探讨这些因素作用于中国物流业效率的因果复杂机制和路径。结果发现:(1)2015年以来的三年中,中国物流业发展形成两条高效率路径。其中管理开放型路径覆盖率较高,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区域的开放程度是物流业效率提升的核心因素;科技创新型路径覆盖案例较少,R&D投入、经济环境或开放程度是这条路径的核心要素。(2)符合非对称性特征,非高效率路径和高效率路径不具有对称性,覆盖率较高的一条非高效率路径中,非高的GDP和政府支持是导致物流业非高效率的核心因素,称之为政策依赖型路径。
  • 中国文化情景下组织内创造力的多层面精神性动力机制研究 下载:51 浏览:397
  • 邓志华1 陈维政2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0年10期
  • 摘要:
    精神性的觉醒和焕发往往带来创造力的迸发,但其动力机制尚待探索。整合变革应对理论、精神性理论和创造力理论提出包含中国传统精神性的多层面变革应对框架,在此框架下研究组织内创造力的多层面精神性动力机制。具体包括四个子研究:一是探讨员工创造力的精神性动力因素及其动力机制;二是探讨团队创造力的精神性动力因素及其动力机制;三是探讨组织创造力的精神性动力因素及其动力机制;四是探讨组织内创造力的精神性动力的纵向传导机制,即企业创始人精神型领导的垂滴效应。本研究揭示了组织内创造力激发的多层面精神性源泉及其动力机理,拓宽了组织内创造力多层面产生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视角,为基于精神性激活组织内创造力提供了理论借鉴。
  • 表层扮演对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情绪耗竭的中介作用与组织支持的调节效应 下载:54 浏览:427
  • 何建华1 左璐2 常莉俊1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0年10期
  • 摘要:
    随着消费经济的兴起与服务业的发展,企业服务性岗位员工因情绪劳动引发的负面效应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关注。文章基于资源保护理论与组织支持理论,以通讯公司客服人员为研究对象,探讨表层扮演对离职倾向的影响机制,重点分析情绪耗竭的中介作用与组织支持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表层扮演会影响员工的离职倾向;情绪耗竭在表层扮演与离职倾向的正向关系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组织支持感和主管支持感对表层扮演和情绪耗竭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研究结论丰富和发展了情绪劳动的理论模型,并提出企业可以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缓解员工由于表层扮演带来的情绪耗竭和离职倾向问题。
  • 女性CEO会雇佣更多的女性下属吗?——基于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下载:62 浏览:483
  • 郭萍1 陈凌2 杨学儒1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0年10期
  • 摘要:
    学界对于女性上级是否更愿意雇佣女性下属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基于中国家族上市公司2008-2016年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CEO的性别身份对高管团队中女性下属雇佣的影响以及CEO的家族身份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家族企业女性CEO雇佣的女性下属比男性CEO少;进一步地,女性CEO对具有同样家族身份的女性下属的雇佣是最低的,即家族女性CEO雇佣的家族女性下属在所有CEO中是最少的;同样地,非家族女性CEO雇佣的非家族女性下属在所有CEO中也是最少的。研究拓展了象征主义理论在家族企业女性高管雇佣上的适用情境与条件机制,丰富了性别与家族企业领域的研究成果。
  • 创新还是寻租?业绩期望落差对企业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 下载:58 浏览:469
  • 何晴晴 杨柳 潘镇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0年9期
  • 摘要:
    基于企业行为理论和参照点理论,探讨了业绩期望落差与企业创新性行为和寻租性行为之间的动态关系,并且考察了CEO权力和独立董事监督的调节作用。利用2013-2018年沪深A股制造业非国有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当期望参照点占主导地位时,随着业绩落差的增加,企业的长期风险承担意愿增强、短期风险承担意愿减弱,但当生存参照点起主导作用时,企业的长期风险承担意愿减弱,而短期风险承担意愿增强,因此业绩期望落差与创新性行为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倒U型关系,而与寻租性行为呈先减少后增加的U型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CEO权力弱化了业绩期望落差与寻租性行为的U型关系,独立董事监督强化了业绩期望落差与创新性行为的倒U型关系。研究深化了对业绩落差状态下企业风险承担行为的理解,丰富了企业行为理论的研究成果,对企业管理实践也有重要启示。
  • 双向直接投资协同发展对中国资源错配的影响 下载:53 浏览:406
  • 杨校美1 肖红叶2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0年9期
  • 摘要:
    利用2003-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双向直接投资协同发展对中国资源错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向直接投资协同发展会显著降低中国整体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但该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性。同时,双向直接投资协同发展对中国资源错配的影响存在阶段性特征:当人均收入水平低于19821元(2007年以前)时,双向直接投资协同发展未对中国资源错配产生显著影响;当人均收入水平大于19821元小于49542元(2008-2014年)时,双向直接投资协同发展可以缓解资本错配,但对劳动力错配的改善效果不明显;当人均收入水平大于49542元(2015年以后)时,双向直接投资协同发展有利于改善资源错配。进一步的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双向直接投资协同发展通过提高金融深化水平和劳动力成本,进而缓解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
  • 场景化架构零售商业模式研究 下载:57 浏览:430
  • 曾锵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0年9期
  • 摘要:
    文章在对场景理论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确立了场景化架构的三要素:空间、产品和消费者,刻画了场景化架构的架构属性:空间的审美性、产品作为场景文化价值载体的媒介性、消费者对场景传达的文化价值的认同性,构建了场景化架构零售商业模式的理论模型。实证研究表明场景化架构理论模型各变量具有很好的聚合效度和区别效度,也验证了新颖性和互补性在场景化架构对体验价值创造影响的中介作用。文章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场景化架构这一构念,并构建了场景化架构零售商业模式的理论模型,探索和验证了该商业模式实现价值创造的内在机理,同时验证了在以往实证研究中对商业模式价值属性讨论极少的互补性是一个重要的中介变量。
  • 团队权力分布的概念、效用机制与未来方向 下载:56 浏览:395
  • 谢江佩1 蒋旻天2 王永跃1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0年9期
  • 摘要:
    团队权力分布的效用机制是团队权力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相关研究结果却并不一致。部分研究认为团队权力分布对团队绩效有促进作用,而另一些研究则发现其会抑制团队绩效。通过梳理团队权力分布文献,明确了团队权力分布概念,即团队权力分布是指团队中有价值资源的分布情况。在分析团队权力分布主要测量方式的基础上,基于等级制度理论,从功能主义及功能障碍主义两种典型的研究视角,分析当前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一是研究者所持的理论基础存在差异,二是团队权力分布效用受到团队权力相关因素、团队任务因素及团队领导特征因素等边界条件的影响。最后指出了未来可从团队权力分布概念、研究方法多元化、研究设计整体化和引入更多情境因素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 营销渠道中的企业声誉、合同治理与角色外利他行为 下载:47 浏览:405
  • 宋锋森 陈洁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0年8期
  • 摘要:
    以企业声誉理论、组织公民行为和渠道行为治理等理论为基础,分销商角色外利他行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供应商企业声誉、合同治理与分销商角色外利他行为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以分销商为调研样本,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了214份有效调研数据,采用层级回归分析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实证分析表明,供应商企业声誉的不同维度均对分销商角色外利他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合同治理在供应商企业声誉与分销商角色外利他行为关系中起着不同的调节作用。合同治理弱化了供应商分销能力声誉、创新声誉与分销商角色外利他行为的正向关系,强化了供应商公平交易声誉对分销商角色外利他行为的正向作用。研究启示供应商要积极运用声誉治理来激发分销商角色外利他行为,同时在此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合同治理的边界条件,实施差异化策略来提高渠道治理绩效。
  • 独特化需求对虚拟代言人说服效果影响研究 下载:66 浏览:375
  • 姜凌 冯源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0年8期
  • 摘要:
    虚拟代言人在营销沟通中担任重要角色,但以往研究多关注各项拟人化特征对广告效果的影响,鲜有对消费者的独特化需求特质如何影响虚拟代言人沟通效果的研究。通过三个实验研究,考察两类代言人(虚拟代言人与真人)与消费者独特化需求水平(从低到高)交互作用下的广告说服效果。研究一表明:不同代言人类型的广告说服效果受消费者独特化需求水平的调节,其中高独特化需求的消费者对虚拟代言人的反应更积极。研究二进一步发现:独特化需求和代言人类型的交互作用是通过积极情绪作为中介路径,进而提升广告说服力。研究三加入品牌类型(奢侈品牌与大众品牌)作三阶调节效应检验,结果显示:虚拟代言人在大众品牌广告中,对高独特化需求的消费者说服力要比真人代言人的说服力更强;然而这种调节效应在奢侈品牌广告中差异不显著。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经济与管理学报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97
访问量 152627
下载量 52971
总被引次数 601
影响因子 1.271
为你推荐